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太坊的ZK终局:从世界计算机到可验证世界计算机以太坊工程师Sophia Gold最近发布的《交付L1 zkEVM #1:实时证明》博文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尽管这仅代表以太坊核心开发团队的技术构想,尚未正式进入EIP流程,但其释放的信号意义重大。该文章清晰展现了以太坊未来的核心发展蓝图:将零知识证明技术全面整合到Layer 1协议的各个层面。按照这一路线图,首要步骤是将各节点的EVM升级为zkEVM。这使得节点在执行交易和运行智能合约时,能同步生成相应的零知识证明,为验证节点提供验证依据。这是一场堪比"The Merge"的架构级变革,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以太坊在扩容、安全与经济模型上面临的多重挑战。那么,以太坊为何选择此时全面押注ZK技术?这一战略转向背后有何深层逻辑?它将如何重塑L1乃至整个L2生态?## 一、从"重新执行"到"证明验证"的范式转移以太坊的ZK化构想核心在于对共识验证机制的范式重塑。近期发布的L1 zkEVM路线图给出了明确的技术路径。当前模型下,新区块提议后,所有验证者节点须独立重新执行每笔交易,以验证最终状态根的正确性。这是资源密集型的过程,也是限制以太坊L1吞吐量的主要瓶颈。未来模型中,区块构建者在生成区块时会同时生成一个简洁的ZK有效性证明。其他验证者接收到区块和证明后,只需验证这份密码学证明,无需重新执行交易。由于验证ZK证明的计算成本远低于重新执行交易,且验证时间与交易数量几乎无关,这使得以太坊可以在不大幅提高验证者硬件门槛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区块Gas上限以容纳更多交易。未来的以太坊L1在架构上将非常类似于一个巨大的、原生的ZK-Rollup,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ZK应用"。## 二、以太坊为何必须"全面ZK化"?以太坊全面拥抱零知识证明技术,是基于对其经济模型、竞争环境和未来市场需求的深度思考而制定的重大战略转型。首先,这是对"以L2为中心"经济模型的重要修正。EIP-4844引入blob机制后,虽然成功降低了Layer 2的交易成本,但也严重削弱了Layer 1的价值捕获能力。通过将EVM升级为zkEVM,验证节点可以从耗时的"重新执行"模式转向高效的"验证"模式,显著降低L1延迟并提升吞吐量。这将重新吸引高价值交易,增加L1手续费收入,重新激活EIP-1559的销毁机制,实现L1与L2经济关系的再平衡。其次,这是应对高性能公链竞争的非对称策略。面对Solana、Sui等新一代高性能L1的强劲表现,以太坊选择了一条独特的竞争路径。它没有通过牺牲去中心化程度来追求性能提升,而是利用ZK技术,在保持其百万级验证者网络这一核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将验证工作从"昂贵的重放"转变为"廉价的验证"来实现性能飞跃。最后,这是为迎接RWA与机构金融浪潮的前瞻性布局。随着贝莱德、富兰克林邓普顿等金融巨头的入场,对底层公链在性能、安全、隐私和合规方面提出了史无前例的严格要求。ZK技术提供的密码学级别最终性,以及在不泄露敏感数据的前提下证明合规性的能力,完美契合了机构金融的核心需求。如果zkEVM升级能够如愿提升吞吐量,那么原生集成ZK技术的以太坊生态将实现"性能、安全、稳定"兼得,成为承接RWA浪潮的理想全球结算层。## 三、ZK终局在行动以太坊的ZK终局早就显露端倪。早在2025年4月,Vitalik Buterin就提出了用对ZK更友好的RISC-V指令集架构替代现有EVM的构想。2025年6月的柏林工作坊上,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Justin Drake明确宣布,以太坊在L1扩容上将"全面押注ZK"。历史上阻碍ZK技术实战应用的各项困难正在被逐一攻克。在证明速度方面,得益于新一代证明算法和硬件加速技术的发展,ZK证明生成时间被大幅缩短。在兼容性方面,多个zkEVM项目已能实现接近完美的EVM等效性,从根本上消除了与ORU在开发者体验上的差距。