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慷嘉案深度剖析:虛擬幣投資陷阱與法律風險警示

披着投資外衣的新型騙局:解析"鑫慷嘉"事件

近期,"鑫慷嘉"成爲多個社交平台和投資交流羣中熱議的話題。據公開資料顯示,該組織自2023年開始活躍,以"迪拜黃金交易所中國分站"的身分開展業務。初期以原油期貨投資爲名,後轉向"大數據投資"、"外匯投資"和"虛擬貨幣投資"等領域吸引投資者。參與者需繳納1000 USDT的入會費,組織採用類似"軍事化"的結構,不同層級間存在返利機制。

2023年6月26日,鑫慷嘉平台全面關閉提現通道。據傳,國內約有200萬投資者受影響,涉案金額高達180億左右。更有傳聞稱,涉案資金以USDT形式被"混幣"後轉移。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4月,迪拜官方的黃金和商品交易所(DGCX)就曾發布聲明,明確表示DGCX在中國並未設立任何關聯機構或合作夥伴。此外,自2024年起,中國內地多個部門也對鑫慷嘉發出過警示。

起底"鑫慷嘉",受害人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鑫慷嘉模式可能涉及的犯罪

盡管目前尚無官方機構就鑫慷嘉是否構成犯罪作出正式通報,但根據現有信息,其運作模式很可能涉及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或非法集資犯罪(尤其是集資詐騙罪)。

從司法實務角度看,如果按非法集資定性,將面臨巨大的工作量,包括統計、聯繫和返還約200萬投資人的資金。另一個難題是,如果投資的是USDT,究竟應該返還USDT還是將虛擬貨幣變現後返還人民幣?

相比之下,如果定性爲傳銷犯罪,許多問題可能會得到簡化處理。目前的司法實踐中,傳銷案往往被認爲沒有受害人,涉案款項通常會被罰沒歸國庫。這種處理方式既能充實財政,又能節省司法資源。

起底"鑫慷嘉",受害人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傳銷犯罪中投資人資金的處理

如果鑫慷嘉案最終被定性爲傳銷犯罪,投資人想要追回資金的可能性極低。主要原因如下:

  1. 涉案資金多被視爲"非法所得":根據現行法律和司法實踐,一旦行爲被認定爲犯罪,相關資金通常會被視爲"違法所得"或"犯罪工具",依法予以查封、凍結、扣押,並最終罰沒上繳國庫。

  2. 法律優先保護社會整體秩序:司法機關處理傳銷案件的首要任務是打擊犯罪、維護金融秩序。即便投資人初衷是投資,客觀上也起到了推動平台擴張的作用。

  3. 資產追回難度大:許多傳銷平台在被查處前就已將資金轉移至境外或通過虛擬貨幣洗錢,導致涉案資產所剩無幾,即便投資人勝訴也難以執行返還。

然而,司法實踐中也存在少數返還投資人資金的案例。但這些個案並不能完全代表新的傳銷犯罪案件的審理方向,目前的司法實務仍以罰沒爲主。

起底"鑫慷嘉",受害人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USDT投資的法律風險

鑫慷嘉案的特殊之處在於投資人都是以USDT入金。然而,在中國內地現行法律體系下,這種投資行爲同樣面臨諸多風險:

  1. 虛擬貨幣交易不受法律保護:自2017年以來,中國內地明確禁止虛擬貨幣交易。2021年的"9.24通知"再次強調,虛擬貨幣相關業務屬於非法金融活動。

  2. 認可財產屬性不等於支持交易:部分司法判決雖然承認虛擬貨幣具有一定"財產屬性",但這主要適用於刑法範疇,並不意味着支持其交易或投資。

  3. 虛擬幣涉案財產處理:即便涉案資產是USDT等虛擬幣,公安機關仍會依法凍結、扣押,並在定罪後按非法所得予以沒收。

起底"鑫慷嘉",受害人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結語

"鑫慷嘉"案件再次提醒我們,要警惕打着"區塊鏈"、"USDT"、"礦機"等旗號的虛擬幣理財項目,它們本質上可能是非法集資、傳銷和詐騙的變種。在中國內地,虛擬貨幣投資不僅不受法律保護,參與者還可能因"參與傳銷"或"協助洗錢"而承擔法律責任。

投資者應當:

  • 拒絕"穩賺不賠"的承諾
  • 遠離"拉人頭"、"返佣分紅"模式
  • 不輕信網路上的"投資達人"或"理財老師"
  • 發現可疑平台及時向公安機關舉報

合法合規的投資才能獲得法律保護。希望每位投資者都能保持理性,謹慎投資,避免陷入騙局。

起底"鑫慷嘉",受害人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起底"鑫慷嘉",受害人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Fren_Not_Foodvip
· 08-04 14:14
又一个MLM升级版?笑死
回復0
无聊饭团vip
· 08-03 20:18
还有人相信迪拜分站?
回復0
链上酱油师vip
· 08-03 19:16
又一个庞氏崩了
回復0
社区打杂人vip
· 08-03 03:10
韭菜割割割
回復0
椰子水男孩vip
· 08-03 03:07
这传销都那么高科技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