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算法做市的核心逻辑:如何利用项目方代币创造流动性和市场信心当项目方将代币交给做市商后,背后实际上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本文将揭示算法做市的核心逻辑,解析做市商如何利用项目方的代币来提供交易深度、稳定价格并增强市场信心。## 主要结论由于当前山寨币流动性普遍不足,在看涨期权模式下,做市商目前的最优策略是在获得项目方代币后立即出售。这可能会引发疑问:如果代币价格未来上涨,做市商是否需要高价回购?实际上,做市商采取这种策略的原因如下:1. 做市商奉行delta中性策略,不持有净头寸,目标是稳定获利而非投机。2. 看涨期权实际上限定了最高价格,控制了做市商的最大风险敞口。3. 此类做市合约通常为12-24个月,而大多数项目在上线时已达到巅峰,能存活一年以上的项目寥寥无几。4. 即使个别项目在1-2年后币价大涨,做市过程中的收益也足以弥补提前"卖飞"的损失。## 市场背景目前做市商常见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1. 租借做市机器人:项目方提供资金,做市商提供技术支持,收取管理费和分成。2. 主动做市:项目方提供代币,做市商提供资金做市并引导社区,主要目的是出售代币,之后与项目方分成。3. 看涨期权模式:项目方提供代币,做市商提供资金,但可在价格超过约定价格时低价行权购买。本文将重点讨论市场上最常见的看涨期权模式。## 看涨期权模式下的典型做市条款从delta中性做市商的角度,一般会给出如下合作条款(通常为12-24个月):中心化交易所做市义务:- 某交易平台:在±2%价格区间内,分别挂出10万美元买单和卖单。买卖价差控制在0.1%。- 其他交易平台:在±2%区间内,分别提供5万美元买卖单,价差控制在0.1%。去中心化交易所做市义务:- 在某DEX上提供100万美元的流动性资金池,其中50%为USDT,50%为项目代币。项目方提供资源:借给做市商300万枚代币(占总供应量2%,当前估值300万美元,全流通市值1.5亿美元)。当前代币市价为1美元。期权激励条款:- 如果价格>1.25美元,可以1.25美元的价格买入10万枚- 如果价格>1.50美元,可以1.50美元的价格买入10万枚 - 如果价格>2.00美元,可以2.00美元的价格买入10万枚如果市场价格未触及相应行权价,做市商可选择不行权。## 做市商的核心策略### 核心目标与原则1. 始终保持Delta中性:净头寸(现货+永续合约+流动性池+期权Delta)必须接近于零,完全对冲价格波动风险。2. 不承担方向性风险:盈利不依赖代币价格涨跌。3. 最大化非方向性收益:主要利润来源包括: - 中心化交易所的买卖价差 - 去中心化交易所流动性池的交易手续费 - 对冲场外期权实现的波动率套利 - 有利的资金费率### 初始设置与关键第一步:对冲这是整个策略中最关键的环节。行动取决于收到的资产和承担的义务,而非价格预测。资产与义务盘点:- 收到资产(同时也是负债):300万枚代币,未来需偿还- 做市义务部署: - 中心化交易所:20万枚代币(卖单)+20万USDT(买单) - 去中心化交易所:50万枚代币+50万USDT合计做市库存:70万枚代币合计做市所需USDT:70万初始净敞口计算:- USDT资金缺口:需立即筹集70万USDT提供买单流动性- 为获取USDT必须卖出的代币:至少70万枚(按1美元价格)- 重新计算净敞口: 初始300万枚代币 - 70万枚用作做市库存 - 70万枚卖出换取USDT 剩余160万枚为真正的净多头敞口初始对冲操作:立即在市场上卖出总计230万枚代币:- 70万枚换取做市所需的70万USDT - 160万枚对冲剩余无对冲头寸这样做的原因:1. 满足运营需求,获取必要的美元流动性2. 实现真正的Delta中性,不再有任何未对冲敞口3. 锁定风险,专注于从做市和波动率中盈利### 动态对冲:持续风险管理 初始对冲后,风险敞口会因做市活动和市场变化而不断变化,需要持续动态对冲:- 中心化交易所做市对冲:买单成交时买入代币(产生多头Delta),立即在永续合约市场做空等量。反之亦然。通过这种方式赚取0.1%价差,同时保持Delta中性。- 去中心化交易所流动性池对冲:持续计算流动性池的Delta(价格上涨时为负,下跌时为正),用永续合约进行反向对冲。### 期权策略:核心利润引擎这是整个交易中最精妙的部分,也是实现超额利润的关键。理解期权价值:- 正Delta:价格上涨,期权价值增加- 正Gamma:价格变动越剧烈,Delta变化速度越快,越有利对冲期权而非持有代币:- 初始对冲:计算三档期权在当前价格下的总Delta,在永续合约市场做空等量- Gamma套利: 1. 价格上涨:期权Delta增加,卖出永续合约重新实现中性 2. 价格下跌:期权Delta减少,买入永续合约回补,再次实现中性 通过持续对冲,自然实现"高卖低买",从市场波动中获利。行权价附近操作:- 当价格接近并超过行权价:相应期权变为实值,Delta迅速接近1- 行权决策:在期权到期时,如果价格高于行权价则行权- 执行:支付行权价获得代币,立即在现货市场卖出,同时平掉对冲空头仓位- 利润来源:行权价与市场价差额,以及整个过程中积累的Gamma套利收益## 结论与操作建议1. 初始代币处理:立即卖出230万枚代币,70万用于获取运营USDT,160万用于对冲剩余头寸。不持有任何未对冲头寸。