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诺yi
vip
用户暂无简介
第一个发明这种诈骗方式的人真是天才。
抓住人性的贪念,私信 kol 声称有个地推内盘,私募底部筹码,让kol打u宣发。
有好几种割法,私募的不够打满内盘,直接跑路。
私募的够多,上线疯狂出货,进行二次收割。
能信内幕的人也是傻逼,这个行业有人说给你内幕=我想割你。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Four的中文名叫啥已经不重要,整个过程充满扭捏。
从害怕被质疑内幕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投票。
马上群会涌现一大帮投票的佣金单,你追我赶的拉人5块钱一单刷票。
最终好不容易决定了中文名,但又开启了新一轮举报冠军刷票的撕逼大战。
故事的最后,在一片骂声中,中文币也跌入谷底。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为回报特朗普的赦免之恩,请问 CZ 投桃报李会先奶哪个币?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我看见一个币圈男孩。
前几天他无忧无虑,潇洒自在。
现在的他,一身烟味,满脸沧桑。
我很心疼,于是我伸手摸了下镜子。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ARES 确认是一个老外主导的项目,Tron+电影角度,明天要在电影院拉盘?
TRX2.16%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很多人把 @bluwhaleai 理解成“链上信用分”。
其实更准确的说法是,它在做一层可组合的金融智能,把分散在 37 条链与传统银行里的数据主权,汇聚—加密—建模,然后沉淀为一份 0–1000 的 Whale Score。
这份分数不是花哨的面板,而是一种可流通的“智能信用”,能被 AI 代理实时调用,用来做资产监控、风险预警、自动执行与产品匹配。
用户与生态:覆盖约 360 万用户、月活约 230 万,已接入 4,780 个企业账户;处在 Sui 生态,将成为 Sui 上首个 AI 治理代币。
团队与路径:CEO Han Jin(伯克利 IEOR、福布斯 U30)+ CTO Adam Rowell(斯坦福博士),融资累计超 1 亿美金。
代币机制: $BLUAI 总量 100 亿,模型查询即销毁,形成使用即通缩;初始流通约 12.28%,团队/投资人锁 12 个月后 36–48 个月线性释放,节点激励与真实用量挂钩。
近期节奏:空投查询 10 月 16 日(UTC 14:00),TGE 10 月 21 日。
如果说 Web2 时代的“芝麻分”是静态画像,BluWhale 的价值在于把“财务行为—数据主权—AI 执行”闭环做成了可复用的基础设施。
当个人数据被还原为可计算的资产,并由智能体实时调度,金融服务才有可能真正按“个人语境”响应。
这正是 $BLUAI 的长期叙事。
SUI5.97%
post-image
post-image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这个灵境包割的项目,一上来就说对标A16z。
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对标谁这句话就和小米要对标特斯拉一个道理。
项目方下次发pr还是要弄点原创性的东西,这样太不尊重韭菜了。
post-image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暂时的挫折,无法代表一生。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这个市场里,全世界有上亿在交易的人,但真正能长期盈利的,大概也就一两万人。
换句话说,平均两万人里,才有一个能跑出来。
这已经不是努力不努力的问题,而是“极端稀缺”的智力与心性组合。比考清北还难。
这个市场不分层。
无论你是kol、老韭菜,还是刚注册交易所的新手,都在同一个深水池里。
系统不会根据水平分班,它只会用波动、情绪、杠杆、流动性来淘汰人。
这就是币圈——一个真正零门槛、零容忍、零情面的竞技场。
即便你暂时盈利、领先,也只是阶段性的。
因为每天都有新的人进来,也有人被清退。
你不仅要和当下的对手竞争,还要和未来的算法、AI、甚至更年轻的交易者竞争。
要想活下来,只能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学习逻辑、和对市场的敏感度。
巴菲特被称为传奇,不只是因为他赚了多少钱,而是因为他从11岁到90岁,
在这场“认知的马拉松”里,一直在进化。
他能在十几亿人中保持领先几十年,这是交易员的最高境界。
如果能走出来,交易员也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职业。
