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 广场「创作者认证激励计划」开启:入驻广场,瓜分每月 $10,000 创作奖励!
无论你是广场内容达人,还是来自其他平台的优质创作者,只要积极创作,就有机会赢取豪华代币奖池、Gate 精美周边、流量曝光等超 $10,000+ 丰厚奖励!
参与资格:
满足以下任一条件即可报名👇
1️⃣ 其他平台已认证创作者
2️⃣ 单一平台粉丝 ≥ 1000(不可多平台叠加)
3️⃣ Gate 广场内符合粉丝与互动条件的认证创作者
立即填写表单报名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7159
✍️ 丰厚创作奖励等你拿:
🎁 奖励一:新入驻创作者专属 $5,000 奖池
成功入驻即可获认证徽章。
首月发首帖(≥ 50 字或图文帖)即可得 $50 仓位体验券(限前100名)。
🎁 奖励二:专属创作者月度奖池 $1,500 USDT
每月发 ≥ 30 篇原创优质内容,根据发帖量、活跃天数、互动量、内容质量综合评分瓜分奖励。
🎁 奖励三:连续活跃创作福利
连续 3 个月活跃(每月 ≥ 30 篇内容)可获 Gate 精美周边礼包!
🎁 奖励四:专属推广名额
认证创作者每月可优先获得 1 次官方项目合作推广机会。
🎁 奖励五:Gate 广场四千万级流量曝光
【推荐关注】资源位、“优质认证创作者榜”展示、每周精选内容推荐及额外精选帖激励,多重曝光助你轻
比特币与以太坊:两种通胀机制的探索
比特币通过严格的稀缺性冻结通胀;以太坊不断演变,平衡发行与销毁——两种数字货币的信任与未来愿景。
固定供应与灵活流动:比特币的永恒代码与以太坊的活生生的经济体,在信任与货币设计的战场上交锋。
比特币信任不可变性;以太坊信任演变——两种哲学塑造数字货币抗通胀与建立信任的方式。
一、当“稀缺”成为信仰
在金融语言中,“通胀”常被视为敌人。在加密货币中,通胀被重新定义。比特币和以太坊——迄今为止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公链——回答同一个问题:货币应如何创造、分配、限制与销毁?2009年,中本聪设定了2100万比特币的硬性上限。
这个数字成为象征与信条:稀缺即信任。相反,以太坊遵循另一信念:弹性供应,无上限。它拒绝固定公式,采用销毁与奖励机制保持动态平衡。两种货币政策,一静一动,犹如两条文明路径——一是经典的“金本位”,另一是不断演进的“货币生态”。
二、比特币的时光机
比特币的通胀如雕塑由时间雕刻而成。其形态在2009年已由代码设定。每210,000个区块,区块奖励减半,直至归零。从50 BTC,减至25、12.5、6.25,现在是3.125。每次减半都是时间的敲击。它让世界再次关注这种“可预测的稀缺”。其美在于不可变性。没有委员会,没有投票,没有弹性调节。
比特币的通胀呈阶梯线。从早年的两位数下降到今天的不到1%。按设计,预计到2140年左右达到零。之后,不再发行新比特币。这一通胀率已低于黄金的年增长率。几乎成为一种完美的反通胀模型——由算法取代中央银行。
但确定性也有代价。当区块奖励结束,矿工将靠手续费维生。矿工收入与网络安全的长期可持续性,仍是争论焦点。比特币的政策是一套精准的时钟:可靠、冷静、难以改变。它拒绝弹性,正因如此赢得永生。
三、以太坊:通过演变寻求平衡
如果比特币是神所书写的时钟,以太坊则像一株植物。Vitalik Buterin从未承诺固定供应。在2015年的白皮书中,他暗示供应应随网络增长而调整。这是适应性经济学,而非货币神学。早期,以太坊通胀率较高——每年超过10%。
网络尚年轻,需要支付矿工安全保障。每次硬分叉都像一次政策试验:2017年的 Byzantium 升级将区块奖励从5 ETH减至3 ETH,2019年的 Constantinople 将其降至2 ETH。每一步都降低通胀,从“高速增长”迈向“稳定状态”。随后,2021年的伦敦升级(EIP-1559)改变了逻辑,引入燃烧机制。每笔交易支付基础费,永久销毁。从此以后,
以太坊在发行与销毁之间调整。当网络繁忙、Gas费高时,销毁的ETH可能超过新发行的数量,系统变为通缩。人们开始称ETH为“超声波货币”——既是对比特币“坚实货币”的点头,也是挑战。在2022年9月,“合并”到来。
以太坊退出工作量证明,转向权益证明。每日发行量从约13,000 ETH骤降至约1,700 ETH,下降近90%。这犹如同时经历三次比特币式的减半。合并后,以太坊的通胀率降至约0.5%。在活跃时期,销毁可以超过发行,形成负通胀——一种加密货币独有的主动通缩。比特币的稀缺源自规则,以太坊的稀缺源自行为。
四、两种通胀哲学:确定性与适应性
比特币和以太坊都希望价值能随时间保持。但它们走的路径不同。比特币将通胀放在时间表上。一旦设定,就不再改变。每四年一次的减半,是一种仪式,提醒我们稀缺不断积累。以太坊选择了一条试验性路径。没有上限,但不断削减发行、增加销毁、反复调整奖励。其政策如开源代码——不断调优、改进、演变。
这两条路径反映了两种“信任”理念。比特币要求人们信任不变的代码。以太坊则信任可以演变的共识。前者是硬模型——预设的递减曲线;后者是软模型——根据网络活动和反馈调整的系统。如果比特币像金本位——稀缺、可预测、严肃——那么以太坊更像一个活的混合体,结合中央银行与算法的特性。它“呼吸”:在繁荣时收缩供应,在平静时扩大激励。
五、通胀之后:谁掌控货币的故事
如今,比特币正处于第四个减半周期,以太坊在平衡销毁与发行。争论已超越经济范畴,变成故事的较量。比特币的故事是永恒的稀缺。信徒们认为,在21世纪的货币战争中,只有固定上限才能抵抗国家货币的稀释。
它是“数字黄金”,也是货币主权走出国家的途径。以太坊的故事是适应与演变。它将货币政策视为可升级的协议,将代币供应与区块空间需求绑定,将价值流与代币经济融合。
这些故事塑造了不同的经济:比特币成为价值存储——“数字金库”;以太坊成为经济的操作系统,承载金融与应用的流动性。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胀不仅是一个指标,更是一种文明选择。比特币选择不变,以太坊选择成长。
六、尾声:通胀的未来与信任的界限
今天,全球货币政策仍在摇摆。法币通胀依旧徘徊。在加密世界,通胀由代码、协议和人类共识重新定义。比特币以几乎神圣的平静展示了,固定供应的货币可以持续十五年而不偏离。以太坊则以实验精神证明,货币可以流动,仍保持连贯——在算法与人为行动之间。
未来,人们或许会回望,看到的不是两个代币,而是两种信任的设计。一种用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另一种在不确定中构建秩序。在数字货币的故事中,通胀从未消失,只是被重新定义。
〈Bitcoin vs. Ethereum: An Exploration of Two Inflation Mechanisms〉 这篇文章最早发表在《CoinR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