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伺服器概念股从头看起:台厂AI浪潮下的翻身机会

我作为科技股投资者多年,亲眼见证了AI浪潮如何彻底改变传统伺服器产业!这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代工厂如今摇身一变成为全球科技巨头争相合作的对象,真是令人感叹啊!

传统伺服器和AI伺服器有着天壤之别。一般伺服器主要依靠CPU提供算力,而AI伺服器除CPU外还加装GPU和特殊应用晶片,价格差异惊人!根据数据显示,传统x86架构伺服器成本约1万美元,而一台搭载8颗高阶GPU的AI伺服器成本高达27万美元!

台厂在全球AI伺服器供应链中的地位

鸿海在这场AI战役中绝对是台湾的龙头,据中国媒体报导,鸿海占据全球AI伺服器市场40%的份额!他们从GPU模组到整机柜都有涉猎,是真正的全产业链参与者。

我朋友在鸿海工作,他私下跟我透露公司近期从Meta、Google到各大晶片厂商的订单多到忙不过来,加班加到快疯了!这些年来,台湾厂商默默耕耘的技术实力,现在终于获得世界认可。

制程方面,台湾厂商在各阶段都占据重要位置:

  • L6阶段(主机板制造):英业达市占率达6成,是绝对霸主
  • L10阶段(整机组装):鸿海提供一条龙解决方案
  • L11和L12阶段(整机架设和软体整合):纬颖专注于资料中心整体方案

业内厂商实力如何分配?

英业达和广达在主机板制造方面有绝对优势,根据DIGITIMES的报告,英业达在L6阶段市占率高达60%,广达也有超过20%。而且广达正积极向上游扩展,计划在泰国新建L6产线,同时拓展到L10-L12阶段,这种垂直整合的策略让人不得不佩服。

纬颖则是专注于L6和L12阶段,并积极扩大在马来西亚的产能,主要服务美系客户。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指出,纬颖今年的成长动能主要来自亚马逊AWS、Meta和辉达B系列晶片的订单。

台厂面临的挑战与前景

但不是所有厂商都能在这场AI盛宴中分一杯羹。一些小型代工厂已经被挤出市场,因为他们没有核心技术和足够的资本投入。更让人担忧的是,云端服务商开始投入自研晶片(ASIC)和机柜,这会不会威胁到代工厂的地位?

我认为这种担忧有些过度。TrendForce分析师龚明德表示,这对伺服器代工商影响不大,因为他们主要提供云端服务商所需的方案,无论客户选择GPU还是ASIC的AI伺服器方案。差别在于自研方案会更倚重代工厂的设计研发能力,反而是另一种商机。

未来展望

传统伺服器厂商成功转型为AI伺服器供应商的能力,将决定他们在未来几年的市场地位。随着生成式AI和大型语言模型需求持续增长,台湾代工厂在L6至L12各阶段的制造能力,将进一步强化在国际市场的地位。

数据显示,AI伺服器出货量在2024年将成长42%,2025年预计仍有28%增长,占整体伺服器比例将达15%。虽然AI伺服器占整体伺服器出货比重不到两成,但凭借着「一柜AI伺服器要价新台币6,500万元」的高单价,让它成为推动台厂营收成长的主要动力。

这不仅是科技趋势,更是投资机会。台厂在这场AI革命中已不再只是代工角色,而是技术和制造的关键力量。

查看原文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转发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