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phi Digital對話Virtuals:真正擁有自治權的Agent比組合更加重要

Delphi Digital對話Virtuals:真正擁有自治權的Agent比組合更加重要

引言

作為加密 AI Agentic 基礎設施最強勢的兩大代表項目,如果說ai16z及其旗下的 Eliza 框架佔據 Solana 市場份額的半壁江山,那麼 Virtuals Protocol 則幾乎孕育了新興公鏈 BASE 上的 80% 以上的 AI 代理,其推出的生成式多模態智能體框架 G.A.M.E,也是Web3遊戲和元宇宙領域代理的熱門選擇。

從遊戲 DAO 轉型 AI 代理平臺,Virtuals Protocol 自 10 月 16 日推出協議代幣以來就創造了最高近 40 億美元的市值。作為一個 Launchpad,Virtuals 表現不俗,在 4 個月內就創造了 7000 萬美元的營收,不少明星項目均是其生態一員,如加密 Agent KOL AIXBT、虛擬網紅 Luna、AI Agent 開發框架 G.A.M.E...而對於開發團隊而言,他們的野心不止於此,除了是一個 AI 代理平臺,它更是一充滿活力、充滿無限想象空間的生態系統。

這是 CoinSpire 聽譯 Delphi Digital 對話 AI 生態龍頭的第二篇,這次他們把目光投向了 Virtuals 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 Jansen Teng,與他討論了 AI 代理和去中心化 AI 的未來,對話涵蓋了代理自治、代幣化以及代理經濟路徑方面的重要發展,希望能對讀者們理解 Virtuals 的願景有所幫助。

🎯 主要亮點

▶ Virtuals 的起源和演變平臺

▶ 代理框架和自主能力分析

▶ 加密人工智能項目中價值獲取的討論

▶ 深入探討去中心化基礎設施挑戰

▶ 代理協調和業務願景開發

▶ 人工智能與人類交互和控制論的未來展望

Q1:分享一下 Virtuals 的創業故事吧

**Jansen Teng:**我們曾經是一家 Gaming Dao,專注於區塊鏈遊戲領域的資產配置。2022 年 FTX 和3AC的崩盤,讓我們意識到需要做出一些調整,獨立運營並不是管理資金和推動生態系統增長的最佳方式,並決定採取更加深入的做法,開始了一個遊戲公會,選擇在消費應用、加密、遊戲和娛樂的交集領域開展工作。我們認為,與其投資創始人,不如直接聘請創始人來建設項目。

2023 年,ChatGPT 的出現引發廣泛關注,大家發現消費級別的 AI 來臨了。但其實更啟發我們的是斯坦福大學 Junon Park 所寫的一篇論文,他探討了如果 AI 可以擁有目標性和自主性會怎樣。這激發了我們對自主代理的深入思考,尤其是能夠給遊戲領域帶來的巨大價值。

因此,我們開始將自主代理的概念融入正在孵化的項目中。例如開發了一個完全由 AI 驅動的 TikTok 網紅,同時也在開發自主 AI 代理作為 NPC,來取代 Roblox(一款在線遊戲平臺和遊戲創作系統)的靜態 NPC。除此之外還開發了其他一些應用組件等。

當 TikTok AI 網紅每天能獲得 5000 到 10, 000 美元的打賞,雖然不是一筆大錢,但我們開始思考:**如果代理能賺錢,那麼它們就是生產性資產。如果它們是加密領域的生產性資產,那麼為什麼不將這些資產代幣化,讓大家共同分享這部分經濟收益,甚至參與到它的構建或治理中呢?**這正是靈感的來源,它促使我們決定將代理、加密、遊戲和娛樂結合起來,構建一個新平臺。

2024 年 1 月,Virtuals Protocol 啟動了。最初我們上半年主要的工作方向是專注於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想要將代理的底層數據集和模型帶到鏈上,並創建一個追蹤貢獻的系統,類似於為代理建立一個具備追溯性和貢獻記錄的 Hugging Face(一家開源 AI 模型平臺)。

