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加密货币犯罪中期报告:被盗资金激增至21.7亿美元## 主要发现### 资金盗窃情况2025年上半年,加密货币服务遭受的资金盗窃总额已超过21.7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水平。其中一家交易平台遭受的15亿美元黑客攻击占据了主要部分,这也是加密货币史上最大规模的单次盗窃案。截至6月底,被盗资金总额比2022年同期高出17%。如果这一趋势持续,年底前服务类平台被盗资金可能突破40亿美元。个人钱包被盗在整体盗窃活动中的占比正在上升,2025年至今已占全部被盗资金的23.35%。攻击者越来越多地将目标转向个人用户。针对加密货币持有者的暴力或胁迫行为与比特币价格波动存在相关性,表明高价值时期更容易发生此类事件。### 地域分布2025年以来,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亚和韩国成为受害者集中地。从区域来看,东欧、中东和北非以及中亚和南亚在2024年上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受害者数量增长最快。不同地区被盗资产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反映了当地加密货币使用的基本模式。### 洗钱行为从服务平台和个人钱包窃取资金的洗钱行为存在差异。总体而言,针对服务平台的威胁行为者通常表现出更高的技术复杂性。洗钱者为转移资金往往支付超额费用,平均溢价从2021年的2.58倍上升至2025年的14.5倍。针对个人钱包的攻击者更倾向于将大量被盗资金保留在链上,而非立即洗钱。目前针对个人钱包的盗窃案中仍有85亿美元加密货币滞留链上,而服务端被盗资金为12.8亿美元。## 非法活动环境变化尽管加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2025年非法交易量仍有望达到或超过去年估计的510亿美元。一些重要交易所的关闭或受到监管审查,重塑了犯罪分子在生态中的资金流动方式。在这一变局中,资金盗窃成为2025年的首要问题。其他形式的非法活动同比表现参差不齐,而加密货币盗窃的激增不仅对生态参与者构成直接威胁,也为行业安全基础设施带来长期挑战。## 服务平台被盗资金激增2025年上半年服务平台被盗资金突破20亿美元大关,上升速度远超往年。若趋势延续,全年仅服务平台被盗资金就可能超过43亿美元。一家交易平台遭受的15亿美元黑客攻击占今年服务平台被盗资金的约69%。这次攻击的技术复杂性和规模凸显了国家支持的黑客在加密货币领域不断升级。## 个人钱包盗窃趋势个人钱包被盗在总损失中的占比持续增长。这可能反映以下因素:- 主流服务安全措施改进,迫使攻击者转向更易得手的个人目标- 个人加密货币持有者数量增长- 主流加密资产升值,提升个人钱包资金价值- 更复杂的个体定向技术发展按资产类型细分可发现:1. 比特币盗窃占相当大比例2. 存储比特币的个人钱包平均损失金额随时间增加3. 非比特币及非EVM链上的个体受害者数量正在上升这表明,虽然比特币持有者成为盗窃受害者的概率较低,但一旦受害,损失金额异常庞大。## 暴力犯罪趋势2025年通过暴力或胁迫手段获取受害者加密货币的"扳手攻击"数量有望达到历史次高年份的两倍。这些事件与比特币价格存在明显相关性,表明资产价值上涨可能诱发针对已知加密货币持有者的物理攻击。## 地域分布分析2025年至今,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亚和韩国位列人均受害数量最高国家;而东欧、中东和北非及中亚和南亚的受害者总量增长最快。按人均被盗金额排名,美国、日本和德国仍居前十,但阿联酋、智利、印度、立陶宛、伊朗、以色列和挪威的受害严重程度全球领先。## 洗钱行为分析个人钱包与服务端攻击的洗钱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服务端攻击者更多使用跨链桥和混币器,而个人钱包被盗资金更多流向代币智能合约、受制裁实体及中心化交易所。洗钱过程中,被盗资金操作者支付超额费用,且成本随时间剧烈波动。针对服务平台的攻击者通常支付更高溢价,可能反映其需快速转移大额资金的紧迫性。个人钱包被盗资金更多会滞留链上,可能反映攻击者对操作安全的信心,或模仿主流加密货币投资策略。## 预防与缓解策略服务提供商需要:- 建立全面的安全文化- 进行定期安全审计- 实施能识别社会工程攻击的员工筛查流程- 加强智能合约代码审计- 改进技术钱包基础设施,如实施多签热钱包个人用户需要:- 保护持币隐私,避免公开持仓- 警惕数字足迹和人身安全- 避免炫富- 不在社交媒体泄露持仓或交易动态- 实施基础安防协议- 考虑专业安保咨询(针对大额持有者)## 展望2025年加密货币被盗资金达到前所未有的高位。行业未来数月的应对或将决定犯罪趋势是持续恶化还是随防御体系成熟而趋于平稳。区块链分析为更有效的对策奠定基础。配备全面交易分析工具的执法部门能更高效追踪资金,服务商则可根据攻击模式实施针对性防御。加密货币行业正处于关键转折点。同样的透明性既助长了犯罪分析,也提供了更高效预防与执法工具。挑战在于如何快速部署这些能力以领先于持续进化的威胁。
