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g này có thể chứa nội dung của bên thứ ba, được cung cấp chỉ nhằm mục đích thông tin (không phải là tuyên bố/bảo đảm) và không được coi là sự chứng thực cho quan điểm của Gate hoặc là lời khuyên về tài chính hoặc chuyên môn. Xem Tuyên bố từ chối trách nhiệm để biết chi tiết.
残酷数据:88% 的空投代币「活」不过 3 个月
撰文:Sara Gherghelas
编译及整理:BitpushNews
尽管空投对用户增长和关注度的影响已改变了 Web3 生态系统,但它们是否能创造持久的生态系统,还是仅仅引发了短暂的投机活动,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空投已成为 Web3 中最强大的增长工具之一,能够在短短几天内产生巨大的关注并吸引数百万用户加入。在过去两年中,去中心化金融(DeFi)、非同质化代币(NFT)和区块链游戏等领域的项目已分发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代币,以奖励早期采用者和吸引新参与者。
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些分发是否创造了持久的生态系统,或者仅仅是短暂的投机活动?尽管空投持续推动着用户增长和交易量的惊人飙升,但它们对留存率、参与度和代币价值的长期影响却远不那么确定。
本报告分析了 DeFi、NFT 和游戏领域高价值空投的成果,重点关注它们如何影响用户行为、代币表现和链上活动。
关键要点 (Key Takeaways)
自 2017 年以来,项目已分发了超过 200 亿美元的空投代币,仅 2023 年就有 45 亿美元,这使空投成为 Web3 最强大、但也最昂贵的增长策略之一。
88% 的空投代币在三个月内会失去价值,凸显了短期炒作与长期可持续性之间的差距。
空投能可靠地产生大规模的活动高峰:Arbitrum 推出时日交易量达到 250 万笔,Blur 在一夜之间占据了 70% 以上的 NFT 交易量。
留存率仍是薄弱环节:平均而言,活动量在数周内就会回落到比空投前高出约 20% 至 40% 的水平,大多数领取者选择套现离场。
在 Web3 生态系统中,空投指的是向一组钱包分发免费代币的行为,通常是为了奖励过去的活动或激励未来的参与。与要求用户购买代币的 ICO(首次代币发行)不同,空投将代币直接置于用户手中。其基本逻辑很简单:通过放弃所有权,项目可以引导社区、分散治理权,并为其代币创造即时流动性。
空投有不同的形式:
追溯性空投(Retroactive Airdrops): 奖励过去与协议互动过的用户(例如 2020 年的 Uniswap、2023 年的 Arbitrum)。
激励性空投(Incentive Airdrops): 鼓励持续的行为,例如交易、质押或推荐(例如 Blur 的积分系统)。
社区空投(Community Airdrops): 奖励 NFT 持有者、开发者或社交社区成员(例如 Solana 上的 BONK)。
自 2017 年以来,空投已从一种奇特的新闻传播方式演变成 Web3 中最有效的营销策略之一。项目不再为广告付费,而是分发所有权。
他们的想法是:感觉自己像利益相关者的用户更有可能尝试产品、口耳相传并保持忠诚。
空投历史上的关键里程碑:
2017–2018 年,第一次浪潮: 在 ICO 时代首次出现。许多项目利用空投廉价地扩大 Telegram 群组和钱包地址。影响大多是投机性的,很少有用户在领取后继续参与。
2020 年,UNI 黄金标准: Uniswap 的 $UNI 空投树立了黄金标准。通过向每位历史用户分发 400 枚 UNI(当时价值约 $1,200,峰值超过 $12,000),Uniswap 将早期采用者变成了布道者。它也确立了追溯性空投是奖励「真正信徒」的公平方式。
2021–2022 年,空投策略手册时代: 空投成为策略手册的一部分:dYdX、ENS、LooksRare 等利用它们来吸引交易者、域名服务用户或 NFT 收藏者。一些项目成功了,另一些则被「农夫」淹没。
2023–2025 年,超级空投时代: Arbitrum ($19.7 亿 )、Blur ($8.18 亿 ) 和 Worldcoin ( 持续向 1000 万以上用户空投 ) 展示了大规模分发如何一夜之间改变整个生态系统。
尽管精确的跟踪存在难度,但估计显示:
自 2017 年以来,DeFi、NFT、游戏和基础设施领域发生了数百次空投。
通过空投分发的总价值超过 200 亿美元,仅 2023 年就有 45 亿美元(包括 Arbitrum、Blur、Celestia 等)。
主要的空投通常针对 10 万至 100 万个地址,而像 Worldcoin 这样的全球性活动目标是数千万用户。
研究表明,约 88% 的空投代币在推出后的 3 个月内会失去价值,这突出表明空投虽然作为营销活动是成功的,但很少能确保代币的长期强度。
为什么空投能作为营销手段奏效?