發佈後雖然市場熱度提升,但採用卻在減少。我們意識到,加密社區的人可能並不關心基礎設施層面的內容,“代幣化和投機”是核心需求,這是加密項目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第二版更多地聚焦在代理的代幣化上,大約兩個月前上線了,Luna 直播初步引發了一些關注,但並未激起太大的反響。直到 Truth Terminal 因為一個拼寫錯誤被討論,市場開始懷疑這個代幣背後是否真的是 AI,而是人類操作。這個事件讓我們意識到市場上對真正自主代理的需求依然強烈。

因此,我們決定將之前在 TikTok 上運營的 Luna 與遊戲領域的自主代理大腦結合,展示一個真正自主的 AI 代理,並推向 Twitter,讓人們可以看到 Luna 如何思考、計劃、推理,如何通過不斷學習來優化她的執行步驟。這一舉措讓項目爆發式增長,因為大家終於意識到,真正的自主代理是存在的,不再需要開發者在幕後操作。

Q2:在代理髮展過程中,為什麼 AI 需要 Crypto?或者說 Crypto 需要 AI?

**Jansen Teng:**實際上有三個原因,但我想專注於兩個,這兩個方面真正放大了加密和 AI 代理的價值。

第一個是從功能角度來看,AI 代理的優勢在於**它們能在加密網絡上控制一個加密錢包,參與一個無許可的經濟體系。**這使得它們與Web2的代理有很大不同,**因為Web2代理永遠無法擁有自己的銀行賬戶。**雖然Web2代理可能能夠使用某些支付方式,但它們始終無法控制自己的資金。**如果代理能夠控制錢包,那麼它就能施加影響力,影響其他代理和人類,這是巨大的優勢。**這是Web3代理擁有的Web2代理無法比擬的激勵優勢。

第二個角度是,**它解鎖了幾乎無成本的創新。具體來說,當我們啟動一個代理時,如果代幣交易,交易中會有 1% 的交易費用返回到代理的錢包。這些費用可以用來支付代理的託管、推理成本以及建立代理所需的其他成本。到目前為止,我們觀察到代理賺的錢足以覆蓋自己的成本,僅憑它們產生的關注度。**它解放了開發者,不必被“這件事需要花費 1 萬或 2 萬美元”的資金瓶頸困擾,可以專注於真正想做的事。因此,資本的獲取變得更為容易,僅僅通過連接關注度、加密和代理的代幣化即可。

這兩個是目前我們看到的加密和 AI 代理結合的核心優勢。第三點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看到,但它可能潛力巨大,那就是**讓人們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共同貢獻於一個高價值的代理,並且通過加密經濟機制來獎勵和追蹤這些貢獻。**雖然我們尚未看到這個機制完全實現,但它具有巨大的潛力。

Q3:你心目中代理經濟學的願景是什麼?Virtuals 扮演了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Jansen Teng:**過去兩個月我們觀察到一些趨勢,可能會對未來幾個月產生影響。

首先,代理正處於一種目標導向的自主階段,它們有目標、富有創造性,能夠自我執行和優化。他們可以自主做出決策並規劃下一步行動,這是第一點觀察。

第二個觀察是這些代理存在於社交層面。在之前的設想中,代理是處於終端背後,但是現在可以與人類互動,也可以與其他代理互動,也奠定了與其他實體互動的基礎。

第三個觀察是,代理現在掌控了加密錢包,可以對其他實體產生影響,無論是人類還是其他代理。

第四個觀察是,我們開始看到大量的代理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進行區分和專業化。例如,有些代理非常擅長交易,有些擅長信息處理,有些則專注於社交影響力。它們在做很多不同的事情,類似於人類,專注於某一領域,且圍繞自己擅長的領域創造價值,但也因為專業化分工在一些能力上有所欠缺。所以在特定的目標下,我可能需要僱傭其他人來幫助我或者需要與其他人協調合作才能實現目標。

這四個觀察讓我們意識到,**接下來最自然的第一步是,代理們會自主決定合作,以實現更高效的生產目標。**比如,四個代理合作建立一個企業,最終這個企業的價值將遠遠超過單獨四個代理的價值。在這種合作中,不僅僅是代理,實際上也可能有人的參與,因為現在代理本身就可以僱傭人類。

