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代碼與權力:白宮加密報告背後的金融新秩序

撰文:Luke,火星財經

一份長達166頁的文件,靜靜地躺在白宮的官方網站上。它的標題——《加強美國在數字金融技術領域的領導地位》,聽起來像是任何一個政府機構都會發布的、充滿陳詞濫調的政策文件。然而,對於華爾街的交易大廳、硅谷的創業車庫以及全球的加密社區而言,這份由白宮加密貨幣與人工智能事務負責人David Sacks和執行董事Bo Hines牽頭的文件,無異於一聲發令槍響。

它不僅僅是一份報告,更是一份精心設計的戰略藍圖,旨在將區塊鏈這項一度被視爲無政府主義者玩具的技術,鍛造成維護與擴展美國金融霸權的新世紀利器。有趣的是,報告的發布還帶上了一絲極客式的儀式感:用一串十六進制哈希值,加密了川普總統在年初白宮加密高峰會上的講話承諾——“讓美國成爲世界比特幣超級大國和全球加密貨幣之都”。

這不僅僅是象徵性的。它預示着一個時代的轉變:監管的鐵幕正在拉開,一場由美國主導的、旨在構建“全球統一加密金融大市場”的宏大劇本,已經開場。

三位一體:穩定幣、RWA與DeFi的完美閉環

若僅僅將目光聚焦於其‘加密監管’的標籤,便會忽略這份報告真正的雄心:它並非要爲市場劃定紅線,而是要繪制一幅引導全球資本流向的戰略新地圖。它的核心並非孤立地管理比特幣或以太坊,而是通過構建一個“三位一體”的金融飛輪,讓美元的引力滲透到全球金融的每一個角落。

第一根支柱,是已然落地的合規美元穩定幣。 在報告發布前,川普政府已經簽署了《支付穩定幣透明度法案》(GENIUS Act)。這一法案的意義極爲深遠,它首次在聯邦層面爲美元穩定幣提供了清晰的法律地位,將其定義爲既非證券也非商品,而是置於財政部和州銀行監管機構的羽翼之下。這意味着,由持牌機構發行的、受嚴格審計、擁有1:1美元現金及等價物儲備的穩定幣,成爲了“合規的數字美元”。這不僅爲消費者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它爲美元在全球數字經濟中找到了一個完美的代理人,有效地抵制了關於主權數字貨幣(CBDC)的討論,避免了其對隱私和金融自由的潛在威脅。

第二根支柱,是正在井噴的真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 如果說合規穩定幣是血液,那麼RWA就是這套新系統賴以生存的肌肉和骨骼。就在業界還在討論其可能性時,華爾街的巨頭們早已入場。資管規模達10萬億美元的貝萊德(BlackRock),其在以太坊上發行的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BUIDL”,規模已突破數十億美元。另一巨頭富蘭克林鄧普頓(Franklin Templeton)的同類基金FOBXX也已在多個區塊鏈上運行。它們的核心業務,是將美國國債這類全球最優質的“無風險”資產代幣化,使其可以在區塊鏈上7*24小時無摩擦地流轉交易。波士頓諮詢集團(BCG)曾預測,到2030年,全球非流動性資產代幣化市場規模可能達到16萬億美元。當高流動性的數字美元遇上高信用的代幣化美債,一個巨大的價值閉環已然成型。

而這份白宮報告,點燃了第三根,也是最關鍵的支柱——去中心化金融(DeFi)。 報告明確提出要“擁抱DeFi技術”,並建議國會爲“真正去中心化”的協議制定一個全新的、基於技術中立原則的監管框架。這並非簡單的“去監管”。報告提出了一種精巧的區分:對於那些代碼開源、不可升級、無人能單方面控制資產的協議本身,其直接的合規負擔將顯著降低。監管的重心將從協議本身,轉移至與之交互的中心化“中介機構”,如交易所、錢包服務商等。

正如風險投資家、該報告的作者之一David Sacks一貫主張的,要用“清晰的規則取代‘執法式監管’”。這一轉變的信號再明確不過:美國不僅歡迎DeFi,還要爲其提供一片合規的土壤,讓其成爲承載上述合規穩定幣和代幣化美債的強大“收益引擎”。一個用戶可以用合規的數字美元,在合規的DeFi協議中,購買代幣化的美債並獲取收益——這套完美風暴的組件已經全部就位。

