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都盼着美国将息,为什么不将息?



为什么全世界都在盯着美国何时降息?中美最近的金融大战,就是美国加息先拉爆中国,还是美国先被拉爆,美国加息在美国存钱,利润回报高,所以全世界热钱都往美国跑,钱都跑去美国了。除了美国,全世界都缺钱了。[街舞]

于是中国楼市、股市双上外贸不振,而美国要支付高额利益债务报表雪上加霜。现状是,中国资金外流,经济承压,美国还债压力山大。如果美国先把中国经济拉爆了,就能蚕食中国的资产,乃至自己再次强大大。如果中国扛住了,美国先顶不住还债压力,降息资金流出,中国经济就复活了。

中美贸易的本质是中国向美国出口通缩,美国向中国出口通胀。过去三十年,中国产出越来越多的工业品,但是却没有足够的消费力,一直在积累通缩风险。美国印刷出来越多的钞票,但是却没有足够对应的商品,一直在积累通涨风险。但这对卧龙凤雏通过双边贸易相互出口,通胀和通缩双双在过去二三十年保持在轻微通胀的良心环境。

然后贸易战来了,美国失去了中国这个全球最大工业产能,自身的货币消化不了。中国失去了美国这个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自身的产能消化不了。于是大家看到了太平洋两岸高血糖和低血压隔空对骂,一边拼命加息,控制自己通胀,一边拼命将息,避免陷入通缩。

其实,从2015年以来,老美的战略就是解决咱们对老美霸权的战略威胁,然后就是收割以咱们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主要财富。

可能有人会说,前两天耶伦博士刚来了,是不是矛盾就该缓解了,真的这样想,那就太天真了。因为老美的收割目的还完全没有达到,他国内的债务矛盾也没有彻底的得到缓解。

所以说这次争斗是不可能结束的。老美现在有高达差不多三十三万亿的债务。在他这个背高债务的同时,竟然还维护着一个奇葩的高利率,现在等于他的钱每年什么都干不了,赚的钱全部是不够还利息。这种情况之下,老美必然就得压缩各方面的开支。

俄乌冲突当中,老美没钱,巴以冲突当中,老美也不敢全面介入,为什么?因为他兜里没钱了。像这样的高利率可以说再维持个几年啊,老美的路可能就不多了。

第一个就是财政彻底踏空,第二个就是债台高筑彻底躺平。所以说不管美元的信用怎么崩塌,不管哪个结局,可能都会给他带来深远的影响。

中国不敢加息,美国不敢降息。反过来说,中国降息降不动,美国加息加不动,人民币资产和美元资产,在此处形成了一决高下的局面。

赢家通吃,胜者王侯败者贼,于是谁也不敢先认怂。本来美元加息是美国开启对世界财富的金融掠夺,收割的目标不固定,谁都可以。

可以是欧洲、俄罗斯、穆斯林、日、韩、拉美、东南亚,只要够吃饱就行,当然能收割中国是最优解,但在美元加息后,中国出于维持外贸、房地产等方面的考虑,顶着美元加息,反向进行了降息操作,且人民币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势力范围,大量国家被纳入人民币体系,这样操作的结果导致美元世界的经济体被残酷收割。

处在人民币经济圈的国家,在人民币的支撑下,经济相对稳定,两个体系再次形成了正面交锋。在美元加息过程中,人民币和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的货币互换协议发挥了防御作用。二零二三年,阿根廷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f偿还到期的二十七亿美元债务,其中十亿美元为拉美开发银行提供的资金。另外的十七亿美元是用中国与阿根廷货币互换协议下的等值人民币支付。2022年,斯里兰卡外汇耗尽,国家破产,重点不是人民币和斯里兰卡卢比区区一百亿人民币的互换额度,而是中国资金抄底斯里兰卡,抵消了美国势力的渗透。

2022年俄罗斯和乌克兰开战,美国把俄罗斯踢出国际货币清算系统,也是人民币有效支撑了卢布。手持人民币的俄罗斯可以购买国家运行的一切所需,证明了人民币具备毫不逊色于美元的世界级购买力。当人民币逐渐具备国际货币属性的情况下,人民币和美元在世界经济版图上展开了不见硝烟的拉锯,而这一点也成为世界的焦点。所有人都看着了,一旦美元降息,世界会认为美元霸权不行了。一旦人民币加息,世界会认为人民币在投降,这种政治上的针锋相对,导致了中美两方都不敢后退。

现在耶伦的到访只是为了给他们争取时间,与咱们国家的金融战是老美发动的最核心的战。而俄乌冲突只是老美为这场战争在蓄集力量,只是老美收割我们的辅助战场。如果你仔细研究俄乌战争和老美的加息时间节点,你就会发现他们非常的一致和与我们的金融战只是两条战线而已。

我们这边既要面对老美加息带来的资金流动的压力,又要给毛子提供战略支撑。而老美之所以在欧洲挑事,只是为了让欧洲的资金快速流到美国。同时为了防止资金流向咱们,老美又开始加息,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欧洲的资金跟咱们的资金共同流出,全部流向美国。

