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互联网的兴起彻底改变了美国企业的发展轨迹。这项颠覆性技术让企业突破实体限制,同时也让普通投资者能够轻松获取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企业资讯。
多年来,投资者一直在等待下一个推动美国企业向前发展的重大技术。人工智能的崛起似乎给出了答案。
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在《规模化奖励》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全球GDP将因人工智能增长15.7万亿美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难怪AI股票飙升。
但在数百家以各种方式从AI革命中受益的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比英伟达获得更大的提升。这家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自2023年初以来市值增加了约3.8万亿美元,其股价在2024年6月进行历史性的10比1拆股后,涨幅高达1,070%。
虽然英伟达看起来势不可挡,但最了解它的人正发出一个明显的警告信号...如果投资者愿意注意的话。
英伟达凭借其图形处理单元(GPUs)成为AI革命的代表,这些GPU是企业数据中心的核心大脑。其Hopper(H100)和Blackwell芯片占据了所有部署在AI加速数据中心的GPU的大部分份额。
英伟达的核心优势之一是,没有外部竞争对手能真正接近其AI硬件的计算能力。CEO黄仁勋显然希望保持这种优势,他监督着预计每年推出下一代芯片的计划。
Blackwell后继产品Blackwell Ultra的生产已经开始,而Vera Rubin和Vera Rubin Ultra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和2027年交付。英伟达短期内不太可能失去其计算优势。
更重要的是,AI GPU的供应稀缺成为其有利条件。即使台积电尽其所能扩大月产能,对英伟达GPU的需求仍然远远超过供应。这种有利地位使英伟达能够维持硬件的溢价,提升其毛利率。
还有英伟达运营模式中的无名英雄:CUDA软件平台。CUDA是开发人员用来最大化英伟达GPU计算能力的工具包,包括构建和训练大型语言模型。CUDA有效地吸引现有客户忠于英伟达的硬件和服务生态系统。
随着对中国AI GPU出货的恢复和下一代芯片订单积压,英伟达似乎前景无限——但看看其内部人士的交易记录,你可能会产生怀疑。
"内部人士"指在上市公司拥有非公开信息访问权的人,如高管团队成员、董事会成员或持股超过10%的大股东。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公司的催化剂和隐患。
根据华尔街规定,内部人士必须在交易后两个工作日内通过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表格4报告其交易活动。换句话说,如果公司内部人士买卖股票或行使期权,投资者很快就会知道。
英伟达的内部交易活动发出了一个华尔街和投资者最好不要忽视的警告。
在过去五年中(截至9月3日),内部人士净卖出了价值47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
当然,内部人士的卖出活动有个注脚——高管们的大部分薪酬是以普通股和/或期权形式发放的。通常,需要卖出股票以支付联邦和/或州税负债。同样,期权需要在到期前行使,这可能导致基于税收的卖出。重点是,内部人士的卖出活动并不自动成为坏事。
但事情还有另一面——这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地方。
虽然卖出活动在过去五年中一直存在,但买入几乎为零。最后一次高管或董事会成员购买发生在2020年12月3日,财务总监Colette Kress报告为她的儿子们各购买了100股。在Kress之前,董事Stephen Neal在2020年9月21日至9月25日期间总共购买了948股。累计而言,最了解英伟达的人在过去五年中只花了58.1万美元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
卖出股票有很多原因,但买入只有一个理由:你相信股价会上涨。如果英伟达的高管和董事都不愿意在股价不到三年内上涨1,070%的情况下入场,为什么投资者应该跳进去呢?
尽管英伟达有着美好的长期预测,但其超过25倍的市销率已接近泡沫领域。此外,过去30年中没有任何重大技术突破能够避免早期泡沫破裂事件。内部人士缺乏买入行为,这幅画已经说明了千言万语。
即使技术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当那些最了解公司的人都不肯用自己的钱投票时,我们这些局外人是不是应该更加谨慎?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而我们每次都以为"这次不同"。
看看当年网络泡沫破裂时的惨状吧,那些最闪亮的明星倒下得最快。英伟达真的能一直保持这种增长势头吗?我对此表示怀疑。那些整天宣传"买入英伟达就是买入未来"的分析师,有多少人真的用自己的钱买了?
AI确实是未来,但价格才是最终的判断标准。我看着那条接近垂直的价格曲线,不禁打了个寒颤。
免责声明:仅供参考。过去的表现不代表未来的结果。
13.3万 热度
4.4万 热度
2.7万 热度
17.1万 热度
3507 热度
英伟达内部人士的静默警告:巨头前景谁在乎?
