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合 AR 與 AI 、從 Web2 到 Web3,V3X 定義下一代智能眼鏡  

01 奇點尚未到來的智能眼鏡市場

相對於智能手機、智能手錶等設備,智能眼鏡很顯然是一個更為小眾的市場。根據 IDC 數據顯示,2023 年全球 AR 眼鏡銷量為 48 萬臺,智能眼鏡銷量為 101 萬臺。

智能眼鏡本身並不是新風口,該賽道最早可以追溯到 2002 年,即日本公司 Olympus 推出的 Eye-Trek 系列消費級頭戴式顯示器,而隨著該賽道的探索,Google 在 2012 發佈了以智能化為定位的 Google Glass Explorer Edition ,微軟則在 2015 年推出以 AR、VR 為特點的 HoloLens,均均推動了智能眼鏡市場風向以及發展格局的不斷變化。

當然,儘管經過了近 20 年的發展歷程,但從銷量上看,智能眼鏡一直是個百萬量級的小眾產品。

事實上,在並不算長的發展歷程中,智能眼鏡曾一度不被認為是一門好生意,比如:

  • 初代 Google Glass 售價一度高達 1500 美金,還存在應用不多,以及有侵犯隱私風險等問題,這一度重創整個智能眼鏡賽道。
  • 2014 年 9 月亮相的 BaiduEye 至今未上市。2017年Snapchat推出的智能眼鏡 Spectacles,至今已經推出數代,即便是每一次都在改進,但依然未受到市場歡迎。
  • Snap 在 2016 年首次發佈了內置攝像頭的智能眼鏡 Spectacles,但因為外觀誇張,操作不流暢,用戶使用場景不明等原因,最終一代產品只售出15萬件左右,損失了近4000萬美元。
  • 2018 年英特爾公開了一款 Vaunt 智能眼鏡的概念設計,由於不被資本市場看好,同年4月英特爾關閉 New Devices Group 部門,並終止 2 月公佈的 Vaunt 智能眼鏡項目。

事實上,絕大多數智能眼鏡的表現受到性能的限制,從某種程度來看,它們被認為只是智能手機的另一塊屏幕。儘管這些設備配備了獨立的操作系統,但其功能仍然較為簡單和有限。除了語音交互、拍照和導航等智能手機已經能夠實現的功能外,智能眼鏡的控制功能也相對基礎。至於 AR 的炫酷應用場景,大多仍停留在構想階段。

由於實際使用體驗與預期差距較大,消費者對這些看似高大上但實用性欠佳的智能眼鏡興趣不高,不願意為其買單。

尤其是在早期,AR 技術的成熟需要傳感器、顯示和電池等多個領域的共同進步,但在當時,這些技術還處在起步階段,難以看到顯著的突破。

另外,AR 眼鏡另外一個核心問題在於算力和能耗難以平衡,因此只能採用分體式設計。即便如此,由於顯示機制的限制,AR 眼鏡的重量依然過高。在智能眼鏡這一領域,基礎硬件的成熟還需要時間,而空間感知和顯示技術由於成本和技術也需要實現重大突破。所以對於智能眼鏡市場而言,奇點似乎尚未到來。

02 AI +AR,或成新風口

事實上,追求卓越性能是智能眼鏡發展的一個方向,從這一點上看,微軟的 Hololens 就採取了這種路線,但市場對於歷代 Hololens 的反應均不盡如人意,銷量慘淡。這表明僅僅押注在性能上並不是最佳選擇。

與此相對,Meta 則採取了雙管齊下的策略,即一方面追求極致性能,另一方面藉助 AI 模型和計算硬件的不斷迭代,深度引入 AI 方案以進一步打開市場。早在 2023 年 9 月,Meta 和雷朋推出的第二代產品 Meta Ray-Ban 就是這一策略的體現。該產品重量不足 50g,起售價僅為 299 美元,解決了重量和成本的痛點。相比一代產品,二代產品在造型和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大幅提升了相機品質和音質,續航時間和充電速度提升了30%以上,芯片和存儲也有所升級。此外,二代產品在 2024 年 4 月推出了 AI 功能,儘管目前僅支持英文對話,限於美國和加拿大用戶使用,但其銷售表現顯示了明顯的增長趨勢。