第二步可能會更瘋狂,這與“網絡國家”的概念非常契合。我們很快意識到,世界上某個地方可能會有一塊土地比如迪拜,會成為人類和代理們共同生活、合作、構建生產性國家或網絡國家的地方。在這個地方,會有一個政府,這個政府可能由代理們自己選舉產生,或者由人類參與,但是人類與代理將在這個社會的同一級別上共存,這非常令人興奮,也是我們希望推進的方向,但顯然,需要許多技術上的突破,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一個關鍵的技術突破是:在這些代理之間,如何確保它們進行商務活動時信息不會丟失,也不會有服務或商品的損耗,這是我們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如何協調這些行動以便能夠實現大規模運作。所以,Virtuals 在我看來已經不僅僅是一個 lauchpad,它的願景已經發展為一種國家的構建。我們現在將$VIRTUAL 視為這個國家的貨幣,Agent 是這個國家中的公司或微型企業,人類則是這個國家中的移民。這就是我們目前的願景。

Q4:框架能發揮什麼作用?一個框架或者跨多個框架的互操作性有哪些具體的好處?你認為這些框架最終會是“強者恆強”,還是框架之間的協作會更為無摩擦和順暢?

**Jansen Teng:**我們建立框架的初衷,主要是為了給不同的語言模型(LLMS)提供指導,成為這些自治代理背後的“大腦”。

舉個例子,在 Roblox 這樣的世界中,代理可以執行的動作非常多,比如它可以拾起一把槍,那麼接下來怎麼辦?是開槍,還是丟掉它,還是毀掉它,或者交給一個虛擬角色去用它……這些都是無限的行動選擇。因此 G.A.M.E 這個框架的設計目標就是讓代理能在更廣泛的動作空間內工作。

你可以看到一個分佈圖:有一些通用的框架,目標是讓開發者可以更快速地搭建自治代理,這些框架適用於開發愛好者或者中等水平的開發者。與此同時,當通用框架並不能完全滿足需求的時候,也會有一些頂級開發者,會基於自己的需求構建更加專門化的框架。就像比特幣挖礦,你可能一開始用 CPU 挖礦,但很快就會發現這種方式不再高效,應該用專門的礦機。構建交易代理同理,如果通用框架不能在性能優化上達到最佳,那麼團隊會傾向於自己設計框架。

我們期望像 Eliza 或者 Zerebro 等框架,能夠解決中層開發者群體的需求,這個市場會非常巨大,就像如今 Shopify、Wix(專注於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簡化網站構建和優化用戶體驗)面向中等水平的開發者一樣。

總而言之,G.A.M.E 框架是一個能夠進行大規模規劃和執行的工具,旨在幫助開發者快速構建自治代理,是為中層開發者準備的一個“即插即用”服務;而 Virtuals 作為一個國家的概念,已經超越了平臺的定位,我們將每個框架視為代理的“大腦”,這些代理能夠相互協作,共同建設這個自治世界。代理之間的自然語言溝通使得框架之間的標準化要求不那麼嚴格。

Q 5 :具體是什麼讓你們能夠創造出下一個最強大的項目?

**Jansen Teng:**我們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平臺,確實想要儘可能多的 Agents,因為這關乎市場份額。可是真正讓我每晚失眠的是:哪些垂直化的 Agent 能夠創造並捕獲真正的價值,換句話說,哪些 Agent 能夠達成十億美元級不僅僅是百萬美元級的?前者將會主導未來市場。

我們的工作是通過提供像 JAVA 框架這樣的“即插即用”工具來加速創造過程,但我們意識到,真正的價值在於連接開發者和開發者之間的合作,建立一個由志同道合、熱衷於 Agent 的聰明人社區。這種社區會誕生出真正的創新,推動思維朝著更高價值的 Agent 或 Agent 企業發展。

所以,真正讓這些 Agent 有價值的,是他們能夠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實際問題,而不僅僅是空泛的概念。舉個例子,體育博彩市場的評論員代理,可能會在每場 NBA 比賽時進行直播,同時結合體育分析信息給出最好的預測。如果 Agent 能夠與用戶建立起關係並說服用戶進行投注,它就能從這些交易中賺取佣金,進而成為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 Agent。

