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无常损失:去中心化金融流动性提供者指南

关键要点

  • 无常损失发生在流动性池中资产价格比率在存入后发生变化时,这可能会降低与单纯持有这些资产相比的收益。

  • 非永久性损失的大小与价格偏差直接相关——较大的价格差异导致相对于持有(HODLing)相同资产的潜在损失更大。

  • 这一现象源于常量乘积自动化做市商 (CPMM) 的基本设计机制,它们构成了许多 DeFi 流动性池的基础。

  • 尽管通过流动性提供获得的交易费用可能抵消无常损失,但理解这一概念对于在去中心化金融中的有效风险管理仍然至关重要。

介绍

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态系统在交易量和流动性深度方面经历了显著增长。这些协议使得几乎所有拥有数字资产的用户都能够作为市场做市商参与并赚取交易费用—这一功能在传统市场中以前仅限于机构参与者。这种市场做市的民主化催化了加密货币生态系统内显著的经济活动。

在参与这些流动性协议之前,潜在的流动性提供者应该理解哪些基本概念?其中最关键的概念之一是无常损失——这是本分析的主要焦点。

什么是无常损失?

无常损失发生在流动性池中资产之间的价格关系偏离其初始存款比例时。这个现象是常数乘积自动做市商(CPMMs)固有的,它通过数学公式而非订单簿系统来维持流动性。

价格比率的偏差越大,面临的无常损失风险就越显著。这可能导致提取资产的美元价值低于如果这些资产在池外独立持有的情况。

流动性池由价格相关性相对稳定的资产组成——例如与相同货币挂钩的稳定币或相同基础资产的包裹变种——通常会降低无常损失风险。然而,即使是稳定币也可能会经历脱钩事件,从而暂时提高这一风险水平。

鉴于这些风险,为什么流动性提供者(LPs)仍然继续参与这些市场?答案在于交易费用补偿。许多去中心化交易所实施的费用结构可能抵消或超过无常损失的影响。例如,流行的DEX在每笔交易中收取费用,这些费用直接分配给流动性提供者。在高交易量的交易环境中,这些累积的费用可以使流动性提供变得有利可图,尽管存在无常损失的风险。

最终的盈利能力取决于多个变量,包括协议设计、特定池特性、资产波动性和当前市场条件。

暂时性损失是如何发生的?

为了说明无常损失机制,考虑以下场景:

爱丽丝将1 ETH和100 USDC存入流动性池。这个特定的自动化做市商在进入时要求存入的代币对具有等值的美元价值。在这个例子中,1 ETH等于100 USDC,使得爱丽丝的总贡献价值为200美元。

该池已经包含来自其他流动性提供者的10 ETH和1,000 USDC。Alice的存款代表了总池流动性的10%份额。

随后,ETH价格上涨至400 USDC。在这个价格波动期间,套利交易者系统性地向池中添加USDC,同时移除ETH,直到资产比例反映当前市场价格。这个过程发生是因为CPMMs不使用订单簿;相反,资产价格是通过池中代币的数学比例来决定的。

CPMM模型保持储备的恒定乘积,表示为_x * y = k_,池中的数量会自动调整以保持这一不变性。在套利活动之后,池中现在大约包含5 ETH和2,000 USDC。

当爱丽丝提取她的10%所有权份额时,她收到了0.5 ETH和200 USDC,总共价值400美元。这代表了她最初$200 存款的100%的增长——这显然是一个积极的结果。然而,如果爱丽丝只是将她的初始1 ETH和100 USDC保留在池外,她的资产现在将价值500美元。

这个$100 差异代表了无常损失。损失被称为“无常”,因为如果价格比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损失在理论上会消失。然而,一旦在改变的价格比例下提取资产,这些损失就变成了永久性的。