不需要和任何人打交道,不需要办公室,不需要通勤。
只要有网、有屏幕,你就能在东京的咖啡馆、冰岛的木屋、或者巴厘岛的海边工作。
财富自由只是副产物,真正的自由是对时间和选择的掌控。
在币圈,这种人极少。
但只要有一个人能做到,那市场就永远有希望。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这轮黑天鹅后,暴富的人会越来越少。
不是因为机会没了,而是周期变了。
从之前的盛世,到现在的反复横盘,
大家都在“养伤”——亏过、被割过、透支过信任。
真正能持续“造血”的人,越来越稀少。
牛市时靠流动性,熊市靠信仰,
但现在连信仰都开始分层了。
很多人嘴上喊着 All in,
钱包里却只剩几百U在苟。
新资金没进来,老玩家在撤,
项目方要续命、交易所要收入、机构要兑付。
每个环节都在榨取最后一点流动性。
市面上热闹的,并不代表繁荣,
只是泡沫还没彻底冷。
过去的“财富神话”,
靠的是叙事、共识和疯狂的预期管理。
那种随便一个币十倍、百倍的时代,
可能再也不会那么容易回来了。
现在的币圈,更像一个慢性出血的世界。没人能长期做庄,没人敢长期做梦。
真正的机会,
也许不在暴涨,而在活下去。
能穿越周期的人,不一定最聪明,
但一定最冷静。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富人不外传的20条赚钱规律:
1、未来可能“闷声发大财”的行业:医美、牙科、眼镜店、陪诊、萌宠、新媒体、大健康、情感陪伴。
2、辈辈开荒不如十年寒窗,十年寒窗不如三代从商。
3、打工就是打工,千万别用力过猛,一天也就一两百,没必要拼命坏了身体。
4、父母和学校从小教给我们的东西,只适用于安心打工,却不适应于混社会,且往往还会成为绊脚石。
5、富人只要不乱来,一辈子都是富人。穷人要是不乱来,一辈子都是穷人。穷人洗澡,富人洗脑。
6、嫌你穷,怕你富,恨你有,笑你无,这是五千年不变的人性定律。
7、99%的人都是看结果,别人只会羡慕你的财富,并不会在意它是怎么来的。
8、小事要忍,大事要狠,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9、赚钱很重要,想赚钱也是人之常情,但比赚钱更重要的是让你自己变得有价值。
10、想变得富有,不要从事过于劳累的工作,不要从事简单重复的纯体力工作。
11、富人赚大钱的本质:少做事,永远做最重要的事。因为整天忙着工作的人,没有时间来赚钱。
12、没有永远的朋友,但利益可以。
13、男人发不了财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因为太老实,做事瞻前顾后,抹不开面子。
14、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还没有结果的事不要拿出来张扬炫耀,容易不灵。
15、亲戚来访怎么接待:穷亲戚,去外面高档餐厅吃饭;富亲戚,亲自下厨做饭。
16、不花钱就想解决问题的人,一辈子只能在底层。
17、人的一生,靠勤奋取得的成就,其实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年轻人创业,就搞轻资产。
几千块、几万块去创,不要多,不借钱,不负债,不卖车卖房。
只要你卖给客户的东西,比他付的钱更有价值;
只要你选的品类,市场大、易变现、利润高、复购好,最好先收钱后交付;
这个小生意就值得做,把它做大。
成功了,就赚钱了;失败了,经验也是书上学不来的,同样宝贵。失败几次,就基本能成功赚点钱了。
因为缺的经验,都在几次低成本创业里补起来了。
几千块、几万块的创业,不断折腾,这样就不会亏得倾家荡产。打工又能很快赚回来,继续创业。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人,一定要赚让自己“轻松”的钱。
中午,我在刘姐店里喝了口鸡蛋汤,眼神坚定地对博雅医生说了这句话,把她逗笑了。
她说:“谁不想赚轻松的钱呢?可这世上有轻松的钱吗?”
我说:“有。”
我十年前跑过外卖,当时一天累得气喘吁吁,最多能赚85块;而我好兄弟少奇,一天最多能赚650,收入比我高8倍,高就高在天赋上。
我曾想带他做自媒体,让他尝试写作,他说真写不了。140字的短,够他憋一天;而我却能3小时相对轻松地写出10多条,更新速度比他快10多倍,这同样是高在天赋上。
如果我俩调换位置,我气喘吁吁送外卖,他在工作室看着电脑“白头搔更短”,我们都会觉得每天累极了,但都赚不到钱。
乔丹打篮球,能打出世界冠军;巴菲特炒股,能炒成股界传奇。但让他俩调换位置,不仅会泯然于众人,而且都会累得气喘吁吁。
累,是天赋用错地方的体感。
穷,是天赋用错地方的结果。
如此想来,自己很是幸运。让很多人“白头搔更短”的写作,于我而言已变成一种消遣。
所以,一定要赚让自己“轻松”的钱,不是怂恿你走捷径,而是告诉你:
天赋一旦用对地方,可吊打努力。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告诉大家一个赚钱的新思路:从看新闻开始。
很多人觉得新闻离自己太远,都是国家大事、政策文件,跟赚钱有什么关系?