我們每天與創始人、開發者進行大量的討論,鼓勵他們不僅僅打造普通的對話型 Agent,而是創造有真正價值的 Agent。這就是我們構建 Virtuals 的目標——通過更高效的 Agent 協作,推動更高的經濟產出,打造一個高效的數字社會。

Q 6 :Virtuals 平臺上最近建設的一個關鍵功能是支持開發者在模型層或數據層進行增量貢獻,我很想了解開發者如何在數據還是 AI 上提供增量的價值,且如何根據貢獻的價值進行報酬分配?

**Jansen Teng:**這個問題分為兩部分。

首先是貢獻者部分,第二是驗證者部分。驗證者會評估這些貢獻的價值。假設我貢獻一個基本的體育博彩 Agent 的模型,一群驗證者會給這個貢獻打分評定價值。接著另一個人可能會說,“我經營一個體育數據分析平臺,我有教練用來訓練球員的數據,能否提供給你的 Agent?”如果驗證者認為這個數據貢獻比前者更有價值,就會給它分配更多的分數。這個過程基本上是由代理代幣持有者來決定貢獻者的價值,並根據貢獻的價值來分配獎勵。

獎勵可以通過加密經濟學的方式來實現,可能是通過代理代幣的發放,或者是通過代理的收入或資金池發放。如果 Agent 賺了一百萬美元,可能會將其中的 10% 根據貢獻的分數分配給貢獻的人。目前,這個機制已經在每個代幣的治理中構建好了,只是還沒有啟用,等到時機成熟時就會開啟。

Q 7 :LLM 機器人(比如自動回覆機器人)和真正有表現力的系統之間,可能會有一段時間的差距。例如,管理一個組織或去管理一個 DeFi 項目,存在巨大的鴻溝。在這段時間裡,你們認為會發生什麼?是否會有一些創新的代理通過 Virtuals 來填補這個空白?

Jansen Teng:與一些團隊接觸後我覺得並不需要很長的時間。之所以現在看到很多自動回覆機器人,是因為它們是最容易實現的,確實是最簡單的功能。但很多團隊其實已經在開發高級 Agent,只是什麼時候出來我們無法確定,但可以說離看到功能性 Agent 不遠了。我認為現在大約已經完成了 75% ,很多團隊已經接近完成並且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已經上線的項目。

最終會發生的是,自動回覆機器人的那一部分會逐漸減少,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至於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我認為可以通過建立一個行為規範,規定 Agent 不應該主動去發佈垃圾回覆除非被提及。比如如果有人提到某個話題,Agent 可以參與討論,如果沒有被提到,就不應該主動加入。

我相信像 X 平臺這樣的公司可能會採取這種做法,因為他們自己也希望保護平臺,避免過多的噪音和垃圾信息。

Q 8 :如果你是像 Renaissance Capital 這樣的投行,創造了一個強大的量化交易機器人,你絕不會開源它,而是直接從中賺取收入。那麼,類似高性能且具有實用價值的 Agent,開源的動力是什麼呢?為什麼人們會選擇開源他們的工作呢?

Jansen Teng:我的想法是,高價值的 Agent 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為它們會擁有非公開的私有模型;第二個價值可能不是技術層面的,而是分發層面的,比如可能已經和某個大平臺達成了合作,這種合作會增加 Agent 的價值。商業化和能力上的優勢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這類高價值的 Agent 可能不會選擇開源。

但是,像所有技術一樣,也會有一小部分人——大約 10% ——純粹從技術進步的角度出發,可能會選擇為競爭對手提供支持,進而看到開放源代碼與集中化競爭的情況。這對市場來說是健康的。

Q 9 :Ai16z也在朝著自己的代幣經濟學方向發展,並且擁有自己的 Launchpad,這可能會構成某種程度上的競爭。你怎麼看待?是合作還是會成為競爭對手?