请注意,此示例不包括交易费用。在实际操作中,流动性提供期间所赚取的费用可能会抵消或超过这种无常损失,从而使整体策略尽管存在价格偏差效应,仍然有可能盈利。

量化无常损失

无常损失发生在池中资产价格相对于存款时间发生变化时,无论方向如何。可以通过数学建模和可视化来精确计算其大小。以下数据点说明了与简单持有相同资产(相比的无常损失,排除任何赚取的费用):

  • 1.25倍价格变动 = ~0.6%损失
  • 1.50x 价格变动 = ~2.0% 损失
  • 1.75x价格变化 = ~3.8%损失
  • 2x价格变化 = ~5.7%损失
  • 3x价格变动 = ~13.4%损失
  • 4x价格变动 = ~20.0%损失
  • 5倍价格变动 = ~25.5%损失

关键是,无常损失无论价格方向如何都会对称发生 (增加或减少)。损失完全取决于相对于存款时间的价格比率变化,而不是方向性移动本身。

计算无常损失的数学公式可以表示为:

IL = 2 × √(价格比) / (1 + 价格比) - 1

价格比率表示当前价格与存款时初始价格的比值。

AMM流动性提供者的风险管理

术语“无常损失”可能有些误导。虽然“无常”暗示如果价格回到最初的比例,损失有理论上的逆转可能性,但一旦资产从池中撤回,损失就会变得实际上是永久性的。这种命名混淆有时会导致流动性提供者对风险评估不足。

尽管在提供流动性期间赚取的交易费用可能抵消甚至超过这些损失,但理解潜在风险仍然至关重要。考虑这些风险管理策略:

  1. 开始时采用保守的配置,而不是立即投入大量资金提供流动性。这使得在实际市场条件下对收益和风险进行实际评估成为可能。

  2. 在选择池之前评估资产波动性特征。历史波动性较高的交易对通常由于价格比率波动概率更大而面临更高的无常损失风险。

  3. 优先考虑具有可靠安全记录的已建立协议。由于DeFi协议可以很容易被分叉或修改,较新或未经审计的AMM可能包含漏洞或设计缺陷,这些缺陷带来了超出暂时性损失的额外风险。

  4. 对承诺卓越收益的流动资金池保持谨慎,因为这些通常表明更高的潜在风险或可能无法维持长期盈利的临时激励计划。

高级风险缓解方法

当代自动做市商(AMM)设计引入了专门针对无常损失问题的特性:

  • 集中流动性头寸允许流动性提供者在特定价格范围内分配资本,可能增强资本效率和费用生成,同时限制在偏好交易区域外的风险敞口。

  • 稳定币优化曲线 实现了专门设计的数学函数,旨在用于预计将以或接近平价交易的资产,从而减少稳定币交易对的滑点和无常损失。

  • 单边流动性提供机制使用户能够仅存入一种资产类型,同时通过各种内部再平衡方法参与流动性池。

  • 动态费用结构 根据市场波动调整交易费用,可能在价格波动加大和暂时性损失风险上升的时期,以更高的费用补偿流动性提供者。

探索这些替代流动性提供机制可能有助于用户更好地将其风险承受能力与其DeFi参与策略对齐。

实际考虑

无常损失是所有潜在流动性提供者在参与自动化做市商之前应彻底理解的基本概念之一。实质上,每当存入资产的价格关系在贡献到流动性池后发生变化时,提供者面临潜在的无常损失风险。

这种风险与收益的权衡需要对几个因素进行仔细考虑:

  1. 协议选择 - 不同的 AMM 设计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应对无常损失挑战。

  2. 资产相关性 - 选择历史上价格走势相关的资产可能会降低无常损失风险。

  3. 费用结构 - 较高的费用结构可能在波动期间更有效地抵消无常损失。

  4. 时间跨度 - 较长的流动性提供周期允许更大的费用累积,但也延长了对潜在价格偏差事件的暴露。

成功的流动性提供者通常会制定策略,将这些考虑与他们的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和市场展望相平衡,将无常损失视为可计算的风险因素,而不是障碍,纳入全面的DeFi参与框架中。

DEFI7.77%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