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说,本益比这玩意儿真是股市投资者最爱拿来当圣杯的指标之一!老实说,我之前也是每次听到投顾老师说「这家公司本益比多少多少,所以股价合理」就像听到神谕一样。但经过这些年的投资教训,我可不会再单纯被数字蒙骗了。
简单讲,本益比(PE或PER)就是看你投资股票要花多少年才能回本的指标。举个例子,台积电现在本益比13左右,理论上你要13年才能赚回现在的投资成本。听起来时间很长对吧?但这比某些科技股动辄几十倍的本益比可是便宜太多了!
计算方式很简单: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盈余(EPS)。像台积电520元股价,EPS是39.2元,本益比就是13.3倍。
但这只是表面数字,背后可没那么单纯!
市场上的本益比数字通常有三种:
最扯的是什么?各家券商预估的EPS常常差很多!搞得我们小散户更加迷惑。我认为静态和滚动本益比更可靠,至少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这问题如同问「什么身高才算高?」—完全没有绝对标准!必须要拿来比较。
我通常用两种比较方式:
不同产业本益比差异太大了。台湾2023年初汽车工业类本益比竟高达98.3,航运业只有1.8!拿来比完全不合理。
就像台积电的13倍PE,要跟联电的8倍和台亚的47倍比较,才能知道台积电估值位置—看起来处于中间偏低。
台积电现在13倍的PE低于过去5年90%的数值,意味着相比自己过去的估值,现在算便宜。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看到台积电跌到500元左右就开始买入的原因,虽然可能还不是最低点。
我最爱的本益比工具就是「河流图」,直观地显示目前股价位于哪个估值区间。就像河流一样,上下有几条不同颜色的线,代表不同倍数的本益比。
现在台积电位于13-14.8倍之间,属于低估区域。但别以为发现低估就能赚大钱!市场有时就是不管你的估值分析,继续让低估的股票更低估。
本益比有三大缺陷,很多人都忽略了:
忽略债务影响:两家公司本益比相同,但一家负债累累,一家健康无负债,你选哪家?当然后者更安全!
数字误导性:有时本益比高是因为公司短期获利衰退,但体质优良;有时本益比低只是因为公司未来将面临困境。
无法评估未获利企业:许多新创或生技公司都还没获利,根本无法用本益比评估,却可能是最好的投资机会。
这也是为何在那些平台常常看到评论说「这么低本益比还不买?」的股票,却持续下跌的原因。数字背后的故事才是重点!
本益比只是工具,不是圣杯。真正的投资决策还需要考量公司未来成长性、产业前景、管理能力等多重因素。别被单一数字蒙蔽了眼睛,那些最赚钱的股票往往不是本益比最低的!
11万 热度
2.2万 热度
1.3万 热度
17万 热度
1833 热度
本益比是什么?教你如何利用本益比找到股票真正价值
我得说,本益比这玩意儿真是股市投资者最爱拿来当圣杯的指标之一!老实说,我之前也是每次听到投顾老师说「这家公司本益比多少多少,所以股价合理」就像听到神谕一样。但经过这些年的投资教训,我可不会再单纯被数字蒙骗了。
本益比到底是什么鬼?
简单讲,本益比(PE或PER)就是看你投资股票要花多少年才能回本的指标。举个例子,台积电现在本益比13左右,理论上你要13年才能赚回现在的投资成本。听起来时间很长对吧?但这比某些科技股动辄几十倍的本益比可是便宜太多了!
计算方式很简单:股票价格除以每股盈余(EPS)。像台积电520元股价,EPS是39.2元,本益比就是13.3倍。
但这只是表面数字,背后可没那么单纯!
三种让人混乱的本益比
市场上的本益比数字通常有三种:
最扯的是什么?各家券商预估的EPS常常差很多!搞得我们小散户更加迷惑。我认为静态和滚动本益比更可靠,至少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本益比到底多少才合理?
这问题如同问「什么身高才算高?」—完全没有绝对标准!必须要拿来比较。
我通常用两种比较方式:
同业比较
不同产业本益比差异太大了。台湾2023年初汽车工业类本益比竟高达98.3,航运业只有1.8!拿来比完全不合理。
就像台积电的13倍PE,要跟联电的8倍和台亚的47倍比较,才能知道台积电估值位置—看起来处于中间偏低。
历史比较
台积电现在13倍的PE低于过去5年90%的数值,意味着相比自己过去的估值,现在算便宜。
这就是为什么我会在看到台积电跌到500元左右就开始买入的原因,虽然可能还不是最低点。
河流图:最直观的估值工具
我最爱的本益比工具就是「河流图」,直观地显示目前股价位于哪个估值区间。就像河流一样,上下有几条不同颜色的线,代表不同倍数的本益比。
现在台积电位于13-14.8倍之间,属于低估区域。但别以为发现低估就能赚大钱!市场有时就是不管你的估值分析,继续让低估的股票更低估。
本益比的骗局
本益比有三大缺陷,很多人都忽略了:
忽略债务影响:两家公司本益比相同,但一家负债累累,一家健康无负债,你选哪家?当然后者更安全!
数字误导性:有时本益比高是因为公司短期获利衰退,但体质优良;有时本益比低只是因为公司未来将面临困境。
无法评估未获利企业:许多新创或生技公司都还没获利,根本无法用本益比评估,却可能是最好的投资机会。
这也是为何在那些平台常常看到评论说「这么低本益比还不买?」的股票,却持续下跌的原因。数字背后的故事才是重点!
本益比只是工具,不是圣杯。真正的投资决策还需要考量公司未来成长性、产业前景、管理能力等多重因素。别被单一数字蒙蔽了眼睛,那些最赚钱的股票往往不是本益比最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