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活动: #发帖赢代币PORTALS# 💥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ORTALS、Alpha交易赛、空投活动或Launchpool 相关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1,300 枚 PORTALS 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9月18日 18:00 – 9月25日 24:00 (UTC+8)
📌 相关详情:
Alpha交易赛:参与即有机会赢奖励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81
空投活动:领取 #PORTALS# 空投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68
Launchpool:抵押 GT 获取 PORTALS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148
📌 参与方式:
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PORTALS 或相关活动(Alpha交易赛 / 空投 / Launchpool) 相关
内容不少于 80 字
帖子添加话题: #发帖赢代币PORTALS#
附上任意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
🥇 一等奖(1名):300 PORTALS
🥈 二等奖(4名):150 PORTALS/人
🥉 三等奖(4名):100 PORTALS/人
📄 注意事项:
Solana Memecoin平台争霸战:Pump.fun衰落与Let'sBONK崛起
"权力交替":加密货币领域的权力更迭
"国王已死,国王万岁。"这句话曾在18世纪的凡尔赛宫回响,象征着权力的迅速交替。在当今的加密货币世界,我们正目睹类似的权力更迭,尤其是在Solana链上的memecoin发行平台领域。
短短一个月内,曾经占据88%市场份额的霸主Pump.fun如今仅剩13%,而新兴挑战者Let'sBONK已经占据86%的市场。这不仅仅是加密市场波动性的又一体现,更是一个典型的帝国崩塌案例,展示了当忽视注意力这一核心护城河时,即便拥有先发优势也可能瞬间失去一切。
!7388151
Pump.fun帝国的兴衰
Pump.fun由三位20多岁的年轻人于2024年1月推出,其简单的操作方式彻底改变了meme币的发行逻辑。用户只需上传图片、起个名字,即可发行代币,成本不到2美元,无需编写代码。这满足了人们将"毫无价值"的东西变成"有一定价值"的冲动,在加密世界中,这不是幻想而是一种商业模式。
到2025年1月,Pump.fun创造了超过4.58亿美元的收入,每天上线数千个新币,高峰期日收入突破700万美元。它不仅成为基础设施,还掌控了Solana memecoin文化的话语权。
!7388153
然而,悲剧始于其最"创新"的功能之一:直播。原本用于代币宣传的功能很快失控,出现了一系列极端行为,包括模拟自残、威胁自杀等。最严重的事件是一名未成年用户在直播中持枪威胁家人。这导致Pump.fun不得不紧急关闭直播功能,但其声誉已经受损。当周收入暴跌66%,竞争对手开始趁虚而入。
面对下滑的收入和竞争压力,Pump.fun决定通过发行代币(ICO)自救。虽然在12分钟内筹集了5亿美元,加上7亿美元的私募,但代币经济学设计存在问题。60%的份额被前340个买家获得,所有销售代币全额解锁,仅有短暂的转账限制期。
代币价格最初上涨75%,但很快开始下跌,几周内跌去60%,呈现典型的"死亡螺旋"走势。代币分配方案也引发争议,仅33%分配给公募和私募,67%由项目方掌控,且分配时间表不明确。
尽管平台为用户创造了近7.5亿美元的收入,但没有即时的社区奖励。与此同时,私募投资者向交易所抛售了价值1.6亿美元的代币,带来巨大抛压。
最后的打击来自联合创始人Alon Cohen公开宣布取消长期承诺的空投计划。这导致代币价格在24小时内暴跌15%,严重打击了社区信任。
Let'sBONK的崛起
当Pump.fun陷入危机时,Let'sBONK正在默默构建一个更透明、社区导向的平台。目前,Let'sBONK的日收入已达130万美元,是Pump.fun(25.4万美元)的5倍。按年化计算,Let'sBONK一个月的收入高达4.3492亿美元,而Pump.fun为2.6725亿美元。
!7388154
从五月的几乎为零,到七月稳定突破日收入百万美元,Let'sBONK的营收稳步上升。与此同时,Pump.fun的收入从一月高峰超700万美元一路暴跌,回到了2024年九月的水平。
!7388155
PUMP代币自ICO后已跌去60%的市值,而BONK则相对稳定,市值维持在21亿美元。Let'sBONK每周将1%的收入用于回购BONK,支持这个早于平台诞生的生态代币。
注意力经济的重要性
Pump.fun曾凭借网络效应占据先机,但注意力是脆弱的。它不像传统企业的护城河那样稳固,一旦信任崩塌,用户心智就会瞬间瓦解。一次直播事故让用户有理由尝试替代平台,Let'sBONK因此成为"干净"的选择。
这reminiscent of Myspace输给Facebook的情况。Myspace拥有功能和规模,但输掉了文化叙事。Facebook成为"真实用户"的平台,而Myspace则沦为垃圾信息和混乱界面的代名词。
意识到危机后,Pump.fun发起了一场几近绝望的反击。他们将代币回购比例从每日收入的25%提升至100%,并推出了为期30天的激励计划。然而,这些策略并未扭转竞争态势。
问题不在于战术,而在于战略。无论多少回购或激励计划,都无法挽回失去的信任,也无法重新聚拢已经转移的用户注意力。
Let'sBONK构建了一个真正与用户利益绑定的生态奖励体系。用户可以锁仓BONK代币6至12个月,按比例获得生态产品的营收分成。锁仓时间越长,乘数越高。产品表现越好,用户回报越多。这不是简单的"花钱让人交易",而是"付钱让用户共同建设"。
用户还可以通过各种活动获得"积分",这些积分未来可能兑换实物或权益,进一步激励参与。游戏化的成长体验让用户感觉自己正参与一个更大的使命。
更大的格局
在传统行业中,市场领导者往往能长期保持地位。而在数字市场中,用户切换成本接近于零,霸主地位可能在几个月内就消失。
Pump.fun联合创始人Dylan Kerler过去参与过争议行为的消息进一步打击了平台信誉。在一个建立在信任和迷因之上的行业,信誉崩塌就等于生存危机。
Let'sBONK的成功,并非因为他们构建了根本上更优的产品,而是因为他们在Pump.fun声誉最脆弱的时刻切入市场。在注意力经济中,时机往往比技术更关键。
网络效应的赢家通吃逻辑开始逆转。用户迁移到Let'sBONK后,曾让Pump.fun崛起的飞轮也开始反转。开发者跟随交易者,交易者追逐热门项目,平台下滑的速度随之加快。
!7388156
尽管如此,Pump.fun仍有翻盘机会。他们拥有12亿美元的融资,为他们争取了时间和实验资本。他们的平台曾支撑数十万次项目发布而未崩溃,这在高压环境下尤为重要。即便市占下降,他们每天仍有可观收入和巨额资金储备。
作为品类开创者,Pump.fun将发币简化为点击操作,为他们赢得了持久的品牌认知。他们最近的动作也表明他们并未放弃:推出Pump.fun 2.0、提高回购比例、推出用户激励等。
!7388157
未来最可能出现的是市场碎片化。Let'sBONK可能成为主导平台,而Pump.fun则可能转型为拥有忠实用户的细分平台,凭借特定优势占据一席之地。
但要真正翻盘,Pump.fun不仅需要解决技术问题或依靠激励留住用户,还必须重建信任、重新占据文化高地。这可能需要全面改革,包括更换领导层,以彻底摆脱过去的争议。
!7388158
在这场权力更迭中,我们再次看到了一个古老的真理:当统治者失去合法性,再多资源和仪式也无法挽回尊严。有时,为了确保生态系统的延续,权力必须交到新的掌舵人手中。
!738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