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活動: #PTB创作大赛# 💥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PTB、CandyDrop 第77期或 Launchpool 活動 相關的原創內容,即有機會瓜分 5,000 PTB 獎勵!
CandyDrop 第77期:CandyDrop x PTB 👉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922
PTB Launchpool 火熱進行中: 👉https://www.gate.com/zh/announcements/article/46934
📅 活動時間:2025年9月10日 12:00 – 9月14日24:00 UTC +8
📌 參與方式:
發布原創內容,主題需與 PTB、CandyDrop 或 Launchpool 相關
內容不少於 80 字
帖子添加話題: #PTB创作大赛#
附上 CandyDrop 或 Launchpool 參與截圖
🏆 獎勵設置:
🥇 一等獎(1名):2,000 PTB
🥈 二等獎(3名):800 PTB/人
🥉 三等獎(2名):300 PTB/人
📄 注意事項: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或刷量
獲獎者需完成 Gate 廣場身分認證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 Gate 所有
InfoFi 已死 加密營銷的循環與困局
作者:Chilla 來源:X,@chilla_ct 翻譯:善歐巴,金色財經
“InfoFi”曾是一場革命。我們從“不公開 KOL 收費推廣”的時代,走到了“項目方公開激勵推廣”的時代。而現在,我們似乎又回到了起點,影響者們再次專注於不公開的推廣。
但我們難道沒有找到完美的模式嗎?太多人已經摸清了這個套路,盡管 Kaito(一家加密信息分析公司)或其他競爭對手升級了算法,但對於那些想通過寫幾個字快速賺錢的人來說,這已經成了最唾手可得的“果實”。
但如果說我們從“質量”轉向了“數量”,未免過於平庸。這種所謂的“質量”究竟何時存在過,仍然是個謎。
相反,正在改變的是作爲一家加密初創公司如何增長用戶的方式。
迄今爲止的加密營銷
如果你想讓你的品牌/項目獲得增長,你希望誰來爲你發聲?當然是那些:
但加密貨幣是一個封閉的系統,與 Web2 截然不同。Web2 的用戶羣體完全不同,且期待特定類型的營銷。而在加密領域,營銷和分發緊密交織,幾乎合二爲一。
遵循傳統市場規律的舊式營銷手段在這裏行不通。目標羣體過於小衆,“正常”的營銷方式在這裏不起作用。
在這個行業裏,你只能信任極少數人。而且他們甚至不是真人,而是匿名帳戶。你無法使用好萊塢明星(FTX 確實試過,效果還不賴),但我們還沒準備好。我們需要一些我們可以信賴的特定人物。
權威原則
你聽說過“權威原則”嗎?這是一種人類偏見,即“人們更傾向於信任一個名人、專家或被認可的人,因爲他們被認爲是可信、權威或值得效仿的”。簡而言之,這就是網紅營銷的工作原理。
最初,除了早期的比特幣信徒,這個行業(幾乎)完全由交易員構成。因此,2017 年週期的 KOL 主要是交易員,他們在加密推特(CT)上展示他們的策略。一旦他們積累了足夠的粉絲,交易所就開始與他們合作進行網紅營銷,因爲他們擁有強大的社區號召力。
隨後,加密推特(CT)不斷擴張,出現了 DeFi 等垂直領域。因此,KOL 的概念也隨之拓寬,包含了那些談論特定板塊的帳戶,比如 DePIN、人工智能、消費應用等等。新的初創公司開始從這個“人才庫”中尋找最忠實的用戶,通過最值得信賴的帳戶來傳播信息。
將“營銷”與“激勵”混爲一談
