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波所谓的「互不接盘牛市」中,迷因币 $PEPE 一直表现出色。今年以来,该币多次刷新历史高点。就在前日(21 日),受以太坊现货 ETF 利好消息推动,$PEPE 再度创下 0.0000137 美元的历史新高。截至发稿时,其市值已突破 57.4 亿美元,在整体加密市场排名跃升至第 25 位。本文将为读者梳理 PEPE 的起源、代币经济学等多方面资讯,帮助大家深入了解 PEPE 的崛起历程。## PEPE 币简介PEPE 币于 2023 年 4 月问世,以 2005 年网络漫画形象 Pepe The Frog(佩佩蛙)为原型,是建立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迷因币(Meme)。根据官方描述,PEPE 币的诞生源于对狗狗币、柴犬币等一系列以狗为主题的迷因币的厌倦。这些迷因币因设计了复杂的代币经济学,偏离了迷因币的娱乐本质。因此,PEPE 的目标是打破这些框架,成为迷因币之王,并借鉴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竞选口号,喊出「让迷因币再次伟大」。## 源自网络迷因文化的佩佩蛙佩佩蛙(Pepe the Frog)的形象由漫画家 Matt Furie 创作。Furie 表示,他刻意将名字取得与英文「尿尿(pee)」相近,以增添趣味。佩佩蛙首次亮相于 2005 年的网络漫画《男孩俱乐部》中,是四个主角之一,喜好饮酒作乐。漫画中的诸多灵感和幽默元素都来自 Furie 与室友和家人的日常生活。真正让这只青蛙走红的漫画片段是:佩佩蛙每次如厕时都会将裤子褪至脚踝,并且尿得满马桶都是。被朋友撞见后,他说了一句「感觉不错蛙(Feel Good Man)」,这一幕成为佩佩蛙成为群体创作迷因的起点。起初,Furie 对于这一现象只是觉得「无所谓,挺有趣的」,但他没想到事态会逐渐失控……## PEPE 演变为争议焦点佩佩蛙形象的转变,要从它进入 4chan 开始说起。4chan 是美国的一个图片讨论板,是许多网络迷因、政治运动或网络攻击的发源地。在 4chan,网友开始将佩佩蛙改造成「悲伤蛙」,特征是泪眼汪汪和红唇。单看图片,悲伤之情溢于言表。佩佩蛙成为了许多「边缘人」和「怪咖」的代言人,这个形象也让它在网络上迅速走红。佩佩蛙的爆红并未带来正面影响。当佩佩蛙的形象开始在 4chan 论坛外被使用时,4chan 的用户感到不满,认为佩佩蛙已有归属。于是,他们恶意篡改佩佩蛙的形象,将其与种族主义、极端主义等结合,以阻止外人使用这个形象。他们将所有恶毒的玩笑都集中在佩佩蛙身上,仇恨的种子也在佩佩蛙的形象中萌芽。随着局势逐渐失控,一起校园枪击案更让佩佩蛙彻底黑化。佩佩蛙与凶手持枪、驾豪车的图像开始广泛流传,配文也超越了「纯属玩笑」的界限。## 创作者亲手「终结」佩佩蛙2005 年的佩佩蛙欢乐纯真,但如今的佩佩蛙已脱离了 Matt Furie 的掌控。在 2021 年的一部纪录片中,Furie 曾表示自己「非常不悦」,没想到自己创作的青蛙会被世俗社会滥用和糟蹋。心痛之余,他在 2017 年决定亲手结束佩佩蛙的生命,《男孩俱乐部》的成员也为他举行了葬礼。然而,这并未能阻止佩佩蛙在网络上持续传播和生存。同时,Matt Furie 也为了「被恶意滥用」的佩佩蛙著作权奔波,他希望与反诋毁联盟(ADL)合作为佩佩蛙洗白,让佩佩蛙成为一股「正面力量」。ADL 执行长格林布拉特曾说:「佩佩蛙从未打算成为仇恨的象征,我们会和 Furie 及他的艺术家团队合作重塑佩佩蛙,让佩佩蛙成为一股正面力量,或至少帮助教育大众偏见与盲从的危害。」## PEPE 币的创建者PEPE 币是由匿名人士部署的。根据以太坊区块链浏览器 Etherscan 的记录,PEPE 的智能合约部署地址可追溯到以 0x2afae... 开头的地址。去年 8 月,PEPE 币团队被爆出售了 16 兆枚 PEPE,并修改了多重签名钱包权限。创始人的身份也被揭露:他是一名不到 30 岁的摄影师,用发行 PEPE 币的收入购买了一辆价值 86.5 万美元的「蓝宝坚尼」。此外,他们并未给佩佩蛙(Pepe the Frog)的原创者 Matt Furie 任何报酬。## PEPE 币的交易平台目前 PEPE 除了可以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上兑换,还能够在 Gate 等主流中心化交易所上直接买卖。同时也拥有衍生品市场(永续合约)。## PEPE 的代币经济学PEPE 币的发行总量为 420,690,000,000,000 枚(其中 420 和 69 分别象征了美国的大麻文化和性文化)。### 代币分配:- 93.1% 注入 Uniswap 流动性池。- 6.9% 保存在项目方控制的多重签名钱包中,用作交易所上币、跨链桥和流动性池资金。该钱包可通过搜寻 ENS 域名「pepecexwallet.eth」找到。### 机制:- 通缩机制:每次交易都会销毁一定比例的代币,从而减少供应量。- 再分配机制:每笔交易费用的一部分将分配给 PEPE 持有者,以鼓励长期持有和社区参与。### 特点:- 无预售。- 无高额交易税。- 官方销毁了 LP 代币并放弃合约权限,承诺绝不跑路(Rug Pull)。免责声明:本文包含来自第三方的见解,不构成财务建议。可能包含赞助内容。请详阅相关条款。
