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編劇直面「AI編劇」:影響是否已發生? 變化會在何處產生?

原文來源:東西文娛

圖片來源:由無界 AI生成

去年10月,ChatGPT發佈,很快引起全球對 AI 替代人類創造性工作的思考。 好萊塢亦有編劇導演等創意人士們作為主力發起的討論。

今年3月,國內百度文心一言、阿裡通義大模型發佈,隨後,多家影視公司對外聲稱正研究將AI生成的內容與業務做結合。

這其中,自然包括故事源頭的劇本環節。

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等均在不同場合提到,將加強AI影視工業的佈局,其中也包括了AI編劇環節的設想。

日前,華策影視AIGC應用研究院自研的供公司業務團隊使用的「影視劇本智慧創作系統」宣布上線。

相關討論在文娛行業進一步蔓延。 在這樣的背景下,東西文娛調研了一些編劇,也基於東西文娛過往持續的研究和追蹤,對可能帶來的影響梳理出部分觀點,我們的觀點見第三部分。

**本文感謝劇集、電影、短劇、遊戲等領域的多位職業編劇接受調研,以及華策影視、海馬輕帆、一覽科技等公司及平臺給予的調研支援,排名不分先後。 **

優勢明顯,劣勢也是,一些認同,一些質疑

使用態度積極的編劇,已經在日常工作中,一定頻次地或利用ChatGPT 進行對話類比,或使用 Claude 來輔助故事線的構建。

ChatGPT和Claude

他們認為 AI 可以為他們的創意提供新的視角,在一些細節設定上提供有價值的建議。

整體上,談到AI對於創作的影響,使用過相關體驗的多位編劇的看法集中體現在以下兩點:

AI 能輔助早期的創意發散階段,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創意方向,並幫助編劇快速篩選和確定最有潛力的故事線。

AI 能解決一些日常的工作效率問題,如自動化一些重複性的工作,查找相似的故事情節或背景資料等。

對使用AI工具保守的編劇,關注點則集中在創作的不可替代性層面。

他們認為真正的創意和思想深度、情感濃度不能被機器複製,AI 可能會導致創作模式化,失去獨創性並遠離人性的複雜。

“現階段AIGC劇本輸出沒有靈氣,因為創作者的創作經驗是非常私密的,好的作品一定來源於作者自己的親身經歷體驗或深度瞭解,AIGC的創作則缺乏生活的實感。” 有編劇表示。

時光矩陣創始人、科幻導演郁剛表示,用AI來加入編劇創作中暫時還不可行,“AI現在只能幫你收集資料,但核心的內容創作,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

部分影視編劇則表示,出於對內容品質的要求,暫時不考慮在現有的生產流程中使用AIGC。

一位AI使用經驗相對豐富的編劇向東西文娛表示,學習和整合能力是生成式AI的優勢所在。

如果將AIGC工具當作創意來源或檢索工具,其便捷性甚至能夠戰勝絕大多數數據平臺。 但的確,AIGC工具的劣勢就在於缺乏感知能力,感知能力恰恰是人類的想像力迸發之處。

“不是在互聯網原生環境成長起來的資深編劇,對AI接受意願自然是偏低的,但新生代編劇,行為習慣和互聯網密不可分,更願意為互聯網產品付費。 對於新事物接受度更高。 “海馬輕帆創始人劉笑逸表示。

她表示,ChatGPT大熱后,給他們的業務帶來一個小高峰。 “ChatGPT 太熱了,大家來諮詢、試用,會思考它是不是劃時代的變革。”

官方資料稱,海馬輕帆成立於2016年11月,最早啟用NLP技術對敘事性文學作品進行研發,是國內首家應用人工智慧技術對內容創作規律進行量化研究的娛樂科技公司,自研的AI演算法技術可以服務的內容形態包括小說文本、影視劇本、短視頻腳本等等。 2021年,海馬輕帆推出了包含了智慧劇本格式調整、劇本場景角色數據統籌、小說轉劇本、素材推薦等核心功能的智慧寫作工具。