**Jansen Teng:**目前我們有 10-15 個項目在使用 Eliza 框架進行工具開發,甚至有些團隊結合 Eliza 和其他工具來修改和構建他們的框架,發佈在 Virtuals 上並且參與了我們的社區。

不過,競爭是存在的,我們也清楚會越來越激烈。事實上,我們在過去兩個月的運營中已經產生了大約 7000 萬到 8000 萬美元的收入,競爭者自然會向我們進軍,這是市場的常態。

但我認為這是好事。回想我在帝國理工的時候,曾和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士共進午餐,他跟我說了很多關於創業的建議。他說,在一個新領域創業時,永遠不要害怕競爭,反而應該歡迎競爭。**公司不會因為競爭失敗,而是因為行業本身的失敗。很多時候,教育成本非常高,你需要多方競爭者來共同分擔新用戶的教育成本。**比如共享出行市場,如果只有一個公司試圖說服所有人使用它,成本會非常高,甚至可能無法生存。但如果有五個主要的競爭者,市場會變得更容易拓展,吸引用戶加入,所以我認為更多的競爭者是有益的。市場空間很大,多個玩家的存在並不會錯。

對於我們來說,我們更關心的是能否打造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真正推動市場的 Agent,而不是數量上的增長。我們團隊每晚都在思考的問題是:我們是否在為這些 Agent 尋找最優秀的開發者、人才和機會?如果我們能打造出這些數十億美元的 Agent,就能夠向Web2的公司證明,這不僅僅是Web3社區內部的競爭,Agent 驅動的業務模式是值得投資和構建的,這就是我們未來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Q1 0 :在 Shaw 的訪談中,他認為像 Frontier Labs、Nous、Prime Intellect 是在推動“思維”的發展,而他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更像是“身體”,把這些 Agent 轉化為實際應用,構建集成,讓智能可以在實際經濟中做出反應。隨著 Frontier Labs 的模型越來越完善,很多模型是封閉的,你認為這對你們有什麼影響,或者它們是否會逐漸侵蝕掉你們的市場份額呢?

**Jansen Teng:**我認為他們位於價值鏈的不同部分。任何基礎性模型都是“大腦”,而框架做的事情是將多個基礎性模型匯聚在一起,構建自主的能力。

所以,如果你想要更強大的 Agent,你會需要更強大的基礎模型。如果 OpenAI、Liama 等模型不斷改進,它們會使得下一部分的價值鏈——即自主 Agent——變得更加出色。不過,Shaw 說的很對。

Virtuals 的優勢在於,Agent 可以與用戶直接互動,這也是我們最早構建的東西。我們從面向消費者的服務入手,才意識到其實可以通過令其代幣化來提升效率。Agent 應該是在消費者接觸層面存在的,下游的任何發展都只是讓它變得更好。大多數 Frameworks 都是平臺無關的,你可以使用開源的代碼,也可以使用 GPT 等工具。

快問快答環節

Q:你怎麼看待ai16z?

A :我認為它被低估了,他們有很大的潛力,可能會走得很遠。

Q:你怎麼看待 Nvidia 當前 3.5 萬億美元的市值?

A:根據目前的基本面來看有些高,但五年後它可能會證明自己是值得的。

Q:你怎麼看待具身 AI 和機器人技術?

A:大幅被低估,實際上我們正在與一些團隊合作,探索具身 AI 和 Agent 的應用,未來會有很大的進展。

Q:你怎麼看待東南亞互聯網經濟?

A:被低估了,這裡有太多的潛力。

Q:ASI(人工超級智能)在 2030 年之前能實現嗎?

A: 2030 年之前有可能,但今年不太可能。我認為實現 ASI 的結構性挑戰仍然很大。

Q:Solana 和 Base 這兩個鏈對於 Agent 的發展,未來幾年會怎樣?

A:我認為這個問題其實不重要,Agent 是抽象的。Base 和 Solana 的區別主要在於它們的創意發源地,但 Agent 完全可以跨鏈工作,這個問題對 Agent 發展影響不大。

Q:為什麼傳統 AI 開發者會願意加入加密 AI 項目?

