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早報 — 今日要聞 🔹2025 年 5 月 27 日
1. 聯準會將於周五公布4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年率
2. 美國副總統 JD Vance 將於 5 月 28 日出席全球最大比特幣大會
3. Strategy 以 106,237 美元均價增持 4020 枚比特幣
4. AI 龍頭 NVIDIA 將於 5 月 28 日公布財報,或將影響相關概念幣走勢
5. FTX 將於 5 月 30 日向債權人發放價值 50 億美元的穩定幣賠付資金
6. Liquity 推出全新穩定幣 sBOLD 與 yBOLD,支持生息收益,預計下周上線
7. Circle否認計劃出售給Coinbase或Ripple
8. Thorchain 正式啓動應用層(App Layer)部署,生態拓展加速進行中
9. Polkadot 即將上線「一鍵部署、無需編碼」的 Rollup 解決方案,降低鏈上開發門檻
解碼 Puffer UniFi:Based Rollup 將重構以太坊 L2 的未來秩序
來源:Puffer
隨著以太坊 Rollup 生態的快速擴張,流動性割裂與跨鏈交互低效等問題日益凸顯,而旨在將交易排序權迴歸以太坊主網、解決 Rollup「孤島效應」的 Based Rollup,已被廣泛視為推動以太坊生態從「碎片化競爭」邁向「協作共贏」的新路徑。
在此背景下,作為 Based Rollup 領域的先行者,Puffer 推出的 Puffer UniFi 通過整合再質押節點服務(LRT)和預確認服務(UniFi AVS),為開發者提供了去中心化且高兼容性的 Based Rollup 解決方案。
早在 2024 年 11 月 7 日,Puffer UniFi 就正式上線了面向開發者的 UniFi 內測服務,近期也將推出第二階段的 UniFi 測試網公共版本,這也標誌著以太坊生態正在逐步從碎片化走向互聯互通,邁向更加協同發展的新階段。
Based Rollup:以太坊自我修正的技術躍遷
L2BEAT 數據顯示,目前以太坊 Rollup 型 L2 數量超 50 條,已然成為最繁榮的以太坊賽道之一,只不過,伴隨著 L2 數量的膨脹,各鏈間因獨立排序器和跨鏈延遲導致的流動性割裂問題日益嚴重。
譬如不同 Rollup 間無法實現資金和合約的無縫交互,開發者必須押注某個或多個 L2 來獲客,用戶則頻繁在多個 L2 之間動態轉移資產,這一過程不僅增加用戶體驗和開發過程的複雜性,極大限制了資金效率,嚴重製約了以太坊生態的整體發展。
歸根結底,這種 L2 之間互相割裂的核心因素,便在每個 L2 各有一套自己的中心化排序器,因此以「L1-Sequenced」為特徵的 Based Rollup 才成為全新的解決思路:
將交易排序的權力重新還給以太坊主網,所有 Rollup 應用鏈共享這一套去中心化的排序器基礎設施,所有交易都通過以太坊主網排序並打包。
因此 Based Rollup 的核心優勢就在於實現了完全去中心化,並繼承了以太坊主網的活性——這意味著資金可以直接從 Rollup 提出,同時由於都是通過主網排序,不同 Rollup 上的智能合約可以直接無縫交互,同時由於都是通過主網排序,從根本上消除資金和用戶群的孤島效應。
從這個角度看,Based Rollup 也是推倒以太坊 L2 高牆的重要一步,也有望恢復 L2 與 L2、L2 與 L1 之間的互操作性和可組合性,用戶將體驗到如同單一鏈的無縫交互,開發者可以構建高度互通的應用生態,以太坊的資金效率和網絡效應也能被最大化釋放。
而 Puffer 作為「以太坊去中心化基礎設施提供商」,也推出了自己基於 UniFi AVS 的 Based Rollup 開發堆棧——一方面通過 Puffer LRT 聚合再質押節點資源,降低節點參與門檻,提供去中心化排序器集群,另一方面 UniFi AVS 也可憑藉 TEE 硬件加速實現毫秒級交易確認延遲。
尤其是 Puffer 利用其 TEE-Multiprover 技術實現了與以太坊主網的原子可組合性(Atomic Composability)——在毫秒級別的低延遲之下,所有跨 L2-L1 的操作都可以貫穿在一筆交易之內,確保要麼完全成功,要麼完全失敗。
譬如用戶可以在同一筆交易中調用多個 Rollup 上的合約,完成跨鏈的複雜金融操作,同時避免中間狀態的不確定性,這就解鎖了諸如高效套利、閃電貸再融資以及即時清算等用例,為開發者和用戶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
Puffer UniFi 的生態重構價值
從產品角度來看,再質押只是 Puffer 的起點,Puffer 的最終使命是通過 Based Rollup 架構打破以太坊生態的碎片化現狀,而 Puffer LRT 和 UniFi AVS 分別為 UniFi 提供了完整的工具與技術支持—— L1 驗證 / 排序 / 再質押節點、預確認機制等。
在此基礎之上,Puffer 將 Puffer LRT 和 UniFi AVS 深度融入 Based Rollup 的開發堆棧,賦能開發者快速搭建互操作性強且具備高度去中心化特性的 Based Rollup 應用鏈,這不僅提供瞭解決現有 Rollup L2 瓶頸的有效路徑,還為開發者和項目方開闢了全新的協作和增長模式。
首先,基於 Puffer UniFi 的應用鏈架構摒棄了傳統中心化排序器的依賴,大大降低了開發者的運營負擔和技術成本:
其次,Puffer UniFi 允許開發者部署自己的應用鏈後直接捕獲由交易費用產生的部分價值(上圖中交易產生的 Congestion Fees),從而為生態構建了全新的激勵機制。
畢竟這些收益就是一份自留地,既可以用於補貼用戶和流動性激勵,也可以作為項目本身的收入來源,進一步支持生態內的營銷、引流和產品發展,這種經濟自主性使項目方能夠更靈活地平衡生態擴展和自身盈利目標,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在這種生態中,Rollup 之間不再是零和競爭,而是通過共享資源實現共贏,這意味著後發者也能借助已有的成熟用戶群體,低成本迅速打開推廣局面;同時這種經濟自主性,也有望激發一個個項目方 / 開發者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形成基於 UniFi 構建應用的自發生態,實現大規模的場景落地與採用破局。
結語
Based Rollup 是以太坊在擴展性、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三角中的一次動態再平衡。
所以 Rollup 的終局並非無限分叉的「孤島宇宙」,而是以以太坊主網為信任錨點,通過 Based Rollup 架構實現「多樣性中的統一性」。
而 Puffer UniFi 作為這一願景的工程化實踐,正在為開發者、用戶和整個以太坊生態提供一套兼顧效率、安全與協作的標準化工具集,未來隨著更多應用鏈的加入,一個無縫互聯、價值自由流動的 Web3 超級生態或將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