低门槛: 用户领取免费代币 → 尝试产品。
口碑效应: 大型空投会成为头条新闻(「免费资金」),产生病毒式传播。
去中心化: 代币传播了所有权,赋予用户治理权,并(至少在理论上)使他们与项目的未来保持一致。
竞争压力: 空投可以迅速转移市场份额(例如 Blur 对抗 OpenSea)。
然而,它们也伴随着挑战:空投羊毛党(Airdrop Farming)、立即抛售和留存困境。不过,截至 2025 年,空投仍然是 dapp 行业中最有效、尽管不完美,的营销武器之一。
DeFi 领域一直是空投现象的核心。从去中心化交易所到 Layer-2 扩容网络,各类协议通过代币分发来奖励早期用户、分散治理权,并最重要的——吸引新用户。事实上,Web3 历史上规模最大、讨论度最高的空投案例,多数源自 DeFi 和网络扩容解决方案。
L2 网络空投
最著名的案例是 Arbitrum 在 2023 年 3 月的空投。通过向超过 60 万个地址分发 11.6 亿枚 ARB 代币(约占其总供应量的 11.6%),Arbitrum 创造了当时行业内价值最高的空投。在其峰值时,这些代币价值接近 20 亿美元。对链上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在领取日,日交易量飙升至 250 万笔以上,一度超越了以太坊本身。
尽管炒作不可避免地降温,但 Arbitrum 仍保留了比空投前更高的活动基线。两个月后,该网络仍处理着大约一百万笔日交易,独立活跃钱包 (UAW) 增加了 531%。然而,留存的故事更为复杂。我们的数据显示,在此期间,只有大约 5% 的交易来自于实际收到 ARB 的钱包。许多领取者只是简单地卖掉代币后离开,而真正的使用量则由被 Arbitrum 不断增长的生态系统所吸引的新用户或现有 DeFi 用户推动。毫不意外,ARB 代币本身也遵循了熟悉的模式:在以 $1.30–$1.40 左右推出后,它在两年内下跌了 75% 以上。
Optimism 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比较。它没有选择一次性的大规模事件,而是自 2022 年以来分阶段进行空投。2023 年的第二波空投分发了 1100 万枚 OP 代币,目标是 DAO 投票者和代表等治理参与者。与 Arbitrum 相比,这种方法产生的活动高峰较小,但它更有目的地对齐了激励,加强了 Optimism 的治理结构。我们的数据证实,Optimism 在领取期也经历了 UAW 和交易量的急剧跳升,尽管活动消退得更快。OP 代币自推出 3 年以来损失了 42% 的价值。
DeFi 空投
DeFi 协议遵循了与 L2 网络相似的模式。dYdX 早期对活跃交易者的空投创造了交易量的激增,但一旦激励措施减少,活动也随之下降,其代币此后损失了约 70% 的价值。1inch 分发了多波代币,推动了短期钱包增长,但治理参与度仍然很低;该代币在空投后不久下跌了 52%,五年后跌幅超过 90%。ENS 在 2021 年底的追溯性空投规模较小,但其代币表现较好,四年内仅下跌了约 40%,同时在以太坊域名持有者中培养了一个相对忠诚的治理社区。
纵观整个行业,数据显示出一致的模式。空投推动了即时的用户增长,通常能使日活动量翻倍或三倍,并伴随着用户为符合资格或领取代币而转移资产导致的 TVL 飙升。然而在数周内,活动量通常会回落到一个仅比之前略高的基线水平。代币价格也印证了这一点:大多数 DeFi 空投代币在数月内会损失其发行价值的 60% 至 90%,因为「农夫」们退出了头寸。
空投在加速用户获取方面是无可匹敌的,但长期留存取决于产品与市场的契合度。Arbitrum 之所以能够维持较高的使用水平,是因为其网络已经提供了强大的 DeFi 效用和更低的成本。Optimism 则通过围绕治理设计空投,展示了机制如何塑造超越投机的用户行为。然而,对于缺乏引人注目的生态系统或深思熟虑设计的协议而言,空投充其量只是一场昂贵的营销活动,致富了机会主义的领取者,却未能确保持久的采用。
如果说 DeFi 和 Layer-2 网络利用空投来扩展基础设施,那么 NFT 领域则将空投作为争夺市场份额的武器。Blur 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个交易市场通过 Web3 历史上最具侵略性的空投策略之一,颠覆了 OpenSea 长期以来的主导地位。
