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或区块链是一种无许可、全球化的基础设施,让人们能够在世界任何地方自由持有、转移、买卖、借贷和运用自己的资产。
你可以自主管理资金(自托管),并以资金始终由你掌控的方式与各类服务或应用进行互动。
这与传统金融体系截然不同,后者由银行(实体或互联网银行)托管你的资金并为你提供相关服务。
区块链基础设施的流动性优势,使其成为机构灵活调配资金、企业借助稳定币拓展支付渠道,以及个人投资或优化资产的理想载体。
本文将深入解析 Defi 向 Fintech 及 Web2/Web3 的转型,探讨 AI 的作用、行业变革和新兴机遇。
让我们正式开始 ↓
接下来,我将分享 Grab 这家东南亚领先网约车与超级应用在金融科技领域的战略布局。
Grab 起步于马来西亚网约车,目标是提升出租车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平台在马来西亚迅速流行,随后扩展至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越南。
Grab 不仅打造了出租车应用,更在基础设施薄弱、交通体系分散的地区建立了信任平台。
随后,Grab 将服务延伸至私家车、摩托车、餐饮外卖、快递和应用内支付系统(钱包),所有服务均依托同一应用、司机和支付基础,构建了超级应用生态。
Grab 意识到钱包和支付系统(GrabPay)是连接平台各环节的关键基础设施(用户支付出行与外卖、储值与商户交易,司机和骑手用以存取资金,金融数据与交易行为也被完整捕捉)。
支付基础设施成为 Grab 与借贷、保险初创公司合作,为司机推出金融产品(如小额贷款和保险)的根基。
如今,GrabPay 已发展为区域主要电子钱包,集成更多金融服务(嵌入式金融、商户贷款、司机贷款,应用内信用评分,以及与银行和电信公司合作推出金融产品)。
你应该已经了解核心逻辑。
Grab 战略精要:
网约车、外卖服务 ➔ 金融科技
我们正在看到 Web3 项目和 Web2 企业采用 Grab 式战略,即加密变得更加 Fintech,Fintech 也愈发融合加密属性。
为何如此?
加密行业的总可服务市场(TAM,服务与应用收入)远小于金融科技 TAM,因此将加密价值主张(Defi、代币化、稳定币、借贷、收益)引入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极具吸引力。
传统基础设施在投资、储蓄、银行服务获取等环节仍存摩擦,用户往往需要信任服务商托管资金。加密/区块链为此提供了理想解决方案。
@ ether_fi 最初在 2023 年 @ eigenlayer 再质押热潮期间,作为流动性再质押服务商,提供再质押 ETH 及可组合的 Defi 金库策略,将 eETH、weETH 和稳定币部署至 Defi 策略以最大化收益。团队专注于提升策略的流动性与可组合性。
2025 年,EtherFi 宣布向类银行服务及金融科技功能转型,将 Defi 与日常金融场景融合 —— 消费、储蓄、赚取收益,连接加密与法币、账单支付及薪资服务等。
推动主流用户采纳的关键功能是 Visa Cash 卡,用户可直接用加密资产消费,或将其作为抵押借入稳定币再消费(无需出售资产)。约 3% 返现、代币激励、Apple Pay/Google Pay 支持以及非托管属性吸引了大量用户和资金流入平台(金库产品),即更多资金存入 EtherFi 金库。
EtherFi 正在定位为将 Defi 价值带给大众用户的新型互联网银行。无缝借入稳定币消费或赚取高达 10%+ 的利息,谁会拒绝?
