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A 加密

RSA 加密

RSA加密是一種在數位安全領域廣泛應用的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由羅納德・李維斯特(Ron Rivest)、阿迪・薩莫爾(Adi Shamir)與倫納德・阿德曼(Leonard Adleman)三位密碼學家於1977年提出,名稱即取自三位發明人姓氏的首字母。該技術是現代加密通訊的基石之一,被廣泛運用於安全資料傳輸、數位簽章及身份驗證等場域。RSA的最大價值,在於它成功解決了傳統對稱加密在密鑰分發上的限制,使通訊雙方無需事先共享密鑰,就能建立安全的資料傳送管道。

RSA加密演算法的誕生可追溯至1970年代中期。當時密碼學領域正面臨一項重大挑戰:如何在不安全的通訊環境下進行安全的密鑰交換。1976年,惠特菲爾德・迪菲(Whitfield Diffie)與馬丁・赫爾曼(Martin Hellman)提出非對稱加密的概念,但尚無實際可行的演算法。隔年,麻省理工學院三位學者提出RSA演算法,帶來了非對稱加密領域第一個可實用的解決方案。1983年,RSA加密技術取得美國專利,自此成為網路安全架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SSL/TLS協定(Secure Sockets Layer/Transport Layer Security)中扮演要角,為全球電子商務的安全運作提供保護。

RSA加密的運作原理,建立在一項極為優雅且簡明的數學概念:大整數分解問題的計算困難度。其主要流程包含密鑰產生、加密與解密三大步驟。在密鑰產生階段,系統會隨機選取兩個大質數 p 和 q,計算其乘積 n=p×q,並挑選一個與 (p-1)(q-1) 互質的整數 e 作為公鑰指數。接著,利用擴展歐幾里得演算法計算出私鑰指數 d,使 e×d≡1 mod (p-1)(q-1)。公鑰為 (n, e),私鑰則是 d。加密時,會將明文 m 轉換為數值形式,計算密文 c=m^e mod n;解密則藉由 m=c^d mod n 復原原始資料。RSA的安全性仰賴於僅在已知 n 的前提下,要分解其質因數 p 與 q 極為困難。當採用足夠長的密鑰(如2048位或4096位)時,以目前的運算能力來分解,幾乎不具可行性。

儘管RSA加密在現代密碼學領域地位舉足輕重,仍面臨諸多挑戰與風險。首先,演算法的運算效率較對稱加密低,計算步驟複雜,加解密速度慢,不適合直接大量資料加密,因此多用於對稱密鑰傳輸或數位簽章。其次,量子運算的進展對RSA形成潛在威脅。彼得・肖爾(Peter Shor)於1994年提出的演算法顯示,理論上量子電腦可於多項式時間內分解大整數,進而破解RSA加密。再者,實作層面的漏洞也是不可忽視的風險,包括不當密鑰產生(如使用品質低落的亂數生成器)、密鑰儲存安全性不足,或側通道攻擊(如時序分析(Timing Analysis)或功耗分析(Power Analysis))都可能導致RSA系統遭破解。最後,為因應運算能力提升,RSA密鑰長度必須持續增加以維持安全性,同時亦增加計算負擔。

作為現代網路安全架構中不可或缺的關鍵技術,RSA加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保障數十億用戶的日常網路安全,同時為電子商務、網路銀行及數位身份認證提供穩固支撐。儘管面臨量子運算等新興技術的衝擊,RSA預期將持續維持其在網路安全領域的核心地位。與此同時,密碼學界也積極推動後量子密碼演算法,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安全挑戰提前因應。

分享

推薦術語
週期
週期(Epoch)是在區塊鏈網路中預先定義的時間單位或區塊數單位,象徵著網路活動的一個完整循環。在這段期間內,區塊鏈網路會執行一系列特定操作,像是更新驗證者組成、分配質押獎勵,以及調整難度參數等。不同區塊鏈協議對於週期長度的設計並不相同,可能以時間(例如小時或天)或區塊數量(例如32,768個區塊)作為定義標準。
區塊瀏覽器
區塊瀏覽器是用來查詢、瀏覽及分析區塊鏈網路上區塊、交易、地址與其他相關資料的線上工具。其功能類似於搜尋引擎。用戶無需執行完整節點,即可存取並驗證分散式帳本的資訊。
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為區塊鏈技術的核心特性,意指系統或網路架構中不設單一控制實體,而是將權力、決策及資料驗證分布至眾多參與節點。此種架構消除了對中央機構的依賴,使系統具備抗單點故障能力,同時強化透明度與抗審查性,並有效降低被操控的風險。
拋售
拋售是指在短時間內大量加密資產迅速賣出的市場行為,通常會導致價格大幅下跌。其特徵包括交易量突然激增、價格急速下滑,以及市場情緒劇烈變動。這種現象可能由市場恐慌、負面消息、宏觀經濟事件或大型持有者(「鯨魚」)策略性拋售所引發。雖然具有破壞性,但也屬於加密貨幣市場週期中的正常階段。
比特幣意見徵求提案 (BRC)
比特幣改進提案(BRC)是一個用於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建立標準化協議的架構,使開發者能在不修改比特幣核心協議的情況下創建新功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BRC-20 標準是以 Ordinals 理論為基礎,實現比特幣上的同質化代幣功能。

相關文章

區塊鏈盈利能力和發行 - 重要嗎?
中級

區塊鏈盈利能力和發行 - 重要嗎?

在區塊鏈投資領域,工作量證明(工作量證明)和權益證明(權益證明)區塊鏈的盈利能力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加密貨幣網紅Donovan寫了一篇文章,探討了這些區塊鏈的盈利模式,特別關注以太坊和Solana之間的差異,並分析了區塊鏈盈利能力是否應該成為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6/17/2024, 3:09:39 PM
錯誤的鉻擴展程式竊取分析
進階

錯誤的鉻擴展程式竊取分析

最近,一些 Web3 參與者由於下載了讀取瀏覽器 cookie 的虛假 Chrome 擴展程式,從他們的帳戶中損失了資金。SlowMist團隊對這種騙局策略進行了詳細分析。
6/12/2024, 3:26:44 PM
Sonne Finance攻擊分析
中級

Sonne Finance攻擊分析

這種攻擊的本質在於市場(soToken)的創建,攻擊者使用少量基礎代幣執行了第一次抵押鑄造操作,導致soToken的“totalSupply”值非常小。
6/11/2024, 6:38:14 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