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確診”不等於找到了病因🍃
悟:確診並不代表找到了病因。
我們都知道,找不到病因治不好病,而病因大多數都在病人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或者是他的心態和人際關係當中。
而確診疾病的方式,是用各種的儀器去檢查,可是儀器根本不查你的生活和你的心態。所以確診只是給你身體的難受起了一個疾病的名字而已,藥物也只是對你的指標進行了控制。
如果你想徹底地恢復,不想讓疾病反復,那你一定要去改掉那個病因,調整病因。
所以你體檢,確診完以後的問診,也就是根據體檢報告和你身體的難受,進行對生活方式的追問,可是就因爲這個詢問的整個過程,需要幾十分鍾,或者是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幾次,才能完成,所以導致現代醫學下,沒有幾個醫生有耐心地去問你的病因。
總結,很多人錯誤地認爲,體檢完確診就是找到了病因,就能治好病,而實際上,確診只是給你的疾病起了個名字而已,真正的病因需要醫生問病人。
如果不找病因,疾病就無法徹底地恢復和康復。
作業:你如果是找到病因的受益者,請你用自己的案例來驗證這個規律。 #白宫加密报告发布#
医疗这么发达,健康到底归谁管?你得病的因,医生不知道,护士不知道,别人不知道,只有病人自己知道,为什么强调健康在生活里,不在医院里呢?医院是查病后治病的地方,不是给你管理健康的地方,一定要搞清楚!
举例思考,有人说我这个病是坐月子没坐好,落下的病根儿;
有人说: 晚上不吃饱吃撑,就饿的难受,结果呢半夜三更揉着胃,辗转反侧,胃胀难受呻吟,彻夜难眠,早上起来,症状有了,什么呢?眼睛胀,浮肿,口臭,口苦,口干没胃口吃早饭等等,请细品,这些现象有没有?记住这句话,“因果”当下报是小病,因果未来报是“大病”!
管“因”者内观,自悟自渡,管“果”者外观,烦恼痛苦!
医生在疾病中科学,而健康在生活中科学,所以谁管“果”没结果,谁管“因”能去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