@ stripe 起步于 2010 年,为开发者和线上商户提供简化支付基础设施。Stripe 提供高效 API,便于商户收款、管理订阅、反欺诈、结算并嵌入金融服务(解决各类商户的关键难题)。
随着发展,Stripe 成为全栈金融基础设施平台,提供模块化 API 和产品,任何企业均可基于 Stripe 构建、嵌入和扩展金融服务,无需自建银行。
Stripe 逐步测试加密基础设施并收购关键基础设施企业,收购 Bridge(稳定币支付基础设施)、Privy(加密钱包/用户接入基础设施),随后宣布开发以支付为核心的一层网络(Tempo),全面推动自有基础设施落地。
Stripe 正在定位为下一代全球支付基础层,将法币、稳定币和链上支付统一至单一开发者平台,实现可编程、无国界的资金流动。
除了上述两家公司,还有更多参与者争夺市场份额(Crypto 向 Fintech 渗透,Fintech 向 Crypto 发展)。
本质上,Defi 与 TradFi、Web2 与 Web3 基础设施正加速融合,区块链已成为现实经济的核心基础设施。
Defi TVL 未来 5 年或将从 1740 亿美元增长至 1.74 万亿美元。全球财富管理规模达 140 万亿美元,假设其中约 1% 流入 Defi,完全具备可行性。
稳定币有望成为应用和平台的幕后动力(无论发行方),同时为用户带来收益。
现货、永续合约、预测市场逐步主流化,交易加密货币、代币化股票、链上商品及各类资产(事件、政治、宏观、Taylor Swift 等)具备巨大的价值主张。企业都希望掌控自己的用户渠道。
行业融合带来企业销售与零售策略的刚性需求。
加密“项目”将转型为“初创企业”。投机氛围削弱,专业化和信任建设成为核心。
身为建设者,你需要将 Defi 平台销售给企业客户,将 Defi 金库产品集成至 Fintech 应用或财富管理平台。你需组建企业销售团队,了解客户需求,风险、合规与安全将成为企业决策的关键。
我们已看到初步案例,加密原生团队远超传统社群圈层:
@ CelsiusNetwork 看似方向正确,实现比特币、ETH 和稳定币的原生收益,提供存款收益、抵押贷款、支付、借记卡等服务,但执行、风控及透明度缺失导致最终失败。
简明来看,主要分三大方向:
加密业务聚焦金融场景,AI 系统用于提升 Defi、预测及交易体验成为 Web3 AI 建设者的核心方向。
交易代理/辅助工具、AI 驱动的动态 Defi 策略、个性化 Defi 代理,例如 @ Cod3xOrg、@ Almanak__、@ gizatechxyz
预测 AI/ML 团队预测资产价格、事件结果、天气等,如 @ sportstensor、@ SynthdataCo、@ sire_agent
AI 与 ML 系统基于现有加密垂类(以 Defi 为主)构建,提升可访问性、降低复杂度、提高收益与风险管理水平。
你不能盲目相信 AI,就像不能盲目相信任何人一样,也不能完全信任基础设施及其背后的人。那么该信任谁?
信任自己,验证一切。
这正是可验证基础设施的价值所在。
以太坊 ERC-8004 作为信任层,相当于 AI 的“护照”;Google AP2 与 Coinbase x402 作为支付系统/通道(稳定币及传统支付),让代理之间或与 Web2 服务之间自由交易。
类似 AWS 云服务,@ eigenlayer 正为一切提供可验证云基础设施。不再依赖中心化服务器托管/运行,Eigen 支持链下计算,并在链上验证结果/推理。
EigenAI 与 EigenCompute 解决方案非常适用于 AI 代理和 Defi 应用场景。
Eigen 提供确定性推理原语,确保 LLMs 在同一输入下多次执行均输出一致结果,杜绝幻觉、保证确定性。
类似再质押 ETH 用于智能合约背书,EIGEN 用于为 AI 代理/应用背书。任何人均可复算推理过程,验证输出是否一致。
这一机制使:(i) 交易代理不会偏离预期;(ii) 社交媒体推荐引擎始终一致、防篡改;(iii) 自主代理安全托管资金,推理结果可审计/验证,有效解决幻觉问题。
AI/ML 工程师是最抢手的资源。如果你非常优秀,会被中心化前沿 AI 实验室挖走;如果你极为优秀,甚至可以自己创办公司。
或选择加入达尔文式 AI 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为“矿工”、“训练者”等参与 AI 或 ML 模型运行者提供基于 KPI 的激励。只要产出优质结果、达成目标,就能获得丰厚奖励。
Bittensor 和 @ flock_io 是最知名达尔文式 AI 生态,矿工和训练者年激励可达六至七位数,视产出和权益而定。
达尔文式 AI 生态旨在用激励吸引人才,构建活跃开发者社区共同解决任务。最终目标是实现产出带来的收入超过激励成本(吸引人才的融资成本)。
我们已见证其威力:Bittensor 子网预测模型超越市场基准,Flock 向联合国开发署、香港等大型机构和政府交付隐私保护型特定领域 AI 应用。
加密、金融科技与 AI 正在融合,构建新一代金融操作系统。
核心在于基础设施的融合:
稳定币成为驱动消费类应用的隐形动力;链上身份和可验证计算为 AI 代理/应用、传统机构及金融科技集成 Defi(或许可型 Defi)提供信任,释放新收益机会,数百万新用户获得直接资产所有权、透明度和全球化资本与智能访问。
个人备注:感谢阅读!本文为简化版,如需我的完整观点请查阅 Substack 版本。
如需了解我看好的新兴 DeAI 项目,欢迎关注 Substack 上的 The After Hour 系列。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信息及娱乐参考,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推荐。请读者根据自身财务状况、投资目标及风险承受能力(本文未作考虑)做好尽职调查后再作投资决策。本文不构成任何资产的购买或出售要约,也不为此进行招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