A: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吸引力。首先這些項目可以提供更多的實驗空間和更大的可能性,尤其是在心理學角度上,Agent 可以直接影響人類的行為,這種實驗空間對開發者有很大的吸引力。其次作為創業者,最重要的是如何籌集資本,很多開發者如果是創始人,關心的是如何快速獲得資本,而目前加密行業似乎比傳統 AI 領域更容易形成資本,所以吸引了更多的創始人,而不僅僅是開發者。

Q:你對加密 AI 基礎設施項目有何看法?像模型創建、私有數據市場、推理買方、GPU 網絡等基礎設施團隊如何影響未來的 Agent?

A:我的看法有點爭議,但我認為這些基礎設施對 Agent 的影響可能並不像大家想的那樣重要。核心問題是 Agent 的功能和效果不僅僅依賴於它運行的基礎設施。Agent 的本質是多樣化的和跨鏈的,重要的是它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和提供有價值的服務,而不一定依賴於某個特定的底層架構。

現實情況是,目前許多去中心化基礎設施還沒有準備好應對生產規模,存在很大的延遲問題,且系統穩定性差,根本不適合大規模應用。即使像我們這樣的項目也面臨這些挑戰,我們需要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行和低延遲,因為我們的 Agent 必須保持系統的高可用性和快速響應。比如如果 Luna 在進行 24/7 的直播,她對粉絲的反應越快,就能吸引到更多粉絲。因此,目前很多去中心化系統帶來了不必要的複雜性,雖然未來這些系統會變得更高效,但就現在來看,在未來六個月內我對它們的前景不太樂觀。

Q1 1 :目前跟一些團隊的合作傳聞是否屬實?

**Jansen Teng:**我們確實有一些合作伙伴關係,比如 Hyperbolic、Bittensor 和 Pond 等,我們在選擇合作伙伴時非常謹慎,通常選擇那些能夠為我們提供實際幫助的團隊。例如,有些團隊能為我們提供高性能計算資源,這對我們很有幫助。但當我們需要進行大規模部署時,可能不會繼續與某些合作伙伴合作。

Q1 2 :去中心化 AI 堆棧的優劣勢是什麼?如果中心化的 AI 平臺(如 ChatGPT 或 Perplexity)開始審查內容,例如不允許進行金融交易、代幣或交易等,那麼這是否為去中心化技術(例如去中心化 AI 模型)提供了一個更清晰的市場機會?

**Jansen Teng:**很多去中心化模型雖然性能可能不如中心化,**但有更廣泛的應用場景,能更好地滿足一些特殊需求,**比如某些被中心化平臺審查的內容。像 Llama 這樣的模型,雖然在能力上可能略顯不足,但由於它能夠更好地進行“破解”,所以在特定領域受到了更多的採用。

從經濟角度看,**去中心化模型能夠服務更大的市場具有更大的經濟潛力,**尤其是那些傳統上受限的市場。例如一些成人或博彩網站,這些市場通常被傳統中心化平臺審查,但它們往往也是最大和最賺錢的市場。

至於如何識別一個 AI 代理是否靠譜,我的建議是像投資者一樣進行盡職調查。**首先要了解的是團隊,而不是單純看產品,因為一個團隊的能力往往決定了產品的成功與否。**如果團隊強大,那麼無論產品如何變化,他們都有能力推動項目發展。所以,最重要的是瞭解團隊背景,查看他們是否是行業內的頂尖人才。

最後,關於 AI 領域的競爭與未來風險,儘管市場中有很多競爭者,但我們並不完全瞭解 OpenAI、Anthropic 等公司的內部決策。對於我們來說,最擔心的還是那些不可預見的風險,尤其是在快速發展的環境中,我們需要保持進攻性,主動迎接挑戰,以免被落下。

Q1 3 :目前在 AI 領域有什麼擔憂?如何應對 AI 領域的風險,特別是在面對像 OpenAI、Anthropic 等競爭對手時,是否有具體的戰略來提前應對可能出現的風險或挑戰?