2025年加密货币被盗激增至21.7亿美元 个人钱包成新目标
2025年加密货币犯罪中期报告:被盗资金激增至21.7亿美元
主要发现
资金盗窃情况
2025年上半年,加密货币服务遭受的资金盗窃总额已超过21.7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水平。其中一家交易平台遭受的15亿美元黑客攻击占据了主要部分,这也是加密货币史上最大规模的单次盗窃案。
截至6月底,被盗资金总额比2022年同期高出17%。如果这一趋势持续,年底前服务类平台被盗资金可能突破40亿美元。
个人钱包被盗在整体盗窃活动中的占比正在上升,2025年至今已占全部被盗资金的23.35%。攻击者越来越多地将目标转向个人用户。
针对加密货币持有者的暴力或胁迫行为与比特币价格波动存在相关性,表明高价值时期更容易发生此类事件。
地域分布
2025年以来,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亚和韩国成为受害者集中地。
从区域来看,东欧、中东和北非以及中亚和南亚在2024年上半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受害者数量增长最快。
不同地区被盗资产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可能反映了当地加密货币使用的基本模式。
洗钱行为
从服务平台和个人钱包窃取资金的洗钱行为存在差异。总体而言,针对服务平台的威胁行为者通常表现出更高的技术复杂性。
洗钱者为转移资金往往支付超额费用,平均溢价从2021年的2.58倍上升至2025年的14.5倍。
针对个人钱包的攻击者更倾向于将大量被盗资金保留在链上,而非立即洗钱。
目前针对个人钱包的盗窃案中仍有85亿美元加密货币滞留链上,而服务端被盗资金为12.8亿美元。
非法活动环境变化
尽管加密环境发生重大变化,2025年非法交易量仍有望达到或超过去年估计的510亿美元。一些重要交易所的关闭或受到监管审查,重塑了犯罪分子在生态中的资金流动方式。
在这一变局中,资金盗窃成为2025年的首要问题。其他形式的非法活动同比表现参差不齐,而加密货币盗窃的激增不仅对生态参与者构成直接威胁,也为行业安全基础设施带来长期挑战。
服务平台被盗资金激增
2025年上半年服务平台被盗资金突破20亿美元大关,上升速度远超往年。若趋势延续,全年仅服务平台被盗资金就可能超过43亿美元。
一家交易平台遭受的15亿美元黑客攻击占今年服务平台被盗资金的约69%。这次攻击的技术复杂性和规模凸显了国家支持的黑客在加密货币领域不断升级。
个人钱包盗窃趋势
个人钱包被盗在总损失中的占比持续增长。这可能反映以下因素:
按资产类型细分可发现:
这表明,虽然比特币持有者成为盗窃受害者的概率较低,但一旦受害,损失金额异常庞大。
暴力犯罪趋势
2025年通过暴力或胁迫手段获取受害者加密货币的"扳手攻击"数量有望达到历史次高年份的两倍。这些事件与比特币价格存在明显相关性,表明资产价值上涨可能诱发针对已知加密货币持有者的物理攻击。
地域分布分析
2025年至今,美国、德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印度尼西亚和韩国位列人均受害数量最高国家;而东欧、中东和北非及中亚和南亚的受害者总量增长最快。
按人均被盗金额排名,美国、日本和德国仍居前十,但阿联酋、智利、印度、立陶宛、伊朗、以色列和挪威的受害严重程度全球领先。
洗钱行为分析
个人钱包与服务端攻击的洗钱行为存在显著差异。服务端攻击者更多使用跨链桥和混币器,而个人钱包被盗资金更多流向代币智能合约、受制裁实体及中心化交易所。
洗钱过程中,被盗资金操作者支付超额费用,且成本随时间剧烈波动。针对服务平台的攻击者通常支付更高溢价,可能反映其需快速转移大额资金的紧迫性。
个人钱包被盗资金更多会滞留链上,可能反映攻击者对操作安全的信心,或模仿主流加密货币投资策略。
预防与缓解策略
服务提供商需要:
个人用户需要:
展望
2025年加密货币被盗资金达到前所未有的高位。行业未来数月的应对或将决定犯罪趋势是持续恶化还是随防御体系成熟而趋于平稳。
区块链分析为更有效的对策奠定基础。配备全面交易分析工具的执法部门能更高效追踪资金,服务商则可根据攻击模式实施针对性防御。
加密货币行业正处于关键转折点。同样的透明性既助长了犯罪分析,也提供了更高效预防与执法工具。挑战在于如何快速部署这些能力以领先于持续进化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