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崩盘只是挖坑:真正的剧情是401(k)进场

robot
摘要生成中

经历“10.11”惊魂一夜,加密市场信心降至冰点。尽管多头在筑底过程中多次组织反攻,但最终均因买盘乏力而屡屡溃散,行情陷入焦灼。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密市场震荡走弱之际,美股、A股及大宗商品却整体保持强劲上涨。这种强烈的反差,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10.11”崩盘可能带来更深层次、更广泛冲击的担忧。

与LUNA崩盘主要冲击机构并引发系统性清算潮不同,“10.11”崩盘更像是一场针对杠杆散户的结构性清洗。其重创群体高度集中于那些高杠杆做多山寨币和参与循环贷套利的中小投资者,使得风险被有效隔离在散户投机领域,未向机构层面蔓延,也未引发系统性的信用塌方与全面流动性紧缩。

然而,由于被清算的山寨币头寸普遍杠杆率较低,高达400亿美元的爆仓反而造成了异常惨重的实际损失。这种“连根拔起”式的市场出清,不仅带来剧烈的财富毁灭效应,也严重削弱了市场中短期的购买力,导致市场陷入漫长的震荡整理期。

尽管“10.11”崩盘对市场造成了剧烈冲击,但机构的信心却没有丝毫动摇。从某种意义上看,此次深度回调反而被视为一个难得的“黄金坑”,为机构的长期布局提供了契机。

首先,在崩盘当周,加密DAT公司BitMine逆势增持203,826枚ETH,使其以太坊的供应量占比上升至2.7%,买入步伐丝毫没有受到市场恐慌的影响。与此同时,贝莱德的现货比特币ETF(IBIT)在暴跌后的10月22日单日录得2.109亿美元净流入,机构正通过合规渠道大举布局。BitMine董事长Tom.Lee对此表示,以太坊的超级周期不会因为去杠杆事件而中断,当前的价格错位展现了"极具吸引力的风险回报机会"。

其次,在10.11崩盘后,摩根士丹利宣布,该银行将允许其财务顾问向所有客户提供加密货币投资,无论其风险承受能力或净资产如何,涵盖所有账户类型,包括退休计划。此前,该选项仅限于资产至少 150 万美元、风险偏好较高且拥有应税经纪账户的客户。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在8月刚刚解除了401(k)养老金投资加密货币的限制——此时的市场回调,颇有“倒车接人”的意味。

与此同时,花旗宣布将为特定机构客户提供托管和代币化服务。这意味着部分客户可以在花旗平台上持有和交易比特币和以太坊。更重要的是,摩根大通将在近期支持机构客户使用比特币和以太坊作为贷款抵押品,这标志着华尔街大型银行正以更实质性的行动,将加密货币纳入传统金融体系的核心业务中(里程碑事件)。

目前,加密货币在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和养老金中的配置占比依然极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项2025年8月的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养老金基金经理中,仅有9%进行了结构性配置;所有受访机构的加权平均配置比例更是低至0.3%。主权财富基金整体态度则更加谨慎,整体配置占比不足0.1%。尽管如此,市场近期已迎来具有象征意义的“零的突破”:2025年10月,卢森堡跨代际主权财富基金(FSIL)宣布将其资产的1%配置于比特币ETF,成为欧元区首个公开投资比特币ETF的国家级基金,标志着主流机构资产配置范式正在发生历史性转变。

渣打银行在2025年2月的研报中透露,阿布扎比主权基金已在贝莱德的现货比特币ETF(IBIT)中持有约4,700枚比特币,并预计其配置规模将进一步扩大。该报告还指出,捷克央行正积极考虑将其巨额外汇储备的5%配置于比特币,显示出传统储备管理机构对数字资产的接受度正在提升。如果401(k)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在加密货币的最终配置占比将达到1%-3%,这将给市场带来数千亿美元的增量。

在当前宏观环境下,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导致美债收益率持续承压,同时标普500指数估值已逼近二十年高位,传统资产配置正面临显著的收益挑战。面对这一结构性转变,401(k)养老金要实现7%-8%的长期回报目标,将加密货币纳入资产配置已从边缘选项升级为战略必需。

传统的60/40股债组合收益空间日益收窄,而加密货币凭借其独特的高增长潜力,为提升整体投资组合收益提供了新的可能。虽然这类资产波动性较高,但将1%-3%的资产配置于比特币等主流加密资产,既能利用其与传统资产的低相关性优化风险收益结构,又不会对投资组合的长期稳定性构成实质性威胁。在这个传统收益来源持续弱化的时代,忽视加密货币这类高成长性资产,反而可能成为制约实现长期回报目标的主要风险。

LUNA-0.13%
ETH0.41%
BTC0.63%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