告別灰色地帶:一場精心策劃的“招安”

這份報告的另一大核心,是正式終結了美國加密監管長達數年的“灰色地帶”和部門間的“權力遊戲”。長期以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和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對於誰來監管數字資產的現貨市場爭執不休,SEC主席Gary Gensler領導下的“執法式監管”更是讓大量創新者和項目方遠走他鄉。

報告明確支持了已在國會審議的《21世紀金融創新與技術法案》(FIT21 Act,又被稱爲CLARITY Act),該法案旨在授予CFTC對非證券類數字資產(即數字商品)現貨市場的明確管轄權。這實際上是在採納加密行業多年來的呼聲:將數字資產的初始發行階段(類似IPO)作爲證券歸SEC管理,而當其網路足夠“去中心化”和成熟後,其代幣本身則應被視爲商品,交由更熟悉商品市場的CFTC監管。

“本屆政府致力於結束‘卡夫卡式’的執法環境,並爲美國的數字資產生態系統提供確定性。”共和黨衆議員、數字資產領域的關鍵人物French Hill對報告的評論一語中的。這不僅僅是權力的重新劃分,更是一次主動的“招商引資”。通過立法和行政指令的雙重推動,白宮正在向全球的開發者、企業家和資本發出邀請:回到美國來,這裏有清晰的規則和對創新的支持。

新秩序的另一面:非國家化敘事與多鏈現實

當美元穩定幣作爲穿透資本管制的工具,遇上由RWA和DeFi提供的高收益產品,一個宏大的敘事開始在加密世界中流傳:資本的非國家化。理論上,全球任何地方的資本都可以無縫兌換成數字美元,投入到這個全球統一的金融市場中追逐收益,從而擺脫地域和主權的限制。這被一些人視爲資本家、企業乃至個人實現“非國家化”的開端。

然而,來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機構的冷靜分析爲此提供了重要的平衡視角。IMF在其報告中多次提及“去中心化幻覺”(the decentralization illusion),指出許多所謂的DeFi協議,其治理權和流動性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數巨鯨和開發團隊手中。將這些系統與傳統金融無縫對接,而不設立充分的防火牆,可能會放大而非消除系統性風險。布魯金斯學會的分析師也警告稱,在爲創新喝彩的同時,不能忘記過去幾年中因監管缺位而導致的無數次崩盤和投資者損失。這份報告的背後,是強大的行業遊說力量,其對消費者保護的關注是否足夠,仍需時間檢驗。

此外,“對DeFi的巨大利好,就是對以太坊的巨大利好”這一直觀判斷,也可能過於簡化了市場的復雜性。以太坊作爲當前最大的DeFi生態,無疑將是核心受益者。但現實是,RWA的未來是多鏈的。貝萊德的BUIDL基金已經登入了以太坊、Solana和Avalanche等多個網路;富蘭克林鄧普頓甚至與VeChain這樣的供應鏈公鏈達成了合作。資本的本性是逐利和分散風險,它會流向任何有效率、有深度、有安全保障的價值網路。因此,這場變革帶來的,更可能是對所有高性能智能合約平台的一次全面提振,而非某個公鏈的獨舞。

最終,白宮的這份報告,與其說是對加密理想主義的投降,不如說是一次精明的“收編”。它巧妙地剝離了加密技術中對主權貨幣構成直接挑戰的部分(如算法穩定幣和匿名幣),同時將其餘部分——特別是與美元和美國優質資產深度綁定的部分——納入一個由美國主導和定義的新金融框架之中。

這是一盤深思熟慮的棋。美國並沒有選擇建造一堵高牆來抵御加密世界的洪流,而是選擇挖掘一條運河,將這股洪流引導至能夠灌溉自身金融霸權田野的方向。這場關於未來金融形態的競爭,已經進入了全新的篇章。代碼正在被寫入法律,而權力的遊戲,將在全球的區塊鏈節點上,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