海馬輕帆AI智慧寫作介面

海馬輕帆對外表示,智慧寫作工具使用者大多為年輕創作者,目前已累積超過130萬使用者。

劉笑逸表示,作為國內最早的AI編劇產品之一,從用戶反饋來看,海馬輕帆智慧寫作工具核心功能包括四點:

第一是在故事情節的構思上,AI會推薦很多橋段供編劇選擇; 第二在整個編劇的模式上的便捷性,劇本在查閱時就是一個動態的情況,非常便於查找,比如,當需要從人物角度來看一個劇本時,那麼機器就把劇本中所有的人物線拉出來,而如果要找哪一個情節也會給你標高亮。 第三則是可以邊編寫邊評估,寫完了立馬可以評估對照著看,隨時可以提升劇本的修改。 第四是適應當下微短劇的浪潮,推出了小說轉劇本功能,將爽文一鍵轉換成短劇腳本,這個功能最直接體現了AIGC給編劇的帶來的變革。

不同於海馬輕帆從劇本評估和寫作出發,一覽科技則從“視頻AIGC工作流”角度推出“AI編劇”模組。

一覽科技將在更短時間內提供多個創意和情節選擇,視為AI編劇模組的重點功能。

一覽科技運營寶AI編劇介面

一覽科技創始人羅江春表示,因為導演和製片往往需要在多個創意和情節中進行選擇,原來編劇可能絞盡腦汁一天能寫3至5個情節,有了AI的輔助可能一天能寫的情節可以得到倍數級增長。 在一定程度上為編劇工作減輕了壓力。

至於工具的應用會不會帶來所謂編劇失業的問題,劉笑逸覺得,劇本環節的智慧化,正讓故事源頭可以有一個更好的水平線上的故事產生,也某種程度上為想進入這個領域的人提供了更多機會。 她覺得,好的編劇依然很值錢,而且會越來越值錢。

“它能帶給你的是創作效率的提升,而不是來取代你,一個越好的編劇,越不會害怕被取代,而是會積極地擁抱科技趨勢。”

不止影視,應用需求還在短視頻、劇本殺、遊戲、互動內容....

跳出影視編劇的範疇,結合AI敘事,AI編劇也有著更多的品類賽道選擇。

劉笑逸表示,海馬輕帆涉及的領域也包括短視頻、劇本殺,以及小說等品類的創作。 從數據看,短視頻、劇本殺等新增的用戶是比較明顯的。

2022年年末,文心大模型與頭部劇本殺平臺小黑探合作開展劇本殺角色AI繪圖徵集賽,由前者提供AI繪圖技術支援,後者擔任圈內宣發推廣,劇本殺工作室青引門提供劇本殺IP支援。

基於文心ERNIE-VILG模型進行沉浸式劇本殺場景生成

按照對外的表述,多方的聯動可以通過視覺內容輔助文字創作,利用精美圖片物料吸引劇本殺玩家持續消費,打造“全圖劇本殺”等新產品形態。 對文字內容創作本身而言,也時常需要視覺內容的輔助來啟發創作靈感、提升創作效率,縮短創作週期。

2022年年底,編劇小羽(化名)即開始使用ChatGPT等模型輔助劇本創作。

作為影視行業的年輕編劇、某爆款虛擬人短劇編劇,小羽從業的特殊性,讓他對於新技術的使用較為敏銳。

他坦言,雖然大多數編劇仍持保留態度。 但受大環境影響和應用帶動,他也感受到有不少編劇創作者開始擁抱新技術。 對應用AIGC編劇的需求已被刺激。

他所在的公司,近期也成了眾多AIGC應用中的一員,提出了AIGC虛擬人的計劃。

互動敘事的方向,在AIGC工具反覆運算之下正迎來新的機會。

有互動內容方向的編劇告訴東西文娛,“基於互動劇情之前的前提經驗,我們在嘗試把一個情境放給AI,讓它猜測各種可能性。 然後AI因為集合大數據會寫出各種各樣網上常見的套路型發展可能性,然後我們會把這個當一種『靈感來源資料庫』挑選。 ”

