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广场活动:#发帖赢代币CGN 💥
在 Gate 广场发布与 CGN、Launchpool 或 CandyDrop 相关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1,333 枚 CGN 奖励!
📅 活动时间:2025年10月24日 18:00 – 11月4日 24:00(UTC+8)
📌 相关详情:
Launchpool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71
CandyDrop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7763
📌 参与方式:
1️⃣ 在 Gate 广场发布原创内容,主题需与 CGN 或相关活动(Launchpool / CandyDrop)相关;
2️⃣ 内容不少于 80 字;
3️⃣ 帖子添加话题:#发帖赢代币CGN
4️⃣ 附上任意活动参与截图
🏆 奖励设置(总奖池:1,333 CGN)
🥇 一等奖(1名):333 CGN
🥈 二等奖(2名):200 CGN / 人
🥉 三等奖(6名):100 CGN / 人
📄 注意事项:
内容必须原创,禁止抄袭;
获奖者需完成 Gate 广场身份认证;
活动最终解释权归 Gate 所有。
区块链监管沙盒:从香港到内地的探索与挑战
探索区块链行业监管政策:监管沙盒的实践与挑战
近期,香港证监会宣布将加密货币交易所纳入"监管沙盒",这一举措再次引起了业界对监管沙盒概念的关注。监管沙盒最初由英国政府于2015年提出,旨在为金融科技企业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以测试创新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让监管机构能够探索适合金融创新的监管方式。
这一概念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采纳,多个国家陆续建立了针对加密货币和虚拟金融的监管沙盒。中国也开始在这一领域进行尝试,除香港外,江西赣州、浙江杭州、广州深圳等地也开展了相关探索。
政府主导的监管沙盒实践
赣州模式
2017年7月,江西省赣州区块链金融产业沙盒园启动,这是中国大陆地区首个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区块链监管沙盒。该园区鼓励区块链技术创新和金融应用创新企业入驻,并提供政策支持。目前,园区已建成2.5万平方米的产业基地,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推动区块链备案等。
虽然园区已运营一年多,并得到多方关注,但其在区块链产业创新和监管创新方面的具体成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香港方案
2018年11月,香港证监会宣布将加密货币交易所纳入监管沙盒。这一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将持续至少12个月。在此期间,希望受到监管的加密交易所将获得特殊的监管豁免,以便进行探索性运营。
香港证监会表示,如果监管沙盒实验结果显示有必要对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监管,他们将考虑纳入监管框架并可能发放牌照。
政府参与度不足的伪监管沙盒
除了赣州和香港的正式监管沙盒外,一些城市也在尝试类似的模式,但由于缺乏政府监管机构的直接参与,这些尝试更接近于产业园区而非真正的监管沙盒。
例如,深圳市监管沙盒产业园、青岛的"泰山沙盒"以及杭州的中国区块链监管沙盒杭州湾产业园等,这些项目多由非营利性社团组织牵头成立,缺乏政府或监管机构的直接参与。
监管沙盒的本质与挑战
真正的监管沙盒应该连接金融科技创新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双方在特定范围内共同探索适合金融科技创新的新政策。物理空间并非核心,关键在于"监管"本身。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以"监管沙盒"之名行园区孵化之实,虽然提供了一定的宽松监管环境,但对推动监管机制与金融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实质意义有限。尽管这些行业自治组织主导的产业集聚可能产生有效的自律规范,进而影响监管政策,但从现有区块链产业园区的运营情况来看,这一目标仍然难以实现。
未来,如何在保护创新的同时确保有效监管,将是区块链行业和监管机构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真正意义上的监管沙盒实践,需要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的深度合作,以及更加灵活和创新的监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