关键点
三十年前,互联网的兴起彻底改变了美国企业的发展轨迹。这项颠覆性技术让企业突破实体限制,同时也让普通投资者能够轻松获取财务报表、资产负债表和企业资讯。
多年来,投资者一直在等待下一个推动美国企业向前发展的重大技术。人工智能的崛起似乎给出了答案。
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在《规模化奖励》报告中预测,到2030年,全球GDP将因人工智能增长15.7万亿美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难怪AI股票飙升。
但在数百家以各种方式从AI革命中受益的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比英伟达获得更大的提升。这家全球最大的上市公司自2023年初以来市值增加了约3.8万亿美元,其股价在2024年6月进行历史性的10比1拆股后,涨幅高达1,070%。
虽然英伟达看起来势不可挡,但最了解它的人正发出一个明显的警告信号...如果投资者愿意注意的话。
英伟达几乎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的代名词
英伟达凭借其图形处理单元(GPUs)成为AI革命的代表,这些GPU是企业数据中心的核心大脑。其Hopper(H100)和Blackwell芯片占据了所有部署在AI加速数据中心的GPU的大部分份额。
英伟达的核心优势之一是,没有外部竞争对手能真正接近其AI硬件的计算能力。CEO黄仁勋显然希望保持这种优势,他监督着预计每年推出下一代芯片的计划。
Blackwell后继产品Blackwell Ultra的生产已经开始,而Vera Rubin和Vera Rubin Ultra预计将在2026年下半年和2027年交付。英伟达短期内不太可能失去其计算优势。
更重要的是,AI GPU的供应稀缺成为其有利条件。即使台积电尽其所能扩大月产能,对英伟达GPU的需求仍然远远超过供应。这种有利地位使英伟达能够维持硬件的溢价,提升其毛利率。
还有英伟达运营模式中的无名英雄:CUDA软件平台。CUDA是开发人员用来最大化英伟达GPU计算能力的工具包,包括构建和训练大型语言模型。CUDA有效地吸引现有客户忠于英伟达的硬件和服务生态系统。
随着对中国AI GPU出货的恢复和下一代芯片订单积压,英伟达似乎前景无限——但看看其内部人士的交易记录,你可能会产生怀疑。
英伟达内部人士向华尔街和投资者发出明确警告
"内部人士"指在上市公司拥有非公开信息访问权的人,如高管团队成员、董事会成员或持股超过10%的大股东。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公司的催化剂和隐患。
根据华尔街规定,内部人士必须在交易后两个工作日内通过向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表格4报告其交易活动。换句话说,如果公司内部人士买卖股票或行使期权,投资者很快就会知道。
英伟达的内部交易活动发出了一个华尔街和投资者最好不要忽视的警告。
在过去五年中(截至9月3日),内部人士净卖出了价值47亿美元的英伟达股票。
当然,内部人士的卖出活动有个注脚——高管们的大部分薪酬是以普通股和/或期权形式发放的。通常,需要卖出股票以支付联邦和/或州税负债。同样,期权需要在到期前行使,这可能导致基于税收的卖出。重点是,内部人士的卖出活动并不自动成为坏事。
但事情还有另一面——这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地方。
虽然卖出活动在过去五年中一直存在,但买入几乎为零。最后一次高管或董事会成员购买发生在2020年12月3日,财务总监Colette Kress报告为她的儿子们各购买了100股。在Kress之前,董事Stephen Neal在2020年9月21日至9月25日期间总共购买了948股。累计而言,最了解英伟达的人在过去五年中只花了58.1万美元买入自家公司的股票。
卖出股票有很多原因,但买入只有一个理由:你相信股价会上涨。如果英伟达的高管和董事都不愿意在股价不到三年内上涨1,070%的情况下入场,为什么投资者应该跳进去呢?
尽管英伟达有着美好的长期预测,但其超过25倍的市销率已接近泡沫领域。此外,过去30年中没有任何重大技术突破能够避免早期泡沫破裂事件。内部人士缺乏买入行为,这幅画已经说明了千言万语。
即使技术看起来无懈可击,但当那些最了解公司的人都不肯用自己的钱投票时,我们这些局外人是不是应该更加谨慎?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而我们每次都以为"这次不同"。
看看当年网络泡沫破裂时的惨状吧,那些最闪亮的明星倒下得最快。英伟达真的能一直保持这种增长势头吗?我对此表示怀疑。那些整天宣传"买入英伟达就是买入未来"的分析师,有多少人真的用自己的钱买了?
AI确实是未来,但价格才是最终的判断标准。我看着那条接近垂直的价格曲线,不禁打了个寒颤。
免责声明:仅供参考。过去的表现不代表未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