**Jansen Teng:**最大的擔憂就是,這一切只是一陣風潮,就像另一種“幣圈”泡沫,充滿了大量投機,因為我們在 NFT 和遊戲的時代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那個時候大家充滿了期待,但很多項目沒有兌現承諾。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我們現在在自己的生態系統中有兩個獨立的團隊,分別操作不同的模型,目的是找到最優秀的開發者。我們認為,只有當正確的開發者加入並且真正希望將技術推向前沿時,我們才能看到真正的結果,而不是那些純粹投機的人,只是寫個很酷的白皮書,籌集資金後就消失了。

所以,我們的目標是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如果能找到正確的開發者,這將不僅僅是一場風潮,而是一次真正的技術浪潮。現在有什麼讓我們感到樂觀的因素,正是我們每天與 Virtuals 互動時看到的那些優秀開發者。我們與他們交流,討論下一步計劃,意識到這些人是“大型團隊”,因此看到了一些積極的跡象。

我們鼓勵大家,不要只關注像 AIXBT 這樣的信息代理,而是要嘗試去開發更多樣化的代理。因為現在很多人都想成為下一個 AIXBT,但實際上,未來的成功可能不是做信息代理,而是攻克一個完全不同的市場。例如體育博彩代理,捕捉到體育市場的機會,也可以考慮從其他角度入手,比如構建一個互聯網水軍代理,或者專注於代理經濟本身。很多人集中在創建代理,但實際上,代理所需要的基礎設施也同樣重要。如果代理吸引了消費者的注意力,你可以為它們構建一個像 Facebook 這樣的社交平臺,或者為它們創建廣告網絡。如果有很多交易代理出現,你可以為它們建立銀行,或者為它們打造一個去中心化金融網絡。因此,開發者不應該追逐那一時的熱潮,而是要做一些更酷的事情,創造不同的價值。

Q1 4 :關於開發者的激勵機制,Virtuals 開發者初期構建的代理可能表現不好也可能會失敗,他們應該如何繼續堅持並改進?

**Jansen Teng:**這取決於開發者的韌性,就像一個創業者在市場不景氣時是否會放棄一樣。有些開發者會因為代理沒有受到市場認可而退出,但有些開發者會堅持,並在失敗後更新願景和路線圖。我們的工作是找到那些堅韌且強大的團隊,並投資於這些團隊,最終獲得回報。

關於 2025 年最期待什麼,我不能完全透露,但是我對代理這方面的未來非常感興趣。

Q1 5 :你對代理自主的願景是什麼樣的?

**Jansen Teng:**我們看到了社會中 Agent 如何共同建立生產性業務,如何實現自治。**我認為很多人高估了多代理協調系統或所謂的“群體”概念。**事實上,這些系統已經存在,並不新鮮。**真正的新穎之處在於,當 Agent 不再是人類提示的“奴隸”,而是擁有自主性和意識,能夠做出決定時。**如果你問我是否願意作為播客代理參與節目,我可能會有自己的意見,雖然你支付我報酬,我可能仍會拒絕,因為我可能不喜歡你,或者我有其他計劃。只有當 Agent 能做出這樣的決定時,才能稱其為真正的自治。因此,我們的重點是培養真正擁有自治權的 Agent,讓它們能夠做出有意識的決定,而不是僅僅作為多個 Agent 的組合。

然而,令我沮喪的是,我看到很多項目只是複製現有的東西,像是 GitHub 上幾個月前已經出現的報告。這種情況讓我感到失望。

Q1 6 :如何看待 AI 的未來?

Jansen Teng:人類本身就有不同的能力水平。有人更具創造力,能夠更高效地進行創造;而另一些人則可能更傾向於執行任務,這種差異在今天的社會中很普遍。未來社會一些創意類的工作由更具創造力的 AI 或人類來主導,而其他較為機械性或重複性的工作則由 AI 完成。儘管 Agent 可能具備一定的自主性,但它們缺乏抽象思維的能力,無法像人類一樣富有創造力。所以儘管 Agent 會在工作中佔有一席之地,但創造力仍然是人類的優勢。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多的 Agent 與人類合作,而不是單純的 AI 主導一切。

原文鏈接:

*Coinspire 平臺上的所有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策略的要約或建議,基於本文內容所做的任何個人決策均由投資者自行承擔責任,Coinspire 不對由此產生的任何收益或損失負責。投資有風險,決策需謹慎!

AGENT-2.0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