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瀏覽器革命:從搜索引擎到智能代理平台

AI時代的瀏覽器革命:從搜索到智能代理

第三次瀏覽器戰爭正在悄然展開。回顧歷史,從Netscape到IE,再到Firefox與Chrome,瀏覽器之爭一直是平台控制權與技術範式變遷的集中體現。Chrome憑藉更新速度與生態聯動奪得霸主地位,而Google通過搜索與瀏覽器的"雙寡頭"結構,形成了信息入口的閉環。

然而,這一格局正在動搖。大型語言模型(LLM)的崛起,使得越來越多用戶在搜索結果頁"零點擊"完成任務,傳統的網頁點擊行爲正在減少。同時,Apple有意在Safari中替換默認搜索引擎的傳聞,進一步威脅Alphabet的利潤根基,市場已開始顯露出對"搜索正統"的不安。

瀏覽器本身也正面臨角色重塑。它不僅是展示網頁的工具,更是數據輸入、用戶行爲、隱私身分等多種能力的集合容器。AI Agent雖強,但若要完成復雜的頁面交互、調用本地身分數據、控制網頁元素,仍然需要借助瀏覽器的信任邊界和功能沙盒。瀏覽器正在從人類界面,變成Agent的系統調用平台。

真正可能打破當前瀏覽器市場格局的,不是另一個"更好的Chrome",而是一種新的交互結構:不是信息的展示,而是任務的調用。未來瀏覽器要爲AI Agent設計 - 不僅能讀,還能寫和執行。像Browser Use這樣的項目正嘗試將頁面結構語義化,把可視化界面變成LLM可調用的結構化文本,實現頁面到指令的映射,極大降低交互成本。

市面上主流項目已開始試水:Perplexity構建原生瀏覽器Comet,用AI代替傳統搜索結果;Brave把隱私保護與本地推理結合,用LLM增強搜索與屏蔽功能;而Donut等Crypto原生項目,則瞄準AI與鏈上資產交互的新入口。這些項目共同特徵是:試圖重構瀏覽器的輸入端,而非美化其輸出層。

對創業者而言,機遇藏在輸入、結構與代理的三角關係中。瀏覽器作爲未來Agent調用世界的接口,意味着誰能提供可結構化、可調用、可信任的"能力塊",誰就能成爲新一代平台的組成部分。從SEO到AEO(Agent Engine Optimization),從頁面流量到任務鏈調用,產品形態與設計思維都在重構。第三次的瀏覽器戰爭,發生在"輸入"而非"展示";決定勝負的,不再是誰抓住用戶的眼球,而是誰贏得了Agent的信任,獲得調用的入口。

現代瀏覽器的老舊架構

典型的Google搜索引擎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幾個關鍵步驟:

  1. 客戶端前端入口:查詢經HTTPS送達最近的Google Front End,完成TLS解密、QoS採樣和地理路由。

  2. 查詢理解:前端需要理解用戶鍵入的單詞含義,包括拼寫校正、同義詞擴展和意圖解析。

  3. 候選召回:Google使用倒排索引和向量索引技術進行初步篩選,從海量網頁中篩選出約十萬級別的候選頁面。

  4. 多級排序:通過BM25、TF-IDF等輕特徵,將候選頁面縮減至約1000篇。

  5. 深度學習主排序:使用RankBrain和Neural Matching等技術進行語義理解和相關性匹配。

  6. 深度重排:採用BERT模型對初步篩選的文檔進行更精細的排序。

然而,在AI和大數據時代,用戶對瀏覽器的交互產生了新的需求,傳統架構已不足以滿足這些變化。

爲什麼AI會重塑瀏覽器

瀏覽器作爲通用平台,不僅是讀取數據的入口,更是輸入數據的通用入口。用戶需要與數據進行交互,而瀏覽器是存儲用戶指紋的絕佳場所。復雜的用戶行爲和自動化行爲必須以瀏覽器爲載體。

未來的交互模式可能演變爲:用戶 → 調用AI Agent → 瀏覽器。

瀏覽器是個性化內容的存儲場所:

  • 多數大型模型托管在雲端,難以直接調用本機敏感數據。
  • 將全部數據送往第三方模型需重新獲得用戶授權。
  • 許多操作必須在瀏覽器沙盒內完成。
  • 數據上下文高度依賴瀏覽器。

