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我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22年去世1041万人、23年1110万,去年呢
原创
恶魔先生king
神明未满
2025年08月07日 00:01
中国香港
4人
我国将迎来人口死亡高峰?22年去世1041万人、23年1110万,去年呢
过去几十年,中国人口一直在涨,大家都习惯了“人越来越多”。可 2022 年开始,情况变了。死亡人数第一次突破千万,2023 年更是到了 1110 万,而出生人口却连年下降。这让很多人心头一紧:是不是死亡高峰要来了?
去年,死亡人数确实比 2023 年略少,但出生人口才刚多出 52 万。有人松了口气,可真能乐观吗?要看清现实,就得翻翻历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经历了第一波婴儿潮。那时国家刚站起来,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生孩子就像是给家添希望。于是那几年出生的人数,直接拉高了人口基数。如今,这批人七八十岁了。即便医疗条件比过去好得多,可生命总有尽头。这一拨老人集中进入生命终点,是自然规律,不是意外。
死亡人数多,其实就是这股“时间洪流”在推人往前走。日本早就经历过类似阶段,平均寿命接近 87 岁,养老压力山大,退休年龄直接拉到 75 岁。他们靠延迟退休、提高劳动参与率硬生生顶住了。中国也会走上类似的路。
让人真正焦虑的,不是老年人离开,而是年轻人太少。近几年结婚率、出生率跌得厉害,年轻人不愿生,不敢生,能生的越来越少。韩国已经是前车之鉴,政府花大价钱补贴生育,可年轻人宁可养宠物也不生娃。中国的年轻人也在算账,教育、医疗、住房、养老,一摊开,压力山大。于是,很多人选择“先躺平,再说”。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中国会在 2030 年后真正迎来死亡高峰。那时候不仅老人多走了,年轻人补不上来,劳动力缺口会越来越大。到 2050 年,国内总人口可能降到 13 亿左右,劳动力人口或只有 6 亿。数字冰冷,但冲击巨大——经济活力、养老体系、社会结构都会被撼动。
看到这,很多人会愤怒: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过去几十年拼命发展,换来的是高房价、高教育成本、年轻人不敢生孩子?现实就是这样残酷。你可以骂现实不公平,但没法改变人口规律。因为这不是某个人的错,而是整个社会长期结构的问题。
但愤怒过后要清醒:死亡高峰不可避免,关键是如何面对。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老龄化并不等于衰退,只要产业转型、社会保障跟得上,人口少也能活得好。德国、北欧国家早就证明了这一点。问题不在于人口多少,而在于质量、效率和制度。
国家其实也在动手。生育补贴、延长产假、无痛分娩纳入医保、教育减负、买房优惠,这些政策就是为了降低年轻家庭的负担。养老体系也在升级,更多机构养老、医养结合、居家照护逐步落地。只是,这些措施需要时间见效。
对普通人来说,也得调整心态。别等死亡高峰来了才慌张,要提前准备。年轻人要有危机意识,养老储蓄、健康管理尽早规划。中老年人更该明白:身体健康就是家庭的第一保险,别等病拖垮了家。
死亡高峰不是末日,而是必经的过程。一个社会的成熟,不是避免死亡,而是平静面对、积极应对。我们需要的不是恐慌,而是行动。
现在就做点事:关心自己的身体,支持年轻一代敢结婚敢生娃,关注政策变化,用脚投票推动社会进步。因为一个国家的未来,不是靠喊口号,而是靠每个人的行动撑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