2. 价格<1.25美元:不主动买卖非对冲性质的代币。持续进行做市、对冲和期权Gamma套利。利润来源于价差、费用和波动率。3. 价格>行权价:当价格显著高于行权价时,对冲引擎已建立相应空头头寸。行权变成无风险交割:低价从项目方买入代币,立即高价卖出,同时平掉对冲仓位。这个策略将复杂的做市协议分解为一系列可量化、可对冲、可盈利的风险中性操作。做市商的成功依赖于卓越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技术执行力,而非市场预测。理解这一点后,我们可以看到做市商并非故意打压价格,而是在现有机制和算法下,初期"卖出"代币、开空仓是局部最优解。这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而非恶意行为。市场是残酷的,看似最优惠、最低风险的条款往往都是精密计算的结果。当我们看不清风险点时,我们自身就成了风险点。让我们始终保持敬畏市场算法的心态,理性看待做市商的行为。
解密算法做市:从300万代币到Delta中性策略
算法做市的核心逻辑:如何利用项目方代币创造流动性和市场信心
当项目方将代币交给做市商后,背后实际上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操作。本文将揭示算法做市的核心逻辑,解析做市商如何利用项目方的代币来提供交易深度、稳定价格并增强市场信心。
主要结论
由于当前山寨币流动性普遍不足,在看涨期权模式下,做市商目前的最优策略是在获得项目方代币后立即出售。这可能会引发疑问:如果代币价格未来上涨,做市商是否需要高价回购?
实际上,做市商采取这种策略的原因如下:
做市商奉行delta中性策略,不持有净头寸,目标是稳定获利而非投机。
看涨期权实际上限定了最高价格,控制了做市商的最大风险敞口。
此类做市合约通常为12-24个月,而大多数项目在上线时已达到巅峰,能存活一年以上的项目寥寥无几。
即使个别项目在1-2年后币价大涨,做市过程中的收益也足以弥补提前"卖飞"的损失。
市场背景
目前做市商常见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三种:
租借做市机器人:项目方提供资金,做市商提供技术支持,收取管理费和分成。
主动做市:项目方提供代币,做市商提供资金做市并引导社区,主要目的是出售代币,之后与项目方分成。
看涨期权模式:项目方提供代币,做市商提供资金,但可在价格超过约定价格时低价行权购买。
本文将重点讨论市场上最常见的看涨期权模式。
看涨期权模式下的典型做市条款
从delta中性做市商的角度,一般会给出如下合作条款(通常为12-24个月):
中心化交易所做市义务:
去中心化交易所做市义务:
项目方提供资源:
借给做市商300万枚代币(占总供应量2%,当前估值300万美元,全流通市值1.5亿美元)。
当前代币市价为1美元。
期权激励条款:
如果市场价格未触及相应行权价,做市商可选择不行权。
做市商的核心策略
核心目标与原则
始终保持Delta中性:净头寸(现货+永续合约+流动性池+期权Delta)必须接近于零,完全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不承担方向性风险:盈利不依赖代币价格涨跌。
最大化非方向性收益:主要利润来源包括:
初始设置与关键第一步:对冲
这是整个策略中最关键的环节。行动取决于收到的资产和承担的义务,而非价格预测。
资产与义务盘点:
合计做市库存:70万枚代币 合计做市所需USDT:70万
初始净敞口计算:
初始对冲操作:
立即在市场上卖出总计230万枚代币:
这样做的原因:
动态对冲:持续风险管理
初始对冲后,风险敞口会因做市活动和市场变化而不断变化,需要持续动态对冲:
中心化交易所做市对冲:买单成交时买入代币(产生多头Delta),立即在永续合约市场做空等量。反之亦然。通过这种方式赚取0.1%价差,同时保持Delta中性。
去中心化交易所流动性池对冲:持续计算流动性池的Delta(价格上涨时为负,下跌时为正),用永续合约进行反向对冲。
期权策略:核心利润引擎
这是整个交易中最精妙的部分,也是实现超额利润的关键。
理解期权价值:
对冲期权而非持有代币:
通过持续对冲,自然实现"高卖低买",从市场波动中获利。
行权价附近操作:
结论与操作建议
初始代币处理:立即卖出230万枚代币,70万用于获取运营USDT,160万用于对冲剩余头寸。不持有任何未对冲头寸。
价格<1.25美元:不主动买卖非对冲性质的代币。持续进行做市、对冲和期权Gamma套利。利润来源于价差、费用和波动率。
价格>行权价:当价格显著高于行权价时,对冲引擎已建立相应空头头寸。行权变成无风险交割:低价从项目方买入代币,立即高价卖出,同时平掉对冲仓位。
这个策略将复杂的做市协议分解为一系列可量化、可对冲、可盈利的风险中性操作。做市商的成功依赖于卓越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技术执行力,而非市场预测。
理解这一点后,我们可以看到做市商并非故意打压价格,而是在现有机制和算法下,初期"卖出"代币、开空仓是局部最优解。这是权衡利弊后的理性选择,而非恶意行为。
市场是残酷的,看似最优惠、最低风险的条款往往都是精密计算的结果。当我们看不清风险点时,我们自身就成了风险点。
让我们始终保持敬畏市场算法的心态,理性看待做市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