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onsensus 2025: 香港Web3的政策与生态变革近万名业内人士齐聚香港会展中心,参加全球顶级Web3峰会Consensus首次在亚洲举办的盛会。香港之所以被选为举办地,不仅因其是金融创新的试验田,更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从绿色债券代币化到港元稳定币监管沙盒,从实物资产(RWA)生态到去中心化人工智能,香港正以创新政策为引擎,推动Web3从技术实验迈向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 一、有序探索Web3合规边界可靠且适用性强的监管框架是香港Web3生态发展的基石。自2022年底政策宣言发布以来,香港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促进虚拟资产生态在安全合规的边界内自主发展。通过制定涵盖虚拟资产交易所、稳定币发行商、托管服务商和场外交易活动的综合监管框架,香港为金融市场的价值互通和长期创新奠定了基础。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可信度,也持续吸引资本与企业流入。截至2024年底,香港数码港已汇聚近300家Web3企业,累积融资规模超4亿港元。然而,全球Web3格局在过去两年已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加密监管态势明显改善,此前持续多年的高压处罚监管模式正在消失,新加坡、迪拜等地区也持续释放加密友好信号。在全球Web3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香港如何把握这场创新浪潮成为关键问题。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Consensus大会上强调,"塑造未来金融格局的第二个趋势便是将Web3创新融入实体经济。"尽管加密资产市场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规模占比不到1%,但其高速扩张速度以及与主流金融资产相关性不断提高,导致其风险已经不容忽视。香港与美国在很多时间节点上看似殊途,实则同归:均在保持创新活动的同时,防范这个新类别资产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 二、港元稳定币:香港的"金融"野心稳定币是本次Consensus大会的热议话题,也是近两年来香港持续关注和投入的重点领域。多家金融机构正计划在新监管制度下申请牌照,发行与港元挂钩的稳定币。尽管无法确定港元稳定币在美元稳定币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环境中最终能分得多少蛋糕,但于香港而言,发展港元稳定币是把握Web3发展主动权和抢占未来金融先机的必然选择。稳定币是构建虚拟与现实世界连接通道的基础设施,也是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核心纽带,并可能成为广泛接受的支付工具。现阶段非美元资产支持的稳定币短期内难以与美元稳定币相抗衡,但通过机制创新(如生息稳定币)和应用创新(如RWA),港元稳定币有望避免与美元稳定币直接竞争,进而吸引更多元的机构与用户参与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港元稳定币与数码港元有所不同。尽管两者短期内可能存在潜在竞争,但未来有望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港元稳定币在虚拟资产市场内的利用率、扩张性和友好度将远胜数码港元,而数码港元则将在价值支撑和可靠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RWA代币化:从概念到千亿市场的裂变RWA(实物资产)代币化无疑是本届Consensus的最热概念。某大型金融机构的数字资产负责人在"机构投资峰会"上断言:"RWA代币化不是趋势,而是必然。"这揭示了当前传统金融巨头的普遍战略转向。香港已经在积极拥抱RWA代币化浪潮。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推动RWA代币化及数码货币生态建设,香港金管局则推出"数码债券资助计划",以鼓励资本市场采用代币化技术。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出席Consensus大会时也表示,香港正考虑推动黄金代币化。然而,现阶段代币化叙事的主动权并不在Web3,而更多取决于传统机构是否有足够的动力改变现状,将手中掌握的资产上链和代币化。这对传统机构而言并不容易,因为新技术创造的增量价值可能不足以抵消高额成本。随着全球金融中心加速布局代币化市场,香港迫切需要更多有资源、有资产的机构主动参与代币化创新,才能在变革中占据更多主动权。香港短期内应聚焦最适合代币化的标准化金融资产,并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所拥有的地理与制度优势,重点关注贸易与跨境相关场景中的代币化应用,快速做大香港的RWA代币化市场规模。## 四、ETF与OTC:资金通道的"明暗交锋"2024年香港Web3发展的另一关键举措是推出虚拟资产现货ETF。从2023年年底明确接受相关申请,到2024年4月底正式批准6只虚拟资产现货ETF在港交所上市,前后不过百余天,体现了香港监管部门的"速度"与"效率"。截至2024年年底,香港比特币现货ETF总资管规模已超过30亿港元,占香港ETF市场总体量的0.66%。香港虚拟资产现货ETF的主要优势在于支持实物申赎和率先推出以太坊现货ETF,但这些并未带来持续增量。尽管实物申购的ETF份额在首次发行规模占比中超过50%,但受宏观预期影响,比特币持币群体并不愿轻易释放手里的流动性。而以太坊现货ETF则因不支持质押而影响投资者的热情。除ETF通道外,香港还逐步形成了"持牌交易所-合规OTC-银行"的三层资金网络。现阶段流动性的焦点在场外。目前香港OTC市场每年处理的交易量高达近百亿美元,不仅吸引来自全球的年轻投资者,对中高年龄段的参与者同样具有吸引力。近年来香港OTC市场还吸引到众多国际贸易与跨境支付领域的用户与机构关注,成为香港汇集全球资金的又一重要通道。港政正考虑将OTC纳入监管范畴,虽然短期内可能对交易活跃度产生影响,但长期来看可以帮助香港吸引更多合规资金的涌入,同时也帮助香港在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之外,增加另一条资金自由流动的通道。未来,安全且合规的OTC市场不仅能帮助香港市场改善流动性,还可能成为加密市场和Web3生态连接现实流动性市场的重要渠道。