編劇安(化名)目前正在遊戲領域進行創作,今年4月開始嘗試使用ChatGPT。 她給ChatGPT提供一個角色的人設,並讓它試著用這個角色的人設說話。

“一般都無法直接用,但是GPT收集到的資訊和提到的詞彙,能給我帶來靈感。”

安覺得相較編劇圈,遊戲圈對於用AI更為開放。

“有用來畫示意圖的,有些來寫需求,也有做獨立遊戲的人,用AI畫圖。” 她表示使用AI工具能夠幫助在輕度內容創作時加快速度。 比如獨立遊戲創作中一些文字和圖像,要求不高可以加速用AI做; 而大廠則能夠配置多個AI,人工只需要負責審核與判斷。

影視工業+敘事形態,技術和演算法改變的內容生產

AI所帶來的效率提升這一預期,正推動平臺方和更多影視公司下場探索新的影視生產管線。

時至今日,隨著生成式AI和大模型應用場景的進展,國內模型層面對劇本這一應用有所整合。 從國內AIGC行業整體來看,百度文心一言,阿裡通義千問等大模型相繼發佈,並在一定程度上展露出編劇創作能力。

今年3月的百度新聞發佈會上,文心一言在總結《三體》內容后提出了五個續寫建議角度; 通義千問經過多方面測試也表現出相應的能力。

就近期觀察到的一些實驗性的專案,華策影視科技數字增長中心相關負責人指出,這些專案雖然在藝術性和思想深度上可能還不如人類編劇,但已經展示除了人工智慧技術的潛力。

“劇本是一劇之本,對影視劇來說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 從長遠來看,AIGC 對劇本創作 一定是會有説明的,比如在創意的快速生成、多角度激發和劇本評估等方面。 “華策影視上述人士表示。

9月底,華策影視對外稱由其AIGC應用研究院自研的“影視劇本智慧創作系統”已經上線,目前這一應用主要供公司業務團隊使用。 該系統基於自研劇本垂直大模型,提供“評估助手”和“編劇助手”的工具。 評估助手,可支援超長中文。 這使得對20萬字~50萬字小說劇本的評估內容,從以往3天提高到現在5分鐘。 編劇助手,則以高效工作流形式,改進多輪對話的低效率問題。

在大廠和影視公司紛紛入局的背景下,AI劇本的應用有望提速,由此帶來的影響也在發酵。

從長期看,生成式AI會降低創作的門檻,提高內容的供給量,而這也會進一步凸顯頭部內容的稀缺性,從而帶動頭部內容價值的長期提升。

而除了劇本寫作之外,AI應用涉及的劇本拆解、劇本評估等,也將進一步助力影視工業的發展。

愛奇藝近期披露的信息顯示,目前生成式AI對劇本場景和人物的拆解準確率超過90%。 此外,利用大模型從劇本中提取核心資訊,可輔助立項前期的劇本評估,實現更精確的預算規劃和資源管理。

而隨著AI劇本找到短視頻、劇本殺等更多元品類的應用場景,也正展現出敘事維度更大的想像力。

事實上,從短的故事開始,故事的產生已經變得更為“自動化”。

東西文娛追蹤的多個案例顯示,從海外到國內,AI生成的短片、短劇集正在不斷湧現。 這對故事的生產和消費的生態帶來深遠的影響。

此外,隨著自動化正在越來越多地替代人工,未來的故事有可能不可避免地受到更多演算法生成因素的影響,觀眾也更願意積極地參與互動而不是被動地等著敘事者給他講述故事。 這將給未來新的內容形態帶來空間。 影響,或將是深遠且巨大。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