只要欧洲没有钱了,也就没有办法再购买咱们的商品。并且为了不让毛子被老美搞垮,我们要背负着国际的骂名,在战略上支持俄罗斯,这也引来了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敌视和报复。
我们是一个靠出口赚钱的国家,大家说生意还能好做吗?但是我们在这场金融大战中,也并不是说完全的被动,我们也进行了强大的反击。

老美加息我们就将息,而眼看被老美抽干的那些发展中国家需要美元,我们就给他们美元。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美元储备,但是给这些国家的钱以后,还债是要用人民币的。

我们借此机会正好与那些被老美欺负惨了的兄弟们结成了很好的合作关系。比如说像沙特、伊朗、俄罗斯、印度、巴西这些国家,我们都展开了本地结算。为了扩大这种结算范围,我们还推动了沙特和伊朗的和解,使得石油美元性进一步的崩塌。

眼看美元在中东不行了,又引发了巴以冲突,所以说巴以冲突是国际社会对老美金融的又一次反击。你知道老美为什么选择现在跟我们谈判了?不是说因为他承认失败了,而是他现在非常的艰难。先缓口气,为后面的进一步攻击提供有利的条件。毕竟他们国内现在还在竞选,需要稳固一下地位。

现在老美也是极度难堪,如果继续加息,那么巴以冲突有可能升级为全面战争。因为国际社会上的很多国家已经不在老美指挥下行动,老美逐渐衰弱,特别是制造业的崩塌,各国都是看得到的。而我们借着这次美元回流,大量支持了很多原来美元的老弟,后面当美元降息,想要再回到原来的地盘的时候,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他们可能会突然发现,这些国家很多都不太需要美元了,因为他们都已经进行了货币转换,已经开始用本币结算,或者是以货易货了。更奇妙的是,还有很多缺装备的国家可以去森林里捡空投。我们跟老美的冲突才是矛盾的主线,其他的都是棋子。

现在老美的利息高高在上,是继续加还是降息,选择非常艰难,持续的加息还让老美出现了第二个神奇的现象。在美国现在整个利率是倒挂的,这个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银行的贷款的利率比银行存款的利率还要低,就相当于大家什么都不用干了。
你现在去银行贷个一百万出来,贷完了之后再把这一百万存进去,你还能赚一部分钱,那哪里还是银行啊,分明就是慈善机构嘛。

所以大家什么都不用干了,躺着就能赚银行的钱。所以说但凡有点常识的人啊,肯定都知道他这个利率倒挂肯定是不能够持续长久的。

那大家可能就会问了,那老美也不傻呀,他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干这事?其实他自己除了要收割全球的这个重要资产这个目标之外,还有一个打算就是引爆咱们的房地产市场。
像咱们国内的很多大的房企,大家都知道在美国是借了很多的债务的。比如说像恒大为什么会爆雷?其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因就是老美那边的债务到期,老美催着资金链就直接断了。而老美在催债的同时,还在持续的加息,意味着这些房企还房贷的时候,压力就会更大。

如果他承受不住,那就暴雷了。另外还有咱们的股市,也是老美攻击的一个重点,往往就是先做空,然后再抄底,收割你的低价资产。
还好咱们国内上面有高人,很快就推出了这个平准基金。

一旦这个上面开始介入,中美必然就会在金融层面打一场硬仗。只要我们金融市场能给稳定住了,唱衰我们的那些言论自然也就平行。

至于美国现在初创企业和制造业企业,非常难融不到钱,钱都被拿去炒股和存银行了。你们只看到了美国那几个超级大企业,股价涨得飞起,但却没人看到纳斯达克大部分企业的股价这几年都给砸的骨髓都出来了。

老美确实是会宁可杀自己一万,也要伤中国三千。天天将产业链转移一个存款利息百分之五点五的地方是不可能有制造业产业链的。

他直接把社会资金锁死了。这几年美国制造业,用电量却不断地下降,道理就在这里,重振制造业,问题是制造业要发展,就是要大量的低息资金和贷款了。除了极少数几个暴力行业,大部分制造业利润很微薄的贷款利息,所以这场金融大战,你们说谁胜谁负?
你们想着将息带来币圈的大牛市,会来吗?
post-image
post-image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11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骑着毛驴闯天下vip
· 2024-06-14 15:10
辛苦了大佬[强][强][强][强][强][强]
回复0
查看更多
辣椒面vip
· 2024-06-14 14:33
今天格局了一天了,盈利变亏损,这行情没法格局😂
回复0
查看更多
倔强的老韭菜vip
· 2024-06-14 14:31
写的非常详细,辛苦了,按这么说降息遥遥无期啊,牛死了都
回复0
图图兔兔vip
· 2024-06-14 14:13
认真看了,辛苦了
回复0
中国首富零零发vip
· 2024-06-14 13:04
今天直播申请失败了 因为图片不合规
回复0
中国首富零零发vip
· 2024-06-14 12:51
整理了一下 版面还是这样
回复0
查看更多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