佩佩蛙掀起「互不接盘牛市」热潮,PEPE 再创新高,从搞笑迷因到加密货币新星之路
在这波所谓的「互不接盘牛市」中,迷因币 $PEPE 一直表现出色。今年以来,该币多次刷新历史高点。就在前日(21 日),受以太坊现货 ETF 利好消息推动,$PEPE 再度创下 0.0000137 美元的历史新高。截至发稿时,其市值已突破 57.4 亿美元,在整体加密市场排名跃升至第 25 位。
本文将为读者梳理 PEPE 的起源、代币经济学等多方面资讯,帮助大家深入了解 PEPE 的崛起历程。
PEPE 币简介
PEPE 币于 2023 年 4 月问世,以 2005 年网络漫画形象 Pepe The Frog(佩佩蛙)为原型,是建立在以太坊区块链上的迷因币(Meme)。
根据官方描述,PEPE 币的诞生源于对狗狗币、柴犬币等一系列以狗为主题的迷因币的厌倦。这些迷因币因设计了复杂的代币经济学,偏离了迷因币的娱乐本质。因此,PEPE 的目标是打破这些框架,成为迷因币之王,并借鉴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竞选口号,喊出「让迷因币再次伟大」。
源自网络迷因文化的佩佩蛙
佩佩蛙(Pepe the Frog)的形象由漫画家 Matt Furie 创作。Furie 表示,他刻意将名字取得与英文「尿尿(pee)」相近,以增添趣味。佩佩蛙首次亮相于 2005 年的网络漫画《男孩俱乐部》中,是四个主角之一,喜好饮酒作乐。漫画中的诸多灵感和幽默元素都来自 Furie 与室友和家人的日常生活。
真正让这只青蛙走红的漫画片段是:佩佩蛙每次如厕时都会将裤子褪至脚踝,并且尿得满马桶都是。被朋友撞见后,他说了一句「感觉不错蛙(Feel Good Man)」,这一幕成为佩佩蛙成为群体创作迷因的起点。
起初,Furie 对于这一现象只是觉得「无所谓,挺有趣的」,但他没想到事态会逐渐失控……
PEPE 演变为争议焦点
佩佩蛙形象的转变,要从它进入 4chan 开始说起。4chan 是美国的一个图片讨论板,是许多网络迷因、政治运动或网络攻击的发源地。
在 4chan,网友开始将佩佩蛙改造成「悲伤蛙」,特征是泪眼汪汪和红唇。单看图片,悲伤之情溢于言表。佩佩蛙成为了许多「边缘人」和「怪咖」的代言人,这个形象也让它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佩佩蛙的爆红并未带来正面影响。当佩佩蛙的形象开始在 4chan 论坛外被使用时,4chan 的用户感到不满,认为佩佩蛙已有归属。于是,他们恶意篡改佩佩蛙的形象,将其与种族主义、极端主义等结合,以阻止外人使用这个形象。他们将所有恶毒的玩笑都集中在佩佩蛙身上,仇恨的种子也在佩佩蛙的形象中萌芽。
随着局势逐渐失控,一起校园枪击案更让佩佩蛙彻底黑化。佩佩蛙与凶手持枪、驾豪车的图像开始广泛流传,配文也超越了「纯属玩笑」的界限。
创作者亲手「终结」佩佩蛙
2005 年的佩佩蛙欢乐纯真,但如今的佩佩蛙已脱离了 Matt Furie 的掌控。在 2021 年的一部纪录片中,Furie 曾表示自己「非常不悦」,没想到自己创作的青蛙会被世俗社会滥用和糟蹋。
心痛之余,他在 2017 年决定亲手结束佩佩蛙的生命,《男孩俱乐部》的成员也为他举行了葬礼。然而,这并未能阻止佩佩蛙在网络上持续传播和生存。
同时,Matt Furie 也为了「被恶意滥用」的佩佩蛙著作权奔波,他希望与反诋毁联盟(ADL)合作为佩佩蛙洗白,让佩佩蛙成为一股「正面力量」。ADL 执行长格林布拉特曾说:
「佩佩蛙从未打算成为仇恨的象征,我们会和 Furie 及他的艺术家团队合作重塑佩佩蛙,让佩佩蛙成为一股正面力量,或至少帮助教育大众偏见与盲从的危害。」
PEPE 币的创建者
PEPE 币是由匿名人士部署的。根据以太坊区块链浏览器 Etherscan 的记录,PEPE 的智能合约部署地址可追溯到以 0x2afae... 开头的地址。
去年 8 月,PEPE 币团队被爆出售了 16 兆枚 PEPE,并修改了多重签名钱包权限。创始人的身份也被揭露:他是一名不到 30 岁的摄影师,用发行 PEPE 币的收入购买了一辆价值 86.5 万美元的「蓝宝坚尼」。此外,他们并未给佩佩蛙(Pepe the Frog)的原创者 Matt Furie 任何报酬。
PEPE 币的交易平台
目前 PEPE 除了可以在去中心化交易所上兑换,还能够在 Gate 等主流中心化交易所上直接买卖。同时也拥有衍生品市场(永续合约)。
PEPE 的代币经济学
PEPE 币的发行总量为 420,690,000,000,000 枚(其中 420 和 69 分别象征了美国的大麻文化和性文化)。
代币分配:
机制:
特点:
免责声明:本文包含来自第三方的见解,不构成财务建议。可能包含赞助内容。请详阅相关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