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活动: #0G发帖赢USDT# 💥
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0G 及相关活动(理财 / CandyDrop / 合约交易赛)相关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200 USDT 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9月25日 18:00 – 10月2日 24:00 (UTC+8)
📌 相关活动:
理财活动:轻松赚取稳定收益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290
CandyDrop:参与瓜分 0G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286
合约交易赛:交易赢大奖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221
📌 参与方式:
1️⃣ 在 Gate 广场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0G 或相关活动 有关
2️⃣ 内容不少于 80 字
3️⃣ 帖子添加话题: #0G发帖赢USDT#
4️⃣ 附上任意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总奖池 200 USDT):
20 名优秀内容创作者,每人 10 USDT
📄 注意事项: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或刷量
获奖者需完成 Gate 广场身份认证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 Gate 所有
在美元稳定币的压力下 欧盟加快数字欧元落地步伐
欧盟正处于数字货币发展的关键节点:随着现金使用率持续下降,支付系统长期依赖 Visa 和万事达等美国公司,而美元稳定币的采用率不断攀升——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欧盟加快推进数字欧元的落地进程。
9 月 19 日,在哥本哈根举行的欧盟财政部长会议上,成员国财政部长与欧洲央行高层及欧盟委员就数字欧元的推进步骤达成一致。路透社在报道中使用了“妥协(compromise)”一词,暗示这一决定可能带有被迫同意的意味。
会议主席帕斯卡尔·多诺霍在联合记者会上表示,在欧洲央行就最终发行做出决定之前,欧盟财政部长理事会将有机会参与讨论并审议相关议题。此外,理事会还将对是否发行数字欧元以及设定每位公民的持有额度等问题拥有最终发言权。
尽管“妥协”的基本方向已经明确,但许多技术细节,如每人持有上限、发行节奏、账户设计、清算机制等并未在此次会议上公开披露。
####欧洲央行的战略意图
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会上强调,数字欧元不仅是一种支付工具,更是一项政治主张,体现了欧洲在关键基础设施和跨境支付领域维护主权的决心。她指出,如果继续依赖 Visa 和万事达等美国支付系统,欧洲可能在数字时代丧失核心话语权。
拉加德曾在多个场合敦促欧洲议会加快相关立法进程,以避免在货币技术层面落后。她认为,随着私营稳定币和数字金融服务的兴起,如果缺乏数字欧元,欧元体系的完整性和竞争力可能受到侵蚀。
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莱恩此前指出,欧元区约有三分之二的卡支付交易由 Visa 和万事达等美国支付公司处理。这种依赖性构成了支付基础设施的外部风险:美国政策、法规或国际关系的变动,可能间接影响欧洲支付网络的事故响应、费用结构或数据处理等方面。
据 Cryptopolitan 报道,2025 年欧洲地区的稳定币使用量占比已从 2024 年的 16% 上升至 34%,且其中大部分稳定币以美元计价。
此外,有央行内部人士透露,为应对重大金融或技术风险,数字欧元将被设计为一种“备选支付路径”。即在银行系统或支付网络遭受攻击或出现故障时,居民仍可通过中央银行支持的电子钱包完成日常支付。
####监管进程的滞后
尽管财政部长会议就推进路线图达成了妥协,但从提案到正式立法仍有一段漫长的流程。早在 2023 年 6 月,欧盟委员会就已提出数字欧元法案草案,但要使其生效,还需获得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即成员国政府)的共同批准。
理事会方面希望在 2024 年底前完成内部审议,但一些成员国对隐私保护、金融稳定和国家主权等问题仍持保留态度。在欧洲议会层面,报告人、中右翼议员费尔南多·纳瓦雷特对草案持谨慎态度,他曾将数字欧元称为“最后手段”,并对其必要性提出质疑。
费尔南多表示:“从成本效益角度分析,数字欧元并非最佳方案。在欧洲央行不断调整的叙事中,数字欧元可能引发公众对数据隐私的重大担忧,同时在欺诈预防和反洗钱等领域的责任分配问题也需仔细评估。”
据 Politico 报道,欧洲央行希望在 2026 年上半年完成所有政治批准程序,随后进入最长可达三年的建设与测试期。也就是说,即使路线图顺利推进,普通消费者可能也要到 2028 年才能实际使用数字欧元。
####银行业的忧虑与反对声音
银行业对数字欧元的推出持谨慎甚至反对态度。一些银行高管担心,如果公众将存款转移至由央行保障的数字钱包,传统银行的存款基础可能被削弱,从而影响其贷款能力和盈利空间。这种“存款外流”的担忧已在多国央行的预测和咨询报告中反复提及。
此外,不少银行对运营成本与技术责任的分配提出质疑。部署支付网关、清算接口、反洗钱监控、客户身份验证等配套系统需要巨额资金和运维资源投入。如果利润机制设计不合理,银行可能承担过高的风险。
隐私保护也是反对声音关注的重点。如果数字欧元的账户或交易数据被设计为可追踪或可监控,公众对其信任度可能大幅下降。德国、荷兰等国坚持认为,必须采取最高标准的隐私保护措施,防止支付行为泄露个人消费信息。
还有观点指出,随着全球支付竞争格局的变化,数字欧元的吸引力可能被稀释。另一方面,未来欧洲也可能面临“数字货币碎片化”风险:即不同成员国自行发展本国的央行数字货币(CBDC)或支付系统,导致区域协调困难。
哥本哈根会议所达成的妥协虽标志着阶段性突破,但数字欧元距离真正落地仍面临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