但你仔细想想,新闻其实是世界财富流动的预告片,谁能读懂风向,谁就能提早卡位。
普通人看新闻,是在获取信息;会赚钱的人看新闻,是在寻找趋势。
比如,美联储降息这条新闻,投资者看到的是资金要重新流动;
东南亚制造业崛起,做跨境的立刻想到代工、货源和订单正在转向;
甚至是现在AI很火,哪里都能刷到,普通人想的都是怕被替代,或者看看新鲜技术,而厉害的内容创业者看到的,是新的提效红利。
同样的信息,不同的思维,结果天差地别。
这就是看新闻的本质价值:你不是在读信息,而是在读未来。
每一条政策、每一次技术革新、每一个社会变化,都是在提醒你下一个钱流往哪去。
你看新能源、AI、健康消费、出海、银发经济……它们在成为趋势之前,早就一次次出现在新闻版面里。
所以,看新闻其实是最低成本的趋势训练营。你要养成一个习惯:
看到新闻,不光只是感叹一句“又变天了”,而是多问一句:
“这件事对我意味着什么?”
“我能不能在这个变化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看懂风向的人,往往比努力奔跑的人更快到终点。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GIGGLE $GDOG
兄弟们BSC的打新项目来了
GIGGLEDOG为慈善而生的狗,市场大热点
MINT网站:
@gdogcoin_
5%的税,在#GIGGLE 上做了改进
更有利于市场建设
2%持币分红,1%回流底池,2%用于捐赠cz的教育项目
$GDOG 合约:0x3d6e9edec50fbd9dc46154e9e932ae62e2322df6
最低打0.01bnb最高打1bnb,网站显示打的数量1对应0.01bnb,100对应1bnb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 @MCNEx_web3 & @MCNLabs 正在用“三大支柱”战略重塑 DeFi,驱动数字金融的下一时代。
来看他们是如何积蓄势能的 ⬇️
🔹 MSN 超级增长
• 由 @MCNLabs 孵化,MSN 日涨幅接近 +100%,成为 DeFi 的真正“超级炸弹”。
• 引爆社区 FOMO,将 @MCNEx_web3 推向数字金融新世代“黑马”之位。
🔹 @MCNEx_web3 扩张版图
• 建立在合规 + 创新之上(SEC Reg D 备案 & 美国 MSB 牌照)。
• 已覆盖 13 个国家,仅一年吸引 20 万+ 用户。
• Split Contracts(拆分合约)简化交易、降低杠杆风险,让 DeFi 新手也能轻松上手——预计 3–5 年内有望对标永续合约。
🔹 @MCNLabs 生态成长
• 拥有 1 亿美金孵化基金,聚焦热点项目与流量金融。
• MT 作为生态连接器,整合流量并强化社区采用。
🔹 三大增长支柱
1️⃣ 合约交易 → 流动性与用户
2️⃣ MT Connector → 流量聚合
3️⃣ MSN Asset → 激活社区力量
🔹 即将推出的创新
• $MEX:“交易即挖矿”+ 持币分红
• RWA 数字投资银行
• 面向创作者的 KOLFi 交易平台
• McnX:AI 驱动交易生态
• Mchat:加密原生社交网络
👉 完整文章:
#Mcn
MSN-6.01%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人生回报率最高的13件事:
1、每天运动30分钟
2、每周读完一本书
3、每年学项新技能
4、早晨冥想10分钟
5、多吃彩虹色蔬菜
6、每周见3位朋友
7、睡前写感恩日记
8、周末去公园吸氧
9、生气时数10秒再说话
10、每周尝试陌生路线
11、周五写周复盘
12、压力大时写流水账
13、晚上手机放客厅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 热门话题查看更多
  • 置顶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