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



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公司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末,經歷了從機械制造到現代數字技術的轉型,成爲計算機產業和商業服務的標杆。以下是其前世今生及世界地位的詳細分析:

一、前世:起源與早期發展(19世紀末-1940年代)**
1. **前身與成立**
- IBM的雛形是1896年成立的**制表機公司**(Tabulating Machine Company),由發明家赫爾曼·霍勒瑞斯(Herman Hollerith)創立,其打孔卡制表技術用於美國人口普查,效率遠超手工統計。
- 1911年,該公司與另外兩家企業合並爲**計算-制表-記錄公司**(CTR),1924年更名爲**IBM**,由托馬斯·沃森(Thomas Watson Sr.)領導,口號“THINK”成爲企業文化象徵。

2. **早期業務**
- 主營打孔卡設備、考勤鍾、磅秤等辦公機械,後擴展至商業數據處理領域。
- 1930年代,IBM爲美國政府提供大規模數據管理解決方案,包括社會保障系統和新政項目。

二、崛起:計算機時代的領導者(1950s-1980s)**
1. **大型機霸主**
- 1950年代,IBM推出**IBM 701**(首臺商用科學計算機)和**IBM System/360**(1964年),後者兼容模塊化設計革命性改變了計算機產業,確立了IBM在大型機(Mainframe)市場的壟斷地位。
- 1969年,IBM硬件和軟件佔全球計算機市場70%份額,阿波羅登月計劃依賴其計算技術。

2. **技術創新**
- 發明硬盤(1956年RAMAC)、條形碼(1973年)、關係型數據庫(SQL由IBM研究員埃德加·科德提出)等。
- 1981年推出**IBM PC**,開創個人計算機時代,但開放架構導致兼容機泛濫,埋下競爭隱患。

三、危機與轉型(1990s-2000s)**
1. **困境與重生**
- 1990年代,IBM因大型機市場萎縮、PC業務被戴爾/惠普擠壓瀕臨破產,1993年虧損80億美元。
- CEO郭士納(Lou Gerstner)推動戰略轉型:剝離硬盤和PC業務(2005年賣給聯想),轉向**企業軟件與服務**,重點發展中間件、雲計算和諮詢(如收購普華永道諮詢部門)。

2. **技術裏程碑**
- 1997年“深藍”擊敗國際象棋冠軍卡斯帕羅夫,展示AI潛力。
- 推動開源運動(如Linux支持),主導企業級軟件市場(WebSphere、DB2數據庫)。

四、現代IBM:認知計算與混合雲(2010s至今)**
1. **人工智能與量子計算**
- **Watson**(2011年)在《危險邊緣》節目中戰勝人類,成爲AI代表,後應用於醫療、金融等領域。
- 2016年推出量子計算平台IBM Q,引領下一代計算研究。

2. **混合雲與收購紅帽**
- 2019年以340億美元收購開源軟件公司Red Hat,強化混合雲戰略,對抗亞馬遜AWS和微軟Azure。
- 2021年分拆傳統IT服務部門爲Kyndryl,專注高增長領域。

五、世界地位與影響力**
1. **科技產業基石**
- **專利巨頭**:連續28年位居美國專利榜榜首(截至2020年),累計超過15萬項。
- **企業服務龍頭**:全球170多個國家運營,財富500強中75%企業使用IBM服務。

2. **經濟與文化符號**
- 市值長期位居全球前列(2023年約1200億美元),雖不及蘋果/微軟,但在B2B領域不可替代。
- 企業文化強調“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願景,推動數字化轉型。

3. **爭議與挑戰**
- 早期被指控爲納粹德國提供技術(《IBM與納粹》一書爭議)。
- 近年增長乏力,雲業務落後於競爭對手,需在AI和量子領域證明創新實力。

總結
IBM的百年歷程體現了科技產業的變遷:從機械時代到計算機革命,再到今天的AI與雲服務。其成功源於持續的技術創新和戰略轉型,雖經歷多次危機,但始終保持在企業級科技領域的核心地位。未來,IBM能否在量子計算和AI賽道重現輝煌,將是其世界地位的關鍵考驗。

銅星流通貨幣,coai數字金幣
H6.25%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