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美国非农就业数据表现优于预期 $BTC $ETH
私钥在手,资产却能被按住?最近这个武士钱包的案子,把加密世界一个尴尬现实摊开了。
事情本身挺魔幻的。一个不碰用户钱、不经手转账的非托管钱包,硬是被美国司法部按着认了罪。说白了就是:你开发了把"锁",虽然钥匙在用户手里,但因为这把锁能保护隐私,你就有罪。
这逻辑站得住吗?
先说技术层面。非托管钱包的设计初衷,就是让用户通过私钥完全控制自己的资产。平台既不托管资金,也不参与交易——这本来是加密货币"去中心化"理念最纯粹的体现。FinCEN早在2019年就明确表态过:这类钱包不属于货币服务业务,压根不需要申请资金传输牌照。
至于Ricochet、Whirlpool这些隐私工具?它们只是通过算法混淆交易路径,增强匿名性而已。就像你用现金买东西不想被追踪一样,这需求合理吧?况且比特币链上的交易本来就是可追溯的,只是增加了点技术门槛。
真正离谱的是执法逻辑。
司法部起诉书里认定武士钱包"无牌照传输资金",但问题是,FinCEN自己给检方发过意见——开发者可能根本不需要MSB许可证。更骚的是,这份监管意见被藏了快一年,诉讼照样推进。
这说明啥?监管部门内部都没统一口径,执法机构却已经下手了。
法律定义上,"资金传输者"得满足"代他人接收或转移资金"这个条件。武士钱包只提供工具,不接触资产,按理说根本不符合这个标准。可法官直接驳回了辩方引用的法尔科内案先例,连个书面解释都没给——程序正义呢?
这案子背后透出的信号很明确:当创新踩到权力的敏感区,合规边界随时可以被重新解释。用户以为掌握私钥就掌握了自由,但现实是,只要你用的工具被盯上,资产照样可能被"合法"冻结。
加密货币的自由愿景,正在被选择性执法一点点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