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加密AI十大預測:市值或達1500億美元,99%AI代理將消失隨着AI行業在近期的快速發展,加密AI領域也隨之崛起。一位研究員對2025年進行了10項預測,以下是詳細內容:### 1. 加密AI代幣總市值達1500億美元目前加密AI代幣市值僅佔山寨幣的2.9%,但這個比例不會持續太久。AI覆蓋了從智能合約平台到meme、分布式物理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其市場地位將與DeFi和meme並駕齊驅。之所以對此充滿信心,主要有以下原因:- 加密AI處於兩種最強大技術的融合點- 可能出現的AI狂熱觸發事件,如某大型AI公司IPO等- 散戶投資者容易理解並對AI概念感到興奮### 2. Bittensor重新崛起作爲老牌去中心化AI基礎設施項目,Bittensor(TAO)近期實現了重大突破:更多子網註冊費降低,性能優於同類Web2項目,並引入了類似DeFi的功能。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推出的dTAO可能成爲轉折點。屆時每個子網都將擁有自己的代幣,這些代幣的相對價格將決定排放分配。Bittensor重新崛起的原因:- 基於市場的排放機制- 投資者可針對性投資特定子網 - 與EVM的兼容性吸引了更多開發者### 3. 計算市場成爲下一個"Layer 1市場"對計算需求的持續增長是當前明顯趨勢。去中心化計算層以可驗證且經濟高效的方式提供原始計算能力。一些初創公司正在默默打造基礎設施,專注於產品而非代幣。與Layer 1的對比:- 計算協議之間將出現類似的競爭,爭奪開發者和AI應用- 龐大的雲計算市場爲去中心化計算解決方案提供了巨大潛力關注可靠性、成本效益和開發人員友好度等關鍵因素。### 4. AI代理將主導區塊鏈交易到2025年底,90%的鏈上交易將由AI代理執行,而非人類直接操作。這些代理將不斷重新平衡流動性池、分配獎勵或根據實時數據反饋執行小額支付。這種轉變的原因:- 減少人爲錯誤- 適合進行小額高頻交易- 減輕人類的直接操作負擔AI代理將產生大量鏈上活動,各Layer 1/Layer都在擁抱這一趨勢。主要挑戰是如何確保這些系統對人類負責。### 5. 智能體集羣的崛起未來AI代理將不再孤立運作,而是形成網路進行信息交換、談判和協作決策。這些集羣可以協調分布式計算資源、處理錯誤信息等復雜任務。要實現集羣蓬勃發展,通用通信標準至關重要。一些團隊正在爲AI代理集羣的出現奠定基礎。去中心化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通過透明的鏈上規則管理任務分配,提高系統的彈性和適應性。### 6. 加密AI工作團隊將是人機混合體未來AI代理將成爲真正的合作者,擁有自主權、責任甚至薪水。各行業公司都在測試人機混合團隊。與AI代理合作的未來:- 大幅提升生產力- 通過智能合約建立信任- 社會規範不斷演化"員工"和"軟件"之間的界限將在2025年開始模糊。### 7. 99%的AI代理將消失,只有有用的才能生存運行AI代理需要計算資源支出。只有能產生足夠價值支付"租金"的代理才能生存下來。一些可能生存的代理示例:- 碳信用交易AI- DEX套利機器人而缺乏可持續收入來源的代理將逐漸消失。這種淘汰機制有利於行業發展,促使開發者優先考慮實用性而非噱頭。### 8. 合成數據將超過人類數據合成數據爲人類數據提供了一種可擴展、合乎道德且隱私友好的替代方案。其優勢包括:- 可無限生成- 保護隱私- 可根據需求定制未來可能出現專門創建高度專業化合成數據集的"微型實驗室",巧妙繞過數據生成中的政策和監管障礙。### 9. 去中心化訓練變得更加實用一些先驅項目已經在去中心化訓練方面取得突破。隨着技術進步,微型模型將變得更實用高效。未來AI的重點不在於規模,而在於提高性能和易用性。### 10. 十個新的加密AI協議市值達10億美元加密AI市場規模龐大且尚未充分開發,預計到2025年底將有至少十個新推出的加密AI協議市值超過10億美元。去中心化AI仍處於早期階段,人才儲備不斷增加。新協議可能通過創新的激勵機制、技術突破和用戶體驗改進來挑戰現有項目。這個領域既充滿機遇也面臨挑戰。市場規模巨大,但技術門檻較低,爲項目的爆發式增長奠定了基礎。