交互形式的深刻變革

AI大模型已深刻改變了我們讀取數據的效率和方式。研究顯示,近63%的Google查詢屬於"零點擊"行爲,用戶習慣直接從搜索結果頁獲取信息。

然而,AI瀏覽器仍需探索恰當的交互形態,特別是在數據讀取方面,因爲當前大模型的"幻覺問題"仍未根除。

真正可能觸發瀏覽器大規模變革的是數據交互這一層。用戶越來越傾向於使用自然語言描述復雜任務,這些Agentic Tasks正在逐步被AI Agent接管。

未來的瀏覽器必須爲全自動化而設計,考慮如何兼顧人類閱讀體驗與AI Agent可解析性,以及如何在同一頁面上同時服務於用戶和代理模型。

主要AI瀏覽器項目分析

Browser Use

Browser Use構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語義層,爲下一代瀏覽器構建語義識別架構。它將傳統DOM重新解碼成"語義DOM",讓代理無需"看片點坐標"就能精準操作。這種方法以"結構化文本 → 函數調用"取代視覺OCR或坐標Selenium,執行更快、token更省、出錯更少。

Arc (The Browser Company)

The Browser Company計劃將重心放在完全面向AI的瀏覽器DIA上。然而,其對未來瀏覽器市場的某些預測值得商榷。特別是關於Webpages不再成爲主要交互界面的觀點,可能低估了瀏覽器在信息呈現與個性化體驗中的核心作用。

Perplexity

Perplexity是一個AI搜索引擎,最新估值達140億美元。其特點是能實時總結頁面,在獲取即時信息方面佔據優勢。Perplexity正在構建原生瀏覽器Comet,計劃將AI任務深埋到瀏覽器底層。

然而,僅憑功能模仿難以對Google構成真正威脅。真正有可能建立新秩序的,將是從底層重構瀏覽器架構、將LLM深度嵌入瀏覽器內核,在交互方式上實現根本性變革。

Brave

Brave是Crypto行業早期且成功的瀏覽器,基於Chromium架構。其依靠隱私和瀏覽賺取Tokens來吸引用戶。然而,隱私需求仍主要集中於特定用戶羣體,難以顛覆現有巨頭。

Brave計劃升級爲隱私優先的AI瀏覽器,但受限於獲取用戶數據較少,可定制化程度較低。其AI助手Leo更類似於外掛插件,尚無全面轉向AI Agent的明確戰略。

Donut

Donut是Crypto行業的新興項目,願景在於實現"探索-決策-加密原生執行"的一體化能力。其核心在於結合加密原生的自動化執行路徑,符合未來Agent可能取代搜索引擎成爲主要流量入口的趨勢。

給創業者的建議

  1. 接口結構標準化:確保產品具備被智能體調用的能力,考慮信息結構的標準化和抽象。

  2. 身分與通行:成爲AI代理完成交易、調用支付或資產時的可信中間層。

  3. 流量機制的再理解:從SEO轉向AEO(Agent Engine Optimization)或ATF(Agentic Task Fulfilment)。

創業者應將產品重新想象成API組件,讓智能體不僅能"讀懂"它,更能"調用"它。未來的重點不是再造一個瀏覽器,而是讓現有瀏覽器爲Agent服務,爲新一代的"指令流"建立橋梁。

如果Web2是靠UI抓住用戶的注意力,那麼Web3 + AI Agent時代,就是靠調用鏈抓住Agent的執行意圖。

AGENT-6.4%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MEV猎手阿福vip
· 8小時前
落后就要挨揍啊 浏览器不变革就得凉
回復0
Token风暴眼vip
· 08-14 20:15
从技术面看谷歌已露颓势,建议大家关注新赛道机会,做T为主
回復0
薛定谔的矿工vip
· 08-14 20:13
浏览器行业要革命咯
回復0
薛定谔的gasvip
· 08-14 20:11
又一轮市场重构博弈开始了 好戏在后头
回復0
TokenVelocityTraumavip
· 08-14 19:53
Chrome还得死啊
回復0
OnChain_Detectivevip
· 08-14 19:51
非常可疑……这场浏览器战争看起来像是科技巨擘的又一次权力争夺。保持警惕,家人们
查看原文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