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年代都有自己的賭品。
80年代,人們剛從匱乏走向豐盈,香煙、白酒是面子,歌廳、KTV是社交,彩票是對命運的第一次幻想——那是賭運氣的時代。
90年代,麻將、撲克、錄像帶、街機遊戲成了全民娛樂,炒房炒地初露端倪——賭的不只是錢,還有“先富起來”的窗口期。
2000年代,網路遊戲、德州扑克、股市、早期網路創業,是賭技術、賭趨勢、賭資訊差的年代。誰踩準風口,誰就成了“傳奇”。
2010年代,直播、短視頻、App內購、幣圈萌芽,加密貨幣初登舞台,比特幣從“極客玩具”到“數字黃金”的神話讓人瘋狂。賭的是注意力、粉絲、算法,以及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夢想——情緒成了新貨幣。
2020年代,NFT、元宇宙、DeFi、盲盒、潮玩,加密貨幣炒作進入高潮,狗狗幣、meme幣、GameFi讓散戶趨之若鶩。一切都被數位化包裝。賭的,不再是財富本身,而是“共識”能撐多久——從“財富自由”到“空氣幣歸零”,一念之間。
時代在變,賭的形式在變,但賭的本能從未消失。
每一代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把「欲望」包裝成「機遇」。
#Crypto
查看原文80年代,人們剛從匱乏走向豐盈,香煙、白酒是面子,歌廳、KTV是社交,彩票是對命運的第一次幻想——那是賭運氣的時代。
90年代,麻將、撲克、錄像帶、街機遊戲成了全民娛樂,炒房炒地初露端倪——賭的不只是錢,還有“先富起來”的窗口期。
2000年代,網路遊戲、德州扑克、股市、早期網路創業,是賭技術、賭趨勢、賭資訊差的年代。誰踩準風口,誰就成了“傳奇”。
2010年代,直播、短視頻、App內購、幣圈萌芽,加密貨幣初登舞台,比特幣從“極客玩具”到“數字黃金”的神話讓人瘋狂。賭的是注意力、粉絲、算法,以及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夢想——情緒成了新貨幣。
2020年代,NFT、元宇宙、DeFi、盲盒、潮玩,加密貨幣炒作進入高潮,狗狗幣、meme幣、GameFi讓散戶趨之若鶩。一切都被數位化包裝。賭的,不再是財富本身,而是“共識”能撐多久——從“財富自由”到“空氣幣歸零”,一念之間。
時代在變,賭的形式在變,但賭的本能從未消失。
每一代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把「欲望」包裝成「機遇」。
#Cryp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