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息日股价下跌真的必然吗?除息后买股票会更划算?

稳定配息的公司,通常代表着扎实的商业模式和健康的现金流。最近几年,高股息股票成了不少投资人的最爱。被动收入谁不想要?

但新手常常被困惑。除息日股价一定跌吗?该在除息前还是除息后进场?特别是那种「除息前大买除息后大卖」的操作,到底行不行?

除息日股价下跌...好像不太一定?

理论上讲,除息日股价应该会下跌。毕竟股东已经拿到股息了嘛。但现实情况?复杂得多。

有些股票确实会跌,有些却不会。尤其那些业绩稳定的龙头股,除息日还可能上涨。奇怪吧?

除息除权对股价的影响其实是这样的:

  • 除权:公司送股或配股,股本增加,每股价值自然就稀释了。
  • 除息:公司发现金,资产实际减少,股价理应下调。

举个例:

某公司每股年收益3美元,市盈率10倍,股价30美元。每股还有5美元现金储备,总估值35美元。

公司决定每股发4美元特别股息,留1美元。派息日2025年10月15日,股权登记日10月10日。

照理说,除息后股价应从35美元变31美元。

但股价又不单受除息影响啊。市场情绪、公司业绩、整体行情,都在影响着。

看苹果公司,2025年第三季除息日那天,股价不但没跌,还从231美元涨到237美元。涨了2.6%!为什么?财报太好了,AI业务前景被看好。

「除息前大买除息后大卖」这招管用吗?

这策略复杂了点。得考虑:

1. 除息前的股价状态

如果股价已经很高了,有些投资者可能会提前卖出。特别是那些不想缴太多税的人。太高买进,风险就大了。

2. 历史表现

股票除息后通常有三种情况:

「填权息」:股价慢慢回到除息前水平。

「贴权息」:股价持续低迷,回不去了。

「平行走势」:股价减去股息后,按原趋势继续走。

2025年上半年,英伟达、微软这些科技巨头除息后很快就填权了。它们基本面强,AI前景被看好。但传统产业?贴权的不少。

3. 隐形成本

税收问题:

假设你除息前35美元买进,除息日股价变31美元。你不但有浮亏,还得为那4美元股息缴税。有点亏啊。

交易成本:

台湾股市买卖手续费是0.1425%乘上证券商折扣,还有交易税(一般股票0.3%,ETF 0.1%)。进进出出,钱就这样悄悄流走了。

如何有效操作除息策略?

  1. 找填权高手:研究哪些公司过去常常能填权。通常是那些成长性好、财务稳健的公司。

  2. 看大环境:牛市填权机会大,熊市风险高。

  3. 挑时间:别在股价已经飙高时买入。估值合理、技术指标不过热的时候较好。

  4. 算清收益:税后股息和可能的股价波动,哪个更划算?

  5. 别忘交易费:频繁交易,成本会吃掉不少利润。

常见问题

除权除息到底是啥?

「除权息」就是公司把赚的钱分给股东,可以是现金(除息)或股票(除权)。

「除息」像是定存的利息,相对稳定。

「除权」则是分股票,价格会跟着市场波动,风险比除息大。

公司会定股权登记日和除权基准日,只有在股权登记日持有股票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分红。

总之,「除息前大买除息后大卖」这招并不适合所有情况。得看公司基本面、市场环境、交易成本和税务影响。投资还是要量力而为,别盲目跟风。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