InfoFi 改變了一切。每個人都有話要說。但不再是單純爲了表達(不,實際上,對於 KOL 來說從未如此;他們總是有自己的激勵,但至少最初,很多人只是想寫下他們對加密貨幣的看法)。現在,通過外部的 Kaito 活動,關鍵詞都可以得到獎勵。內部營銷合作協議不再是必需的。
這一切聽起來是不是很美好?爲某個話題發聲就能得到報酬,就像童話一樣。不需要大量粉絲就能登上 @KaitoAI 的排行榜,這似乎降低了進入門檻。
但這一切也導致公司將營銷與激勵混爲一談。
實際上,如果少數值得信賴的人談論某件事,他們會鼓勵最終用戶去嘗試。但是,如果許多沒有強大品牌背書的人,在獎勵的承諾下談論某件事,那麼在大多數情況下,它會產生完全相反的效果。
Kaito 活動是在浪費錢(除非你知道如何利用它)
這與空投的概念類似。如果你的項目已經擁有良好的分發渠道、已經具備產品市場契合度(PMF)、已經有了用戶,那麼空投代幣可以作爲一種外部激勵,來獎勵那些已經具有內在價值的東西。但如果你的項目什麼都沒有,這種外部激勵將完全脫離項目本身,反而會導致項目更快地消亡。
同樣地,大多數 Kaito 活動通常是那些毫無目的的項目,在營銷失敗後的最後一道防線。它們選擇利用人類最基本的本能:快速賺錢。
而且,就像許多空投一樣,最終用戶反而成爲了被“空投”的對象,而不是空投的接受者。內容質量下降,數量增加,而討論的目的不再是爲了社區,而是爲了 Kaito 的算法,以期被其識別並獎勵寫作者。這對於想要成長的小帳戶來說,形成了一種僵局。它也阻礙了營銷的覆蓋面,因爲作爲潛在客戶,我不會想使用一個我看到所有帳戶都在提及,然後又很快遺忘的協議。
激勵機制沒有對齊。雖然一些擁有強大 TVL(總鎖定價值)和粉絲基礎的知名項目,確實很好地利用了這些“話癆”的數量優勢,但許多新的初創公司正在意識到,從質量角度看,這一切都不可持續。
除非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其背後的邏輯與空投類似。
成爲“CT 領袖”
這或許是這場“狂歡”的自然演變。爲什麼不將那些外部的影響者吸納到公司內部,通過賦予他們“CT 領袖”的身分來建立忠誠度呢?這比通過 Kaito 或私人合作協議進行幾次推廣要好得多。這種做法將 KOL 私有化,以實現增長目的,使公司更貼近加密推特(CT),展示出更強的統一性和長期一致性。
三種加密網紅營銷方式回顧
這三種營銷/增長方式並非互斥。一個項目完全可以使用這三種方式來擴大其影響力。但關鍵在於理解你的受衆並有明確的最終目標,同時識別團隊內部創始人主導的營銷潛力。
你是否有一個即將上線、擁有經驗豐富的團隊但缺乏社交媒體影響力的強大產品?那麼,一個好的舉措可能是將創始人主導的營銷工作外包給加密推特(CT)上的知名人物,以塑造品牌聲望並與整個生態系統建立聯繫。這基本上就是 @monad 通過 @intern 所做的事情。
然而,與此同時,如果你旨在爲一個特定事件(如 TGE)造勢或擴大現有受衆,Kaito 或 KOL 活動可以成爲一種選擇(盡管我個人不太喜歡這兩種方式)。正如前文所述,這些方式側重於數量。它們只有在項目本身已經具備質量基礎,只是需要更多聲音來傳遞時,才會有用。否則,這些活動不僅無用,還會適得其反。當然,除非你只想制造熱度,盡可能從社區中榨取價值。
結論
沒有什麼是非黑即白的,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擴張項目受衆沒有神奇的公式。你所能做的,就是清楚自己想要實現的目標,並了解你已經擁有的資源。同時,始終將質量作爲潛在的共識。
這就是爲什麼 InfoFi 這個概念本身正在失去價值。因爲它必須融入一個更大的理念,才能觸及所需的小衆羣體。你想要吸引巨鯨,但你卻在進行 Kaito 活動?那我得告訴你一個壞消息。如果你想讓散戶通過 Kaito 傳播信息,並且不介意潛在的激勵不對齊問題?那麼現在這更像是 KOL 營銷。
質量和數量是截然不同的。 只要知道你想優先考慮哪一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