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 Szabo:比特币基础背后的密码学先驱

在10月8日播出的新的HBO纪录片中,揭示比特币的匿名创始人中本聪的真实身份的说法重新点燃了人们对加密货币最大谜团之一的猜测。

虽然这可能仅仅是一种营销策略,但这一公告重新引发了人们对比特币难以捉摸的发明者的兴趣。在众多候选人中,尼克·萨博(Nick Szabo)脱颖而出,他是一位美国密码学家、法律学者和计算机科学家,自1990年代初以来对区块链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比特币出现之前很久。

学术基础

Szabo于1989年在华盛顿大学完成了计算机科学学位,后来获得了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的法学博士学位。这种技术专长与法律知识的独特结合使他能够完美地开创出将彻底改变数字金融的概念。

在1994年,Szabo提出了“智能合约”的概念,建议使用代码为数字领域带来法律确定性。这一革命性想法后来成为整个区块链行业的基础,为无数超越简单金融交易的应用提供动力。

比特黄金:比特币的概念前身

或许,Szabo 最著名的贡献是在 1998 年,他提出了一种名为 "Bit Gold" 的新货币。这种数字货币通过完全数字化、无需中介,并通过工作量证明机制解决双重支付问题,从而与众不同。

比特黄金网络采用了一系列加密的工作量证明解决方案,但依赖于少量地址而非计算能力来达成共识——这一设计选择据报道使其容易受到Sybil攻击。

解释他对这种理论货币的动机时,Szabo 写道:“很久以前,我有了比特黄金的想法。简而言之,问题在于我们目前的钱依赖于对第三方的信任。正如20世纪许多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的事件所证明的,这并不是理想的状态。”

对于熟悉比特币的人来说,这些相似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比特金被广泛认为是比特币最重要的前身之一,确立了后来出现在比特币协议中的核心概念。

比特币连接

在2008年10月,正好在Szabo首次提出比特金10年后,中本聪发布了比特币白皮书。关于中本聪真实身份的猜测几乎与比特币本身存在的时间一样久,Szabo成为了最有说服力的候选人之一。

HBO纪录片效应

随着即将上映的HBO纪录片声称最终揭开中本聪的真实身份,像Polymarket这样的预测市场经历了激烈的投机。尽管Len Sassaman最初是一个主要竞争者,但Szabo已经显著领先,赔率为双位数,而其他所有候选人的赔率则为个位数。

认为Szabo是中本聪的理由

支持Nick Szabo是中本聪的论点基于几个支柱:

首先是他创造的比特黄金——一种概念性的加密货币,与比特币有着显著的相似之处。虽然比特黄金与比特币相比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但Szabo在比特币发布之前有十年的时间来完善这些概念。

其次是Szabo在区块链和加密货币方面的广泛贡献,证明了他的技术能力。毫无疑问,Szabo具备成为中本聪候选人的技术实力。

在他的书《比特币:货币的未来?》中,作者多米尼克·弗里斯比声称,尼克·萨博和中本聪的写作风格惊人地相似。此外,这两位男性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引用了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

尼克·萨博以极其注重隐私而闻名,这一特质据说与中本聪有共同之处。

最终,Szabo 一直否认自己是中本聪,这与那些声称拥有这一称号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果历史教会我们关于中本聪的任何事情,那就是那些声称自己是他的人几乎肯定不是。

技术创新和遗产

Szabo 对比特黄金的研究确立了后来的比特币所需的基本原则。虽然这两个系统都旨在创建无信任的数字货币,但它们的架构在关键方面有所不同。比特黄金依赖于一组地址进行共识,而比特币则实施了基于计算能力的工作量证明系统,使其对某些类型的攻击更加抵抗。

从Szabo早期的工作到现代加密货币的概念谱系展示了开创性思想如何通过迭代和精炼而演变。他在1996年引入的智能合约比其在区块链平台上的实际实施早了近二十年,展现了他对数字交易和协议未来的非凡洞察力。

无论Nick Szabo是否是中本聪,仍然是加密领域最大的未解之谜之一,但他对区块链技术和数字货币发展的深远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BTC1.2%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