## 四、ROLLUP生态转型以太坊L1的全面ZK化将从根本上重塑Layer 2的竞争格局。"原生Rollup"(Native Rollup)的提出将为ZK Rollup带来安全性的根本性提升、真正的EVM等效性和前向兼容,以及显著的成本效益改善。相比之下,L1的ZK化对Optimistic Rollup构成了生存级别的挑战。然而,领先的ORU项目方并未选择对抗,而是积极适应。Optimism展现了明确的ZK转向战略,其OP Stack从设计之初就强调模块化,允许替换证明系统等核心组件。Arbitrum则采用了更为务实的混合路线,在其技术路线图中提出"ZK+Optimistic混合证明"的研发方向。## 五、系统性影响这场变革的影响将是系统性的,贯穿性能、去中心化和经济模型。在性能方面,以太坊有望将区块Gas上限提升10倍乃至100倍,使L1+L2的总TPS达到10,000以上。在经济分工方面,L1的ZK化将催生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包括证明者和验证者两个主要角色。这种设计通过将计算密集型任务集中化,同时保持验证的广泛去中心化,从而解决了扩容与去中心化之间的矛盾。在ETH价值捕获方面,更强大的L1能够承载更多高价值交易,直接推高交易手续费,增加ETH的销毁量,这对于稳定ETH价格至关重要。此外,L1的ZK化愿景与Danksharding路线图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以太坊的"双轮驱动"扩容战略。## 结语:迈向可验证的世界计算机以太坊向全面ZK化的战略转型,是其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决定性时刻。它深刻确认了以太坊作为全球最终结算层的角色,为"不可能三角"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解法,优化了ETH的经济模型,并引领整个L2生态走向成熟。以太坊正在从一个"世界计算机",进化为一个"可验证的世界计算机"。通过将密码学真理深度嵌入其核心,以太坊不仅在为自身的未来铺路,也在为整个去中心化世界的未来,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信和可扩展的基础。ZK终局,正是以太坊对这一未来最坚定的承诺。
以太坊ZK终局:从世界计算机到可验证世界计算机的进化
以太坊的ZK终局:从世界计算机到可验证世界计算机
以太坊工程师Sophia Gold最近发布的《交付L1 zkEVM #1:实时证明》博文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尽管这仅代表以太坊核心开发团队的技术构想,尚未正式进入EIP流程,但其释放的信号意义重大。
该文章清晰展现了以太坊未来的核心发展蓝图:将零知识证明技术全面整合到Layer 1协议的各个层面。按照这一路线图,首要步骤是将各节点的EVM升级为zkEVM。这使得节点在执行交易和运行智能合约时,能同步生成相应的零知识证明,为验证节点提供验证依据。
这是一场堪比"The Merge"的架构级变革,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以太坊在扩容、安全与经济模型上面临的多重挑战。那么,以太坊为何选择此时全面押注ZK技术?这一战略转向背后有何深层逻辑?它将如何重塑L1乃至整个L2生态?
一、从"重新执行"到"证明验证"的范式转移
以太坊的ZK化构想核心在于对共识验证机制的范式重塑。近期发布的L1 zkEVM路线图给出了明确的技术路径。
当前模型下,新区块提议后,所有验证者节点须独立重新执行每笔交易,以验证最终状态根的正确性。这是资源密集型的过程,也是限制以太坊L1吞吐量的主要瓶颈。
未来模型中,区块构建者在生成区块时会同时生成一个简洁的ZK有效性证明。其他验证者接收到区块和证明后,只需验证这份密码学证明,无需重新执行交易。由于验证ZK证明的计算成本远低于重新执行交易,且验证时间与交易数量几乎无关,这使得以太坊可以在不大幅提高验证者硬件门槛的前提下,显著提升区块Gas上限以容纳更多交易。
未来的以太坊L1在架构上将非常类似于一个巨大的、原生的ZK-Rollup,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ZK应用"。
二、以太坊为何必须"全面ZK化"?