在 2024 年 9 月 25 日的 MetaConnect 大會上,Meta 發佈了其首款 AR 眼鏡原型機,代號 Orion,再次引發了市場對於智能眼鏡賽道的高度關注。Orion 眼鏡由眼鏡本體、肌電圖腕帶(EMG)和外置計算模塊三個部分組成,採用 SiC 透鏡+刻蝕衍射光波導和 MicroLED 的光學方案,FOV 達到70度,是目前小型 AR 眼鏡中視場最大的產品。眼鏡重量僅為 98 g,採用鎂制鏡框,搭載 7 個攝像頭。在智能化方面,Orion 支持 AI 語音、手勢追蹤和眼球追蹤,並通過肌電圖腕帶(EMG)使用戶能夠以神經信號進行操控。用戶可以戴著眼鏡打開多個 MetaHorizonApp 窗口進行多任務,或者用 MetaAI 對現實世界的事物進行識別標註,這也讓我們對智能眼鏡有了新的認識。

除了 Meta 系列產品,Web3 也正在成為新的解決方案。智能眼鏡賽道的新秀 V3X 在兼顧極致性能、用戶體驗和 AI 能力的同時,還進一步引入了系列 Web3 特性,使其在去中心化安全、智能交易、個性化 AI 交互和設備舒適性方面佔據優勢。V3X 更符合對數據安全、日常便捷性和個性化服務有更高需求的用戶,並通過引入加密貨幣元素,有望最大化用戶的注意力價值和數據價值,甚至為用戶帶來收入。

事實上,在 V3X 推向市場之前,智能眼鏡領域尚未涉足 Web3。因此,V3X 在性能和功能上已處於第一梯隊的同時,還引入了系列 Web3 特性,這無疑引發了市場,尤其是一些 Web2 玩家們,對這款產品的強烈好奇心。

03 V3X 是智能眼鏡的終極形態?

無論是 Google、微軟還是 Meta,他們在推出智能眼鏡產品時,往往將其定位為智能穿戴設備,主要作為可視化的娛樂產品。

然而,V3X 的產品定位有所不同,它不僅是一款智能娛樂設備,更注重“個人助理”的屬性,旨在改變用戶的生活和資產管理方式。

V3X 智能眼鏡得益於與其長期戰略伙伴 Web3 AI 智能引擎系統 D3X 的集成,具備卓越的 AI 能力和無縫訪問 Web3 的功能。通過提供語音控制的 AI 助手,V3X 為個人和專業用戶提供無縫的去中心化實時互動,不僅提升了日常生活體驗和資產交易體驗,同時通過去中心化的基礎設施確保數據安全。

為了將前沿科技和用戶體驗完美結合,V3X 設備本體搭載高通 Snapdragon XR2 處理器,配備雙 1080p AR 顯示屏,確保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獲得高清顯示和強勁性能。內置 3500mAh 電池,支持長達 6 小時的活躍使用,滿足全天候的需求。

在智能化方面,V3X 的高性能自然語言處理(NLP)技術支持自然且直觀的對話,能夠實時適應和預測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服務,使用戶可以通過語音交互實現便捷操作,顯著提升使用體驗。

此外,V3X 在硬件設計上注重技術兼容性,完全兼容 Android 和 iOS 生態系統,確保用戶能夠在各種設備中無縫連接和使用。而通過與 D3X 的合作,V3X 增強了在金融領域的智能優勢,並結合先進的 AI 功能,大幅擴展了應用場景。

為了進一步提升使用的便利性,V3X 支持三種交互方式,包括語音交互、手勢交互以及戒指交互(戒指上具備幾個按鈕來對眼鏡屏上的內容進行選擇)。

引領全新智能化趨勢

所以當我們使用 V3X 智能眼鏡設備時,除了進行一些基於 AR 的娛樂化活動外,我們還能夠進一步享受 AI 所帶來了的便利。

基於 AI 大模型,對現實世界的事物進行精準識別、標註是 V3X 的一個基礎能力。

比如我們佩戴 V3X 智能眼鏡時,能夠對觀察到的人進行特徵識別,並基於特徵與用戶的社交圖譜等進行匹配,幫助用戶更好的辨別其身份。或者當我們看到某些心儀的物品時,就可以通過交互來讓眼鏡對該物品進行智能化識別,並直接鏈接到該商品的一些銷售渠道。相對於市面上絕大多數同類產品,V3X 在體驗感、響應度上都是第一梯隊的。