Blur 在 2023 年 2 月的代币发行之前,进行了数月的「季度」奖励,交易者通过挂单 NFT、提供流动性和展示平台忠诚度来积累积分。当 BLUR 代币最终推出时,其总供应量的 51% 分配给了社区,在其峰值时,空投价值超过 8 亿美元。结果是即时且戏剧性的。Blur 在几天内就占据了以太坊 70% 以上的 NFT 交易量,迫使 OpenSea 削减费用并重新考虑创作者版税。我们的数据显示了流动性转移的速度,尽管服务于更少的活跃钱包,Blur 的交易量有时仍是 OpenSea 的五倍以上。
然而,这种活动的性质讲述了一个警示故事。Blur 的大部分交易量是由一小部分高频交易者推动的,他们在刷取未来奖励的积分。当时的分析显示,数百个钱包占据了大部分交易。虽然这为 NFT 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流动性、紧密的价差和更快的执行速度,但它不一定能转化为更广泛的社区参与。OpenSea 继续在独立活跃钱包方面占据主导地位,更受休闲收藏者和创作者的青睐。
BLUR 代币本身遵循了熟悉的轨迹。它首次亮相时约为 $1.20,但随着领取者抛售而迅速下跌,到 2025 年已跌至 $0.10 以下。即使持续的奖励季度也未能阻止价值的逐渐侵蚀。到 2023 年底,Blur 的市场份额也开始下降,在初始激增后稳定在 20% 至 40% 的范围内。
其他 NFT 空投也讲述了类似的故事。LooksRare 和 X2Y2 在 2022 年也进行了「吸血鬼攻击」模型,向 OpenSea 交易者分发代币。两者都曾短暂地获得了大量交易量,但其中大部分是刷量交易。奖励枯竭后,活动很快就急剧下降。它们曾经价值数亿美元的代币,现在只以其峰值价值的一小部分进行交易。最近,像 Memecoin ($MEME) 这样的模因币风格 NFT 空投短暂地激发了收藏者的热情,但未能维持任何持久的生态系统。
NFT 空投的关键教训是,尽管它们在转移流动性方面非常有效,但在创建粘性社区方面却面临挑战。交易者会追随奖励,但收藏者和创作者寻求信任、可用性和文化相关性,这些因素仅靠代币无法实现。
截至 2025 年,NFT 交易市场格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竞争力,受到这些空投的影响。OpenSea 采用了新的专业交易工具,Blur 继续服务于专业交易者,而其他平台正在尝试新的模式。但根本问题仍然存在:NFT 市场中的代币激励能否真正培养可持续的社区,还是仅仅助长了暂时的流动性战争?
DeFi 和 NFT 平台将空投变成了数十亿美元的营销活动,而游戏领域则更为谨慎。区块链游戏通常侧重于游戏内经济和 NFT,而不是大规模的代币赠送。因此,过去两年高价值的游戏空投较少,与 DeFi 或 NFT 交易市场相比,其影响也更为短暂。
大多数其他区块链游戏项目完全避开了主要的追溯性空投。相反,它们依赖于 Launchpad、NFT 铸造或游戏内赚取奖励来分发代币。这一策略反映了 2021 年 Play-to-Earn 浪潮的教训,当时通胀代币经济在投机压力下崩溃。到 2023–2025 年,开发者似乎担心通过在没有可持续机制的情况下分发大量代币来重蹈覆辙。
一些例外出现在基础设施层面。Immutable、Polygon 和 Ronin 尝试了针对游戏开发者和玩家的激励和代币奖励,但这些结构都是持续的奖励计划,而不是一次性空投。同样,较小的游戏工作室向封闭测试用户分发 NFT 或适度的代币空投,奖励早期参与,但没有冲击其经济系统。
对于游戏而言,真正的挑战不是用代币来引导用户,而是让他们保持娱乐足够长的时间来形成持久的生态系统。
结语
尽管 88% 的空投代币在数月内价值缩水,但每一次空投都印证了同一个事实:在 Web3 世界,注意力才是最珍贵的货币。历次大规模代币分发证明,真正的价值并非代币本身,而是它所能撬动的用户行为。如今项目方面临的挑战,已不再是如何吸引眼球,而是如何将流量转化为可持续的生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