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韓國今年最大IPO,會做炸雞、咖啡和啤酒的鬥山機器人
近日,韓國最大的協作機器人製造商——鬥山機器人以3.12億美元的IPO引起轟動。 鬥山機器人不久前研發出了一種可以協助人類做家務的機器人,比如,煮咖啡、做炸雞、提供啤酒以及搬運行李。
與其降低食物的成本,不如提高製作的效率,這也是機器人製造商成為韓國今年最受追捧的股票類別的原因之一。 那麼,這個公司到底是個什麼來頭?
01.財閥背後的機器人大廠
鬥山機器人公司是由韓國歷史最悠久、最著名的企業集團——鬥山集團所支援的一家協作機器人公司。
在經過三年的不斷努力研發後,鬥山機器人成功發佈了首款機器人,這款機器人能與人類共同協作,以高效的方式執行任務,從而提高生產力。
鬥山機器人擁有世界級頂尖性能,工作半徑為900-1700mm,負載能力達9-15kg,其靈敏的碰撞檢測感測器可以確保附近工人的安全。 自2018年開始商業化生產後,在過去3年裡實現了平均49%的強勁銷售增長。
既然擁有如此宏偉的目標,那麼其旗下的產品有哪些特色呢?
02. 多樣化協作機器人
自2015年創立以來,鬥山機器人致力於為全球市場提供多樣化的協作機器人產品,並不斷推陳出新,目前已經應用於製造、物流、餐飲、醫療保健等不同行業。
三大傳統協作機器人
2017年,鬥山協作機械臂M系列首次亮相。 M系列由機械臂、控制器、PC程式設計軟體和緊急停止按鈕組成。 其獨特之處在於採用高性能的六軸扭矩感測器,實現精準的作業控制。 因此,M系列主要應用於工業領域的精細工作和醫療場景。
這款協作機器人能夠實際應用到多個場景,例如,可以和工人們一起協同組裝一架工業氫燃料無人機; 實現輸送線跟蹤、焊接、齒輪組裝等各種任務。 此外,A系列機器人還能展示令人驚歎的咖啡師、畫家技能。
除了傳統工業領域的應用外,鬥山H系列機器人在藝術領域也格外引人矚目。 鬥山攝影機器人「NINA」曾獲得CES 2022最佳創新獎。 這款機器人使用具有直觀UI的軟體和共用攝像機運動預設,內容創作者可以輕鬆拍攝出高品質的作品。
食品製備的機器革命
今年4月,鬥山公司推出其重磅E系列協作機器人——專為食品行業設計。 E系列機器人具有5kg的基礎負載和900毫米的工作半徑,能夠廣泛應用於生產各種食品和飲料,如咖啡、霜淇淋和炸制食品等。
相比現有的協作機器人,E系列機器人體積更小,採用有線設計,簡化了安裝過程。 該機器人具有防污染塗層和連接軸之間密封間隙的設計,已獲得美國國家衛生基金會(NSF)的食品衛生與安全認證。
E系列機器人致力於實現高效、安全的食品製備,以其精確的操作能力和多功能性,可以滿足大部分韓國食品的製備需求。
另外,鬥山機器人公司還積極與餐飲行業夥伴合作,進一步拓寬其食品機器人應用的範圍。 在未來將涵蓋糖果製作、速食以及燒烤等更多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今年AI的爆火,大廠紛紛入局生產各種創造性應用,鬥山公司也未落下步伐。 該公司計劃通過在機器人中集成GPT,實現AI結合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升級。 例如,E系列機器人與GPT結合后可以根據使用者發出的簡單語音命令來準備菜餚,並自動找出最佳的任務順序,以滿足定製化口味的需求。
此外,GPT的整合還使機器人能夠訪問和學習現有的代碼資料庫,從而節省程式設計時間和工作量。 鬥山機器人公司計劃在食品和飲料行業進行測試,並在成功后考慮將該技術應用於製造業。
03.騰飛的市場與難關
儘管機器人融資大有蓋過人工智慧之勢,但縱觀市場,盈利的企業屈指可數。 藍領工作力短缺展現了巨大的缺口,但想要實現機器化所需的技術和資本則是更大的難題 。
燒錢只為站穩市場
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近日發佈的《2023世界機器人報告》,世界範圍內工廠新安裝553,052個工業機器人,同比增長率為5%,預計2023年將增長7%,超過59萬台,而其中73%安裝在亞洲。
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的報告,全球協作機器人市場預計在今年將達到12億美元,在2029年將達到68億美元。 但機器人市場看似火熱,融資規模巨大,但實則燒錢迅猛,入不敷出。 即使作為韓國首家協作機器人年銷量達1000台的企業,鬥山機器人仍然出現了巨額虧損,2022年營收為449億韓元(約2.42億人民幣),運營虧損為132億韓元(超過7千萬人民幣)。
但資方與鬥山都對協作機器人充滿了信心,不同於工業機器人的笨重與高成本,協作機器人更容易部署,快速實現規模化,且同樣能廣泛應用在包括工業在內的各種場景。 鬥山機器人社長柳正勛也公開發表了投名狀,表示該公司將在2024年實現盈利。
**餐飲需要機器嗎? **
專注餐飲類能讓鬥山機器人實現站穩協作機器人行業這一目標嗎? 其實無論在韓國還是中國的在餐飲行業,協作機器人可能早已深入你的身邊。 只是相較於鬥山機器人主要面向快餐飲料類服務,而國內的餐飲機器人更多是承擔送菜上桌與炒菜顛鍋的角色。
再回到鬥山機器人的佈局,首先它並不是預製菜,而是在速食店協助食物製作,其次它目前的應用場景——炸雞、咖啡、啤酒,很難說人們會在選擇這三種食物時仍然保持對健康養生的清醒。 就像靠自爆全是科技沒有感情的某氏鴨脖,趨之若鶩的饕客依舊源源不斷。
04.科技的儀式感
未來,機器人在餐飲行業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化使用后,顧客會願意為科技美食買單嗎? 在亞洲,中國有中華八大菜系,日本有料理的匠人精神,韓國的美食荒漠反倒成為了機器人加工食物迅猛發育的沃土。
無論何時,當大腦出現“我需要這個食物”的刹那,機器人能瞬間開工,帶給你需要的滿足,這何嘗不是科技賦予人類的儀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