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资深金融观察者,我最近留意到香港又在推进其野心勃勃的加密货币战略了。周三,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提出了一项对持有数字资产金融机构更为宽松的资本要求提案。说实话,这明显是香港想要成为全球加密中心的又一步棋。当地媒体报道,香港央行推出了新的监管政策手册模块CRP-1。这个规定详细说明了虚拟资产如何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全球资本标准下分类。坦率地说,我认为这是香港向加密友好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但也不禁怀疑这背后有多少是为了与新加坡争夺亚洲金融中心地位的考量。## 香港实施巴塞尔标准的新思路香港金管局8月中旬发布了一份通知,确认这些国际法规将在2026年初在香港生效。央行向当地银行业发出了咨询文件,详细说明了在香港监管框架内实施巴塞尔标准的方法。新规定还特别关注数据中心如何对待在无许可区块链上运行的加密资产。根据最新草案指南,如果发行方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缓解措施,那么建立在无许可区块链网络上的加密货币可能有资格获得更低的银行资本要求。这个新的银行提案将符合稳定币框架的代币化资产和稳定币与比特币和以太币等无背书加密货币分开,而不是把所有数字资产同等对待。巴塞尔规则还附带1,250%的风险权重,要求银行持有相当于数字资产价值100%或更多的资本作为潜在损失的缓冲。这些规则使银行与虚拟资产合作变得不经济,但新规定可能会降低合格加密持有的门槛。我不禁要问:这是否真的足够?香港金管局还计划开始时只批准一小群稳定币发行商,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在明年初资本要求生效前做好准备。多年来,香港建立了加密货币的监管基础设施,包括加密交易所和稳定币发行商的许可框架。不过,我认为香港仍然在小心翼翼地平衡创新与风险控制。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也在8月更新了指引,要求持牌加密平台加强客户资金的托管实践。SFC在多起海外事件暴露漏洞并导致重大客户损失后,呼吁审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托管实践。该机构还详细说明了其新期望,涵盖了高级管理人员责任、冷钱包基础设施、实时威胁监控和第三方钱包监督。## 香港金管局为稳定币发行商制定新规根据新规定,香港稳定币发行商需要获得许可证才能发行声称通过参考港元维持稳定价值的稳定币。这些公司还必须保持高达2500万港元的股本、300万港元的流动资本,以及维持公司至少12个月运营开支的过剩流动资本。金管局还允许稳定币持有人按面值赎回其资产,该过程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央行还禁止发行商对赎回请求征收不合理的费用或条件。央行还警告说,未经许可经营受监管的稳定币活动的发行商可能面临最高500万港元的罚款和最高七年的监禁。如果违规行为持续,发行商还将每天被罚款10万港元。这些规定看起来很严格,但我认为它们对于建立市场信心是必要的。不过,过于严格的规定也可能扼杀创新,尤其是对于小型创业公司而言。香港这次真的是在走钢丝——一边要吸引加密企业,一边又不能太放松监管。这种矛盾的政策导向让我质疑:香港能否真的取代已经领先的其他亚洲加密中心?毕竟,监管制度的改变是一回事,真正吸引加密企业和人才则是另一回事。
香港拟对持有加密货币的银行实施监管新政
作为资深金融观察者,我最近留意到香港又在推进其野心勃勃的加密货币战略了。周三,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提出了一项对持有数字资产金融机构更为宽松的资本要求提案。说实话,这明显是香港想要成为全球加密中心的又一步棋。
当地媒体报道,香港央行推出了新的监管政策手册模块CRP-1。这个规定详细说明了虚拟资产如何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全球资本标准下分类。坦率地说,我认为这是香港向加密友好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但也不禁怀疑这背后有多少是为了与新加坡争夺亚洲金融中心地位的考量。
香港实施巴塞尔标准的新思路
香港金管局8月中旬发布了一份通知,确认这些国际法规将在2026年初在香港生效。央行向当地银行业发出了咨询文件,详细说明了在香港监管框架内实施巴塞尔标准的方法。
新规定还特别关注数据中心如何对待在无许可区块链上运行的加密资产。根据最新草案指南,如果发行方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和缓解措施,那么建立在无许可区块链网络上的加密货币可能有资格获得更低的银行资本要求。
这个新的银行提案将符合稳定币框架的代币化资产和稳定币与比特币和以太币等无背书加密货币分开,而不是把所有数字资产同等对待。巴塞尔规则还附带1,250%的风险权重,要求银行持有相当于数字资产价值100%或更多的资本作为潜在损失的缓冲。
这些规则使银行与虚拟资产合作变得不经济,但新规定可能会降低合格加密持有的门槛。我不禁要问:这是否真的足够?香港金管局还计划开始时只批准一小群稳定币发行商,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在明年初资本要求生效前做好准备。
多年来,香港建立了加密货币的监管基础设施,包括加密交易所和稳定币发行商的许可框架。不过,我认为香港仍然在小心翼翼地平衡创新与风险控制。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SFC)也在8月更新了指引,要求持牌加密平台加强客户资金的托管实践。
SFC在多起海外事件暴露漏洞并导致重大客户损失后,呼吁审查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托管实践。该机构还详细说明了其新期望,涵盖了高级管理人员责任、冷钱包基础设施、实时威胁监控和第三方钱包监督。
香港金管局为稳定币发行商制定新规
根据新规定,香港稳定币发行商需要获得许可证才能发行声称通过参考港元维持稳定价值的稳定币。这些公司还必须保持高达2500万港元的股本、300万港元的流动资本,以及维持公司至少12个月运营开支的过剩流动资本。
金管局还允许稳定币持有人按面值赎回其资产,该过程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央行还禁止发行商对赎回请求征收不合理的费用或条件。
央行还警告说,未经许可经营受监管的稳定币活动的发行商可能面临最高500万港元的罚款和最高七年的监禁。如果违规行为持续,发行商还将每天被罚款10万港元。
这些规定看起来很严格,但我认为它们对于建立市场信心是必要的。不过,过于严格的规定也可能扼杀创新,尤其是对于小型创业公司而言。
香港这次真的是在走钢丝——一边要吸引加密企业,一边又不能太放松监管。这种矛盾的政策导向让我质疑:香港能否真的取代已经领先的其他亚洲加密中心?毕竟,监管制度的改变是一回事,真正吸引加密企业和人才则是另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