以太坊全面拥抱零知识证明技术,是基于对其经济模型、竞争环境和未来市场需求的深度思考而制定的重大战略转型。
首先,这是对"以L2为中心"经济模型的重要修正。EIP-4844引入blob机制后,虽然成功降低了Layer 2的交易成本,但也严重削弱了Layer 1的价值捕获能力。通过将EVM升级为zkEVM,验证节点可以从耗时的"重新执行"模式转向高效的"验证"模式,显著降低L1延迟并提升吞吐量。这将重新吸引高价值交易,增加L1手续费收入,重新激活EIP-1559的销毁机制,实现L1与L2经济关系的再平衡。
其次,这是应对高性能公链竞争的非对称策略。面对Solana、Sui等新一代高性能L1的强劲表现,以太坊选择了一条独特的竞争路径。它没有通过牺牲去中心化程度来追求性能提升,而是利用ZK技术,在保持其百万级验证者网络这一核心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将验证工作从"昂贵的重放"转变为"廉价的验证"来实现性能飞跃。
最后,这是为迎接RWA与机构金融浪潮的前瞻性布局。随着贝莱德、富兰克林邓普顿等金融巨头的入场,对底层公链在性能、安全、隐私和合规方面提出了史无前例的严格要求。ZK技术提供的密码学级别最终性,以及在不泄露敏感数据的前提下证明合规性的能力,完美契合了机构金融的核心需求。如果zkEVM升级能够如愿提升吞吐量,那么原生集成ZK技术的以太坊生态将实现"性能、安全、稳定"兼得,成为承接RWA浪潮的理想全球结算层。
三、ZK终局在行动
以太坊的ZK终局早就显露端倪。早在2025年4月,Vitalik Buterin就提出了用对ZK更友好的RISC-V指令集架构替代现有EVM的构想。2025年6月的柏林工作坊上,以太坊基金会研究员Justin Drake明确宣布,以太坊在L1扩容上将"全面押注ZK"。
历史上阻碍ZK技术实战应用的各项困难正在被逐一攻克。在证明速度方面,得益于新一代证明算法和硬件加速技术的发展,ZK证明生成时间被大幅缩短。在兼容性方面,多个zkEVM项目已能实现接近完美的EVM等效性,从根本上消除了与ORU在开发者体验上的差距。
四、ROLLUP生态转型
以太坊L1的全面ZK化将从根本上重塑Layer 2的竞争格局。"原生Rollup"(Native Rollup)的提出将为ZK Rollup带来安全性的根本性提升、真正的EVM等效性和前向兼容,以及显著的成本效益改善。
相比之下,L1的ZK化对Optimistic Rollup构成了生存级别的挑战。然而,领先的ORU项目方并未选择对抗,而是积极适应。Optimism展现了明确的ZK转向战略,其OP Stack从设计之初就强调模块化,允许替换证明系统等核心组件。Arbitrum则采用了更为务实的混合路线,在其技术路线图中提出"ZK+Optimistic混合证明"的研发方向。
五、系统性影响
这场变革的影响将是系统性的,贯穿性能、去中心化和经济模型。
在性能方面,以太坊有望将区块Gas上限提升10倍乃至100倍,使L1+L2的总TPS达到10,000以上。
在经济分工方面,L1的ZK化将催生一个新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包括证明者和验证者两个主要角色。这种设计通过将计算密集型任务集中化,同时保持验证的广泛去中心化,从而解决了扩容与去中心化之间的矛盾。
在ETH价值捕获方面,更强大的L1能够承载更多高价值交易,直接推高交易手续费,增加ETH的销毁量,这对于稳定ETH价格至关重要。
此外,L1的ZK化愿景与Danksharding路线图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以太坊的"双轮驱动"扩容战略。
结语:迈向可验证的世界计算机
以太坊向全面ZK化的战略转型,是其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决定性时刻。它深刻确认了以太坊作为全球最终结算层的角色,为"不可能三角"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解法,优化了ETH的经济模型,并引领整个L2生态走向成熟。
以太坊正在从一个"世界计算机",进化为一个"可验证的世界计算机"。通过将密码学真理深度嵌入其核心,以太坊不仅在为自身的未来铺路,也在为整个去中心化世界的未来,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可信和可扩展的基础。ZK终局,正是以太坊对这一未来最坚定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