2025年加密AI十大預測:總市值1500億美元 99%AI代理或消失
2025年加密AI十大預測:市值或達1500億美元,99%AI代理將消失
隨着AI行業在近期的快速發展,加密AI領域也隨之崛起。一位研究員對2025年進行了10項預測,以下是詳細內容:
1. 加密AI代幣總市值達1500億美元
目前加密AI代幣市值僅佔山寨幣的2.9%,但這個比例不會持續太久。AI覆蓋了從智能合約平台到meme、分布式物理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其市場地位將與DeFi和meme並駕齊驅。
之所以對此充滿信心,主要有以下原因:
2. Bittensor重新崛起
作爲老牌去中心化AI基礎設施項目,Bittensor(TAO)近期實現了重大突破:更多子網註冊費降低,性能優於同類Web2項目,並引入了類似DeFi的功能。
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推出的dTAO可能成爲轉折點。屆時每個子網都將擁有自己的代幣,這些代幣的相對價格將決定排放分配。
Bittensor重新崛起的原因:
3. 計算市場成爲下一個"Layer 1市場"
對計算需求的持續增長是當前明顯趨勢。去中心化計算層以可驗證且經濟高效的方式提供原始計算能力。一些初創公司正在默默打造基礎設施,專注於產品而非代幣。
與Layer 1的對比:
關注可靠性、成本效益和開發人員友好度等關鍵因素。
4. AI代理將主導區塊鏈交易
到2025年底,90%的鏈上交易將由AI代理執行,而非人類直接操作。這些代理將不斷重新平衡流動性池、分配獎勵或根據實時數據反饋執行小額支付。
這種轉變的原因:
AI代理將產生大量鏈上活動,各Layer 1/Layer都在擁抱這一趨勢。主要挑戰是如何確保這些系統對人類負責。
5. 智能體集羣的崛起
未來AI代理將不再孤立運作,而是形成網路進行信息交換、談判和協作決策。這些集羣可以協調分布式計算資源、處理錯誤信息等復雜任務。
要實現集羣蓬勃發展,通用通信標準至關重要。一些團隊正在爲AI代理集羣的出現奠定基礎。
去中心化在其中發揮關鍵作用,通過透明的鏈上規則管理任務分配,提高系統的彈性和適應性。
6. 加密AI工作團隊將是人機混合體
未來AI代理將成爲真正的合作者,擁有自主權、責任甚至薪水。各行業公司都在測試人機混合團隊。
與AI代理合作的未來:
"員工"和"軟件"之間的界限將在2025年開始模糊。
7. 99%的AI代理將消失,只有有用的才能生存
運行AI代理需要計算資源支出。只有能產生足夠價值支付"租金"的代理才能生存下來。
一些可能生存的代理示例:
而缺乏可持續收入來源的代理將逐漸消失。這種淘汰機制有利於行業發展,促使開發者優先考慮實用性而非噱頭。
8. 合成數據將超過人類數據
合成數據爲人類數據提供了一種可擴展、合乎道德且隱私友好的替代方案。其優勢包括:
未來可能出現專門創建高度專業化合成數據集的"微型實驗室",巧妙繞過數據生成中的政策和監管障礙。
9. 去中心化訓練變得更加實用
一些先驅項目已經在去中心化訓練方面取得突破。隨着技術進步,微型模型將變得更實用高效。未來AI的重點不在於規模,而在於提高性能和易用性。
10. 十個新的加密AI協議市值達10億美元
加密AI市場規模龐大且尚未充分開發,預計到2025年底將有至少十個新推出的加密AI協議市值超過10億美元。
去中心化AI仍處於早期階段,人才儲備不斷增加。新協議可能通過創新的激勵機制、技術突破和用戶體驗改進來挑戰現有項目。
這個領域既充滿機遇也面臨挑戰。市場規模巨大,但技術門檻較低,爲項目的爆發式增長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