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Griša Černe。同時發佈於 @ lemniscap
我們正式宣布參與 Flying Tulip 的 2 億美元種子輪投資。Flying Tulip 是由 Andre Cronje 及團隊推出的新專案,目標是從零打造一個涵蓋現貨、永續合約、期權(選擇權)交易、借貸及結構型收益的一站式全方位交易平台。雖然專案規模龐大,本文將重點探討 Flying Tulip 的創新募資模式。
挑戰 DeFi 領域巨頭並不容易。這些主流平台資本充裕,擁有穩定營收與龐大團隊,營運能力遠超精簡的新創團隊。此外,他們具備強大的網絡效應、深度系統整合及忠誠用戶基礎,並在行業標準及合作關係上具高度影響力。
因此,即使新創團隊帶來技術創新,能否真正打入市場則是一大考驗。挑戰不僅止於技術,還包括資金與社群。Flying Tulip 重新思考加密資本形成方式,拒絕短暫存在與生命周期短暫的代幣機制,建立可持續營運的募資模型,保障產品矩陣的獨立發展。
加密代幣最成功的應用目前是群眾募資:發行代幣、募集資金、啟動專案。但多數代幣在首發後逐漸失去市場關注,價格長期走跌,團隊難以維持持續需求。
雖然代幣功能性持續被探索,許多專案實際只將代幣作為募資工具,這種機制最適用於初創階段,尚未形成自我獲利能力的商業模式之前。
Flying Tulip 正視此現實,並據此設計募資模型。
核心概念:透過代幣銷售募集大量資金,將資金配置於低風險 DeFi 策略,並以收益支撐營運,直到產品矩陣達到自主獲利。
投資人可獲得由永久賣出期權(選擇權)擔保的 Flying Tulip (FT) 代幣。只要持有,隨時都能以原始投資金額贖回代幣,期權永久有效。合理情況下,只有當代幣價格低於買入價時,投資人才會行使期權,屆時代幣將被銷毀。
投資人實際承擔約 4% 的潛在收益損失(機會成本),這部分本可透過直接參與 DeFi 獲取。但他們獲得的是 FT 的漲幅潛力,由結構化機制最大程度降低下行風險。
Flying Tulip 計畫募資 10 億美元。無鎖定期,所有代幣發行後即全數分配給投資人。資金池年化收益約 4%。每年可提供 4000 萬美元營運與產品孵化資金,直到手續費收入成為主力。
資金池收益將用於營運支出及 FT 代幣回購。未來主產品矩陣的手續費收入也將進一步提高回購需求。
需特別注意,投資人若在二級市場出售 FT 代幣,賣出期權即失效。原始投資資金將轉入基金會,專款用於回購與銷毀代幣。因此,出售不僅取消投資人保障,同時強化代幣的通縮機制。
這項機制讓 FT 從發行之初就是通縮型資產,同時具備需求驅動及供應收縮特性。
所有 FT 供應在發行時即歸投資人所有,早期市場動態可能波動劇烈。有限流通量加上持續回購,極易引發市場自我強化效應。
該專案的供應全數歸投資人,與傳統募資分配大相逕庭。未來供應將逐步轉向基金會並最終銷毀,理論上代幣最終可完成使命並完全退出流通。
Flying Tulip 並非毫無風險,而是一次原創性嘗試。模型成敗取決於團隊對資金池管理、收益持續性與產品矩陣競爭力的掌控。投資人承擔的是資本利用率降低的成本,唯有專案成功時才合理。
此類募資模式成功與否,關鍵因素包括:
該專案具備上述兩項罕見優勢。
Andre 是加密領域極具洞察力的建設者之一,既有影響力也頗具爭議。他在原創協議領域表現突出,Flying Tulip 延續了這種風格:以全新機制重塑代幣募資,並正面挑戰行業巨頭。
我們支持 Flying Tulip 團隊,因為他們正在重塑代幣資本形成機制,這正是加密產業的核心動力。若專案成功,將加速新專案孵化、提升生態競爭力,最終讓用戶受益。
這項實驗充滿不確定性,正是這類探索推動加密產業持續進步。
欲瞭解更多資訊,請參考:https://flyingtulip.com/
本文旨在提供一般資訊參考。作者僅代表其個人立場,不代表 Lemniscap 或其關係企業意見,也不一定反映 Lemniscap、其關係企業或個人觀點。相關意見可能隨時更新,恕不另行通知。
本文不構成投資、法律或監管建議、投資推薦,亦非任何投資交易或決策之邀約。請勿據此做投資決策,亦不可用於法律、合規、監管、投資、稅務等任何事項之參考。
對於本文、內容及相關服務和產品及您的使用所產生的任何責任,包括但不限於關於適銷性、特定用途適用性及不侵權的任何保證,均不負責。文中提及之任何產品、服務、協議均不做任何保證、背書或擔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