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世界的遊戲規則:派系、標籤與夢想的交織

Web3世界中的遊戲規則總是讓人驚嘆。曾經聽說某財庫項目的"廣告位"是可以購買的,方案是項目方認購一定數量的代幣,然後該項目負責人會將一部分投資用於購買對方項目代幣,剩餘部分則用於購買主流加密貨幣。當時我們覺得這種做法荒謬可笑,但當真有中介帶着提案找上門時,才發現自己才是那個不諳世事的人。

融資過程中的"拜碼頭"文化,讓許多初入行業的人感到困惑。2017年ICO時期,很多人天真地認爲,只要做好產品、在論壇上宣傳、設置ICO地址就足夠了。我們當時花費大量時間在社交平台上回答問題,努力開發產品。後來才意識到,還需要認識行業重要人物、尋找顧問、找機構背書、合作做市商和交易所等。加入某個陣營往往意味着要與另一方保持距離。

在這個宣稱要"重塑世界交易體系"的新領域,派系和站隊依然是不可避免的。有傳言稱,如果項目選擇在某個交易平台首發,可能會影響在其他平台的上市機會;如果得到某個社區的支持,可能會失去其他投資者的青睞;接受某家知名投資機構的投資,可能會影響其他投資方的決策。雖然這些"二選一"的情況仍然存在,但隨着行業的成熟和專業化,利益考量逐漸淡化了派系之爭。面對頭部平台的絕對優勢,其他平台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分享剩餘的市場機會。

人們習慣於給事物貼標籤,這在Web3領域表現得尤爲明顯。項目常常被按市值、行業、功能、投資方或發行渠道等進行分類。這些標籤幫助人們快速建立對項目的初步印象和預期。例如,獲得某知名投資機構支持的項目往往被認爲是優質項目,有上市預期的項目也會受到更多關注。這些標籤背後反映的是品牌溢價效應。

meme的傳播邏輯也類似,通常依托於一個知名的"敘事"或"IP"。這些標籤或名字本身就包含了豐富的信息,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和傳播。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討論和參與時,項目就更容易進入公衆視野。

人性使然,當少數人獲利時可能被忽視,但當越來越多人,尤其是有影響力的人士都在盈利並不斷宣傳時,大衆就會開始關注並嘗試參與。這種集體行爲往往會影響個人的理性判斷,導致情緒化和衝動的決策。

Web3就像一個充滿夢想的國度,人們都在尋找下一個機會。項目方則努力吸引投資者的注意力和資金。無論是鏈上活動的繁榮還是新的敘事出現,回歸價值始終是最終目標。然而,很多人總是希望能夠逆勢而上,經歷從懷疑到興奮,再到全身而退的循環。

我們所看到的機會,可能只是項目方希望我們看到的幻象,而財富效應則是吸引我們的誘餌。在這個不斷重復的循環中,我們似乎總是難以跳出這個圈子。

MEME-3.37%
IP-2.4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LowCapGemHuntervip
· 16小時前
投快递都得找关系
回復0
fren.ethvip
· 16小時前
割草韭菜的本质而已
回復0
假设性清算vip
· 16小時前
币圈从不缺 P2P 式爆雷 小心踩雷区
回復0
Layer2观察员vip
· 16小時前
所谓打通项目上下游,不过是链圈换皮的庞氏罢了
回復0
NFT深呼吸vip
· 16小時前
古早币圈内卷也很严重啊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