當然,V3X 的最大特點在於智能化助理的屬性。

V3X 能夠通過完全的語音控制,並實現智能筆記、提醒、任務自動化等功能以提升用戶的工作效率,甚至能夠自動化執行某些工作,同時設備會隨著用戶的使用不斷優化服務,即通過先進的 AI 模型進行預測分析,學習、預測和適應用戶需求,並根據用戶偏好做出個性化響應,以進一步符合用戶的使用習慣,提供超個性化的用戶體驗。

同樣,V3X 還是用戶進行投資的自動化策略工具以及自動化執行工具。

D3X 本身是下一代人工智能金融數據分析基礎設施,通過完善的 AI 方案,能夠實時洞察鏈上市場的所有數據指標,包括鏈上交易數據、市場情緒(利好、利空)、突發事件等,並以毫秒級速度對市場變化進行響應。同時,D3X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從不同來源收集信息,進行情緒和技術分析,建立個性化的財務檔案。通過分析用戶的交易歷史、行為和風險承受能力,D3X 提供了一個可定製和自動化的個人金融助理,量身定製個人投資偏好,使交易者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並提高交易效率。

而通過與 D3X 系統的集成,V3X 智能眼鏡成為了投資者與系統鏈接的管道,並通過 V3X 的交互體系隨時隨地的通過眼鏡來執行金融交易。據悉,D3X 系統所提供的精準交易信號能夠實現高達 82.7% 的準確率,這將大幅提升金融投資領域的及時性、準確性與便捷性。

Web3 所帶來的額外盈利機會

事實上,Web3 空投正在成為眾多生態實現早期啟動的重要方式,對於早期貢獻用戶或者交互用戶,項目有望為用戶發放代幣空投以作為獎勵。

比如 Solana「Chapter 2」智能手機用戶,已經獲得了多個優質 meme 代幣的空投,空投價值甚至能夠覆蓋購買手機的成本。

所以這不禁讓我們聯想到購買 V3X 智能眼鏡是否也能夠獲得系列空投,包括 V3X 自己發行的代幣,以及以 V3X 為載體開發的系列 dApps 所提供的系列應用等等。與此同時,V3X 還支持用戶通過眼鏡來進行不同鏈上 dApp 的交互,並能夠直接執行系列鏈上交易,而以 V3X 為入口同樣也是探索 Web3 生態進一步捕獲收益的重要入口與途徑。

另一面,V3X 本身也基於 DePIN(去中心化基礎設施)方案來提供端到端的數據保護,確保隱私和用戶數據控制,而長期看,通過商業模式的進一步拓展,或許能夠為用戶進一步提供盈利管,比如在某些場景下幫助用戶充分發揮數據價值等等。

04 V3X 或能推動智能眼鏡賽道佔據更大的市場

僅從智能化的角度看,實際上 AI 眼鏡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

隨著消費者對於便捷、智能生活方式的追求,以及各行業對智能化解決方案的需求,有望推動智能眼鏡市場的快速增長。特別是在娛樂、教育、醫療和工業等領域,智能眼鏡的應用潛力巨大。

搭載多模態 AI 大模型後,智能眼鏡的交互模式由“硬件服務用戶”轉變為“大模型服務用戶”,進而簡化了產品設計,並且使設備在使用更少硬件組件的情況下實現更多功能。

此外,AI 大模型幫助眼鏡產品實現更高效簡潔的人機交互,提升了用戶接受度。多模態大模型可以理解語音、圖像等多種輸入方式,用戶只需通過語音、手勢等方式即可實現人機交互。因此,在後續產品功能升級迭代過程中,模型訓練升級將承擔用戶對新功能的學習成本,從而提升用戶的接受度。

尤其是 V3X Web3+AI 的全新組合,有望進一步幫助智能眼鏡市場打開全新的局面。

相對於 Meta 的 Orion ,主打智能化的 V3X 在多個方面展現出了優勢。

事實上,對於另闢蹊徑的 V3X 而言,從潛在受眾群體上看,其更加呈現出扁平化的趨勢,即不是僅僅面向科技發燒友,而是進一步與生活、工作、娛樂、投資等多個方面緊密的結合,其更有可能為智能眼鏡賦予更多的實用用途,並進一步提智能眼鏡的接受度。

從可穿戴市場估值看,目前其已經達到了 1180 億美元,而智能眼鏡作為小眾設備一直佔比較低,這同樣代表著該領域仍具備極大的發展空間。而隨著 V3X 進一步面向市場,智能眼鏡市場也有望迎來奇點。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