「1011」的大暴跌來得異常突然,讓大家一覺醒來就被大盤的劇烈下跌吸引。儘管如此,隨著市場迅速反彈,尤其是 $BNB 創下歷史新高,BSC meme 市場依然相當活躍。關於 BSC meme 幣行情的各種討論,雖然不再是最熱門話題,卻仍值得深入思考。
不少玩家認為,這波 BSC meme 行情是幣安的人為造市,或是幣安發起商戰的手段之一。
炒作題材大多圍繞 CZ 與何一的推文動態,Binance Alpha 以及在幣安主站推出的合約或現貨也成為短期上漲的強力推手,因此很難說這一輪 BSC meme 行情是有機自發的。
然而,「非理性炒作」並不等同於「行情不合理」。無論是 3 年多前印尼小哥 Ghozali 自拍照 NFT 暴漲,2 年多前銘文牛市中一天一個新協議、一天一個鏈的瘋狂銘刻,還是 1 年前 GenZ Quant Rug 事件後代幣市值反而突破一億美元,大家追逐非理性炒作帶來的爆炸性回報,背後的行為動機是合理的,本質是參與短期高注意力的 PvP(玩家對玩家),並相信會有強大資金方助攻。
因此,這樣的現象是否合理,仍有討論空間。
Murad 的「meme coin supercycle」演講在 2024 年曾引起熱議。他認為,最好的 meme 幣比大多數山寨幣功能更強,能帶來樂趣、減少孤獨感、身份認同——實現 DAO 原本的目標,帶來共鳴、情感連結、使命感與意義,娛樂與幸福感,甚至促進慈善事業、故事創作與傳說建構。
真正優秀的 meme 幣,必須經過時間考驗。Murad 認為,打造信仰至少需七到八個月,且必須歷經兩次 70% 以上的暴跌。最頂尖的 meme 幣,需具備核心使命和目標,社群擁有極強的文化認同或身份認同,無懼風雨,長期為使命和目標全力以赴。
只要有 meme,並將其代幣化,就能誕生所謂「meme 幣」。這波 BSC meme 行情某種程度也像注意力快速轉移的綜藝或網紅,今天爆紅的是人生,明天是客服,後天是修仙。就像綜藝嘉賓或網紅趁熱度接商務活動或帶貨賺錢,也屬合理行為。
也有許多人持這樣的觀點:「我就是來賺錢的,不在乎 meme 幣是什麼,賺錢就好。」、「建設只是拉人接盤。」
正因為長期營運實際上十分耗費心力,看似毫無價值的 meme 幣不再只是情緒博弈,而是具備可量化的好壞評價指標。這套指標對 meme 幣市場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只有像股票盈利能力般深入人心,散戶才能獲得最渴望的公平。
若有共識的評價體系,你覺得好、我覺得好、他也覺得好,散戶都認同,市場上意見領袖(KOL)的話語權壟斷才有望改善。否則,內幕消息、開盤綁定、KOL 組局等讓資源優勢方持續收割散戶的手段依然會存在。
對散戶而言,波動性意味著機會。不論在 BSC meme 行情中獲利或虧損,整體來看,它是一股活水,有一種「大家都覺得不能不參與」的行情,總比市場死氣沉沉來得好。
我們無法知曉幣安身為當前業界最具影響力者,主導這波 meme 行情的真正目的,但仍希望他們能做得更好,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例如,在野蠻生長階段結束後,細緻觀察並篩選生態系中長期堅持建設的 meme 幣種,並予以支持。
例如,完善創作者激勵機制,保障有創意且願意長期營運的創作者工作熱情。
無論在哪條鏈,不論是 Ethereum 或 Solana,都曾經歷過一段野蠻生長期。或許,BSC 只是需要更多時間。
meme 幣可能擁有長遠發展的潛力,讓年輕人能憑藉自身文化嗅覺和美感獲利,也有機會在現實生活中以不同形式發揮作用,不再僅限於炒作題材的捐款,更能成為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形成生活方式。
meme 幣也可能迅速消亡,部分存在形態或許就是高頻交易的賭場,但如果我們完全接受這種模式,最終可能只能看著它成為一片廢墟。
如果這個產業、這個市場真的為你帶來了收益,改變了你的生活,是否能從今天起,大家都由衷希望這個市場能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