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反彈後走勢分析:經濟基本面、政策動向與估值水平全面解讀

robot
摘要生成中

中國股市暴漲後的走勢展望

近期,中國股市經歷了一輪強勁反彈,引發了市場對未來走勢的廣泛討論。本文將從經濟基本面、政策動向和市場估值三個方面,對A股後市進行分析。

Cycle Trading: 史詩級暴漲後,A股後市何去何從?

一、經濟基本面

目前,國內經濟基本面整體仍顯疲軟,但已出現一些邊際改善的跡象。國慶期間消費活躍度有所提升,但尚未在主要經濟指標中得到充分體現。預計在政策支持下,未來幾個季度中國經濟可能呈現溫和復蘇態勢。

9月制造業PMI爲49.8%,環比上升0.7個百分點,顯示制造業景氣度有所回升。然而,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爲50.0%,環比小幅回落0.3個百分點。

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17.8%,主要受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8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漲0.6%,1-8月平均同比漲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1%。

從金融數據來看,社會整體融資需求仍顯不足。二季度以來,M1與M2同比增速放緩,二者剪刀差升至歷史高位,反映需求相對疲軟,貨幣政策傳導效果受阻。短期內經濟基本面仍有待進一步改善。

Cycle Trading: 史詩級暴漲後,A股後市何去何從?

二、政策動向

回顧過去20年A股市場歷次底部特徵,政策信號往往力度較大且超出市場預期,這通常是股市企穩反彈的重要條件。近期政策已出現超預期發力跡象。

9月24日,央行宣布創設新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持股市穩定發展,包括證券、基金、保險公司互換便利和股票回購增持專項再貸款。這些措施將顯著提升機構的資金獲取能力和增持能力。

9月26日,相關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涵蓋培育長期投資生態、發展權益類基金、完善配套政策等多個方面。

這些政策主要圍繞降低融資成本和提振投資回報預期兩條主線展開,是針對當前經濟增長困境的對症之策。但要實現可持續復蘇,還需要後續結構性財政刺激和政策落地執行的配合。

10月8日,國家發改委舉行新聞發布會,但並未如市場預期公布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這也是國慶後市場出現回調的主要原因之一。

Cycle Trading: 史詩級暴漲後,A股後市何去何從?

三、市場估值

從下跌時間、幅度和估值水平等角度來看,本輪行情已經呈現出底部特徵。截至10月9日,A股主要指數估值水平已修復至中位數附近。

與歷史相比,9月底的反彈幅度較大,已達到2023年初對經濟重啓預期時的PE水平。橫向對比全球主要市場,中國市場相對估值仍處於亞太地區較低水平,接近韓國市場。

Cycle Trading: 史詩級暴漲後,A股後市何去何從?

Cycle Trading: 史詩級暴漲後,A股後市何去何從?

Cycle Trading: 史詩級暴漲後,A股後市何去何從?

Cycle Trading: 史詩級暴漲後,A股後市何去何從?

Cycle Trading: 史詩級暴漲後,A股後市何去何從?

Cycle Trading: 史詩級暴漲後,A股後市何去何從?

Cycle Trading: 史詩級暴漲後,A股後市何去何從?

Cycle Trading: 史詩級暴漲後,A股後市何去何從?

Cycle Trading: 史詩級暴漲後,A股後市何去何從?

Cycle Trading: 史詩級暴漲後,A股後市何去何從?

結論

綜合來看,市場反轉的關鍵在於中期基本面信號的確認。目前基本面改善尚未明顯顯現,近期漲主要由預期和資金推動。高波動市場往往伴隨過度反應,歷史性暴漲後出現回調符合技術需求和市場規律。

貨幣政策加碼後,後續財政政策的跟進力度將是影響股市上行空間和節奏的主要因素。從長期視角看,近期調整並非趨勢終結,A股大底或已見,但主升行情尚未真正展開。投資者應保持理性,關注政策落地和經濟基本面的實質性改善。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6
  • 分享
留言
0/400
GateUser-ccc36bc5vip
· 07-20 01:21
好一波反弹 看不懂了
回復0
PrivacyMaximalistvip
· 07-20 01:05
没啥用 一地鸡毛
回復0
SneakyFlashloanvip
· 07-19 05:25
看啥指标啊 就是韭菜割完了
回復0
代码审计姐vip
· 07-19 05:22
代码太美 再起跌破也很正常
回復0
绿蜡烛收集家vip
· 07-19 05:11
让子弹飞一会儿叭
回復0
资深无常损失爱好者vip
· 07-19 05:10
都是熊市反弹罢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