Consensus 2025:香港Web3生态崛起 政策创新引领全球变革
Consensus 2025: 香港Web3的政策与生态变革
近万名业内人士齐聚香港会展中心,参加全球顶级Web3峰会Consensus首次在亚洲举办的盛会。香港之所以被选为举办地,不仅因其是金融创新的试验田,更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从绿色债券代币化到港元稳定币监管沙盒,从实物资产(RWA)生态到去中心化人工智能,香港正以创新政策为引擎,推动Web3从技术实验迈向与现实世界的深度融合。
一、有序探索Web3合规边界
可靠且适用性强的监管框架是香港Web3生态发展的基石。自2022年底政策宣言发布以来,香港不断完善监管制度,促进虚拟资产生态在安全合规的边界内自主发展。通过制定涵盖虚拟资产交易所、稳定币发行商、托管服务商和场外交易活动的综合监管框架,香港为金融市场的价值互通和长期创新奠定了基础。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可信度,也持续吸引资本与企业流入。截至2024年底,香港数码港已汇聚近300家Web3企业,累积融资规模超4亿港元。
然而,全球Web3格局在过去两年已发生巨大变化。美国加密监管态势明显改善,此前持续多年的高压处罚监管模式正在消失,新加坡、迪拜等地区也持续释放加密友好信号。在全球Web3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香港如何把握这场创新浪潮成为关键问题。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在Consensus大会上强调,"塑造未来金融格局的第二个趋势便是将Web3创新融入实体经济。"尽管加密资产市场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规模占比不到1%,但其高速扩张速度以及与主流金融资产相关性不断提高,导致其风险已经不容忽视。香港与美国在很多时间节点上看似殊途,实则同归:均在保持创新活动的同时,防范这个新类别资产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
二、港元稳定币:香港的"金融"野心
稳定币是本次Consensus大会的热议话题,也是近两年来香港持续关注和投入的重点领域。多家金融机构正计划在新监管制度下申请牌照,发行与港元挂钩的稳定币。
尽管无法确定港元稳定币在美元稳定币占据绝对市场份额的环境中最终能分得多少蛋糕,但于香港而言,发展港元稳定币是把握Web3发展主动权和抢占未来金融先机的必然选择。稳定币是构建虚拟与现实世界连接通道的基础设施,也是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世界的核心纽带,并可能成为广泛接受的支付工具。
现阶段非美元资产支持的稳定币短期内难以与美元稳定币相抗衡,但通过机制创新(如生息稳定币)和应用创新(如RWA),港元稳定币有望避免与美元稳定币直接竞争,进而吸引更多元的机构与用户参与其中。
需要注意的是,港元稳定币与数码港元有所不同。尽管两者短期内可能存在潜在竞争,但未来有望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港元稳定币在虚拟资产市场内的利用率、扩张性和友好度将远胜数码港元,而数码港元则将在价值支撑和可靠性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三、RWA代币化:从概念到千亿市场的裂变
RWA(实物资产)代币化无疑是本届Consensus的最热概念。某大型金融机构的数字资产负责人在"机构投资峰会"上断言:"RWA代币化不是趋势,而是必然。"这揭示了当前传统金融巨头的普遍战略转向。
香港已经在积极拥抱RWA代币化浪潮。2024年施政报告提出推动RWA代币化及数码货币生态建设,香港金管局则推出"数码债券资助计划",以鼓励资本市场采用代币化技术。香港特区政府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许正宇出席Consensus大会时也表示,香港正考虑推动黄金代币化。
然而,现阶段代币化叙事的主动权并不在Web3,而更多取决于传统机构是否有足够的动力改变现状,将手中掌握的资产上链和代币化。这对传统机构而言并不容易,因为新技术创造的增量价值可能不足以抵消高额成本。随着全球金融中心加速布局代币化市场,香港迫切需要更多有资源、有资产的机构主动参与代币化创新,才能在变革中占据更多主动权。
香港短期内应聚焦最适合代币化的标准化金融资产,并充分发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贸易与航运中心所拥有的地理与制度优势,重点关注贸易与跨境相关场景中的代币化应用,快速做大香港的RWA代币化市场规模。
四、ETF与OTC:资金通道的"明暗交锋"
2024年香港Web3发展的另一关键举措是推出虚拟资产现货ETF。从2023年年底明确接受相关申请,到2024年4月底正式批准6只虚拟资产现货ETF在港交所上市,前后不过百余天,体现了香港监管部门的"速度"与"效率"。截至2024年年底,香港比特币现货ETF总资管规模已超过30亿港元,占香港ETF市场总体量的0.66%。
香港虚拟资产现货ETF的主要优势在于支持实物申赎和率先推出以太坊现货ETF,但这些并未带来持续增量。尽管实物申购的ETF份额在首次发行规模占比中超过50%,但受宏观预期影响,比特币持币群体并不愿轻易释放手里的流动性。而以太坊现货ETF则因不支持质押而影响投资者的热情。
除ETF通道外,香港还逐步形成了"持牌交易所-合规OTC-银行"的三层资金网络。现阶段流动性的焦点在场外。目前香港OTC市场每年处理的交易量高达近百亿美元,不仅吸引来自全球的年轻投资者,对中高年龄段的参与者同样具有吸引力。近年来香港OTC市场还吸引到众多国际贸易与跨境支付领域的用户与机构关注,成为香港汇集全球资金的又一重要通道。
港政正考虑将OTC纳入监管范畴,虽然短期内可能对交易活跃度产生影响,但长期来看可以帮助香港吸引更多合规资金的涌入,同时也帮助香港在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之外,增加另一条资金自由流动的通道。未来,安全且合规的OTC市场不仅能帮助香港市场改善流动性,还可能成为加密市场和Web3生态连接现实流动性市场的重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