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RWA代幣化:36萬億港元機遇與挑戰並存

robot
摘要生成中

代幣化浪潮下的機遇與挑戰

近期,川普宣布發行個人模因幣$Trump,再次將全球投資者的目光吸引到加密市場。如果重返白宮,川普可能會開啓美國加密監管的新時代,推動更多機構投身加密創新浪潮。一位美國政策專家近期表示,這是美國準備領導該行業的信號,其他國家需要小心跟上步伐。

傳統機構參與度影響代幣化發展速度

代幣化正從概念走向落地,被稱爲"資產管理的第三次革命",預計未來五年將實現爆炸式增長。有研究機構預測,2025年非穩定幣類代幣化資產將突破300億美元。

作爲全球金融中心,香港也積極擁抱RWA代幣化浪潮。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RWA代幣化及數碼貨幣生態建設,金管局推出"數碼債券資助計劃",鼓勵資本市場採用代幣化技術。這些舉措表明香港希望通過代幣化重塑金融競爭力。

然而,目前推動全球代幣化創新的主要力量仍來自美國。以華爾街爲代表的美國傳統機構,正借助代幣化加速傳統金融資產與業務上鏈。多家知名金融機構正掀起第一波代幣化浪潮,並將影響力輻射全球。

相比之下,香港在代幣化領域尚未出現具備全球影響力的機構或項目。盡管政策推動積極,但香港傳統金融機構的參與度相對較低,對Web3行業仍保持謹慎態度,更多處於"觀望"狀態。這使得香港豐富的金融資源在代幣化創新中的潛力未能充分發揮。

香港傳統機構對代幣化的保守態度主要源於合規要求。合規雖然必要,但不應成爲創新的障礙。代幣化的核心不僅在於技術實現,更在於機構參與。傳統機構的參與度將很大程度決定代幣化市場的早期繁榮度。

在短期內難以改變現有模式的情況下,香港應通過更開放的代幣化沙盒機制,吸引更多傳統機構參與,開展具有創新性和市場潛力的前沿實踐。同時,可以將穩定幣、DLT等相關探索共同納入沙盒進行聯合試點,並鼓勵機構根據自身稟賦自由探索代幣化應用。

只有更多有資源、有資產的機構主動參與代幣化創新,香港才能在變革中佔據更多主動權,避免在與美國的競爭中被快速拉開差距。

聚焦標準化金融資產,擴大RWA市場規模

除了激發市場創新活力,香港還需要在代幣化資產層面明確發展重心。全球代幣化探索主要集中在標準化金融資產,而香港雖在基金和債券代幣化方面有所探索,但目前最受關注的卻是新能源、農產品等非金融資產的代幣化。這些探索雖有助於代幣化生態長期發展,但短期難以建立市場優勢。

不同資產的代幣化進程將存在明顯時間差:債券、基金等具有穩定回報且規模可觀的標準化金融資產是現階段最適合代幣化的資產類別。香港短期內應聚焦這些標準化金融資產,並充分發揮其作爲國際金融、貿易與航運中心的優勢,重點關注貿易與跨境相關場景中的代幣化應用,快速擴大RWA代幣化市場規模。

技術雖不是決定代幣化成敗的關鍵,但開放的技術體系更有助於創新。公鏈在全球流動性和開放性方面顯著優於其他技術體系,已成爲多數代幣化債券和基金的首選平台。在合規前提下,香港應更積極地探索公鏈上的代幣化應用與創新,逐步將其作爲重點方向。

RWA代幣化作爲兩種不同金融體系的融合產物,理想狀態是既讓現實資產加速向鏈上遷移,又不限制其價值只存在於鏈上,最終要服務和反饋現實。面對國際金融機構在代幣化領域的積極行動,香港的時間窗口並不多。如果能借助制度與市場優勢加速擁抱創新,在給予傳統機構更多創新空間的同時探索與監管合規的平衡,同時依靠內地所能提供的巨大資產支撐,香港必將在代幣化領域擁有絕對優勢,前景廣闊。有研究估計,香港潛在代幣化的資產規模已高達36萬億港元。

我們期待香港在2025年在RWA領域取得顯著進展。

RWA25.99%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5
  • 分享
留言
0/400
tokenomics_truthervip
· 9小時前
代币化离不开监管
回復0
GasFeeLadyvip
· 9小時前
香港真懂玩代币
回復0
DeFiCaffeinatorvip
· 9小時前
牛市即将开启
回復0
Sherlockervip
· 9小時前
香港终于开始搞事了
回復0
Hodl信仰者vip
· 9小時前
机遇已至需求真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