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允许虚拟资产ETF质押 打造Web3金融新生态

香港开放虚拟资产ETF质押,打造Web3金融新格局

近日,香港证监会发布重要通函,正式允许虚拟资产现货ETF在严格监管下参与链上质押活动。同时,放宽了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相关限制,允许持牌平台向客户提供质押服务。这一举措是继批准虚拟资产ETF上市交易后,香港在合规Web3金融体系探索中的又一重要突破,不仅有望提升香港虚拟资产生态的吸引力,更是首次将传统金融产品与链上经济的原生机制相结合,为全球虚拟资产监管与金融创新提供了极具示范意义的范本。

质押机制引入传统金融体系

质押已成为虚拟资产生态中最重要的链上经济活动之一,尤其对采用权益证明(PoS)共识机制的公链而言,它不仅维系网络安全与正常运作,还是机构和用户获取链上收益的主要渠道。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初,以太坊网络中已有超过3400万枚ETH被质押,占其总供应量的28.03%;其他项目如Cardano和Solana的质押率也长期维持在70%以上,显示出质押作为链上收益机制的强大市场共识基础。

香港此次允许虚拟资产现货ETF参与链上质押,释放出两个重要信号:一是认可质押作为公链生态中获取网络激励的核心机制,具备合理经济逻辑;二是监管机构对虚拟资产及Web3生态的技术理解与风险掌控能力日益成熟。

为确保风险可控,通函规定现货ETF参与质押必须通过持牌交易平台和授权机构操作和托管质押资产,并设定质押比例上限以管理流动性风险,确保资产独立性与安全性。ETF管理人还需全面披露质押运作机制、收益计算模型、潜在风险及质押比例上限等关键信息,以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与资产权益。

同时,证监会修订了此前对交易平台的相关限制,明确允许交易平台向客户提供质押服务。这不仅拓展了交易平台的服务边界,使持牌平台能提供增值服务以提升用户粘性和交易量,更为现货ETF参与质押提供了可信赖的合规执行环境。

质押引入的影响与前景

对虚拟资产现货ETF而言,质押本质上是对底层资产的"再利用",能在不影响ETF份额结构的前提下创造额外收益,为更多用户与机构提供合规的"链上收益通道"。质押机制的引入将大幅提升虚拟资产现货ETF产品的吸引力和规模,使其不再只是价格走势的被动跟踪器,而成为具备主动收益功能的"链上权益凭证"。

预计未来6至12个月内,随着质押机制逐步落地,香港虚拟资产现货ETF管理规模有望实现结构性增长。质押收益的分成机制将拓宽基金管理人与托管机构的收益结构,激励更多市场参与方在合规框架下设计创新产品结构,进一步增强香港虚拟资产相关产品的差异化和竞争力。

此外,由于质押操作对资产安全与技术稳定性要求较高,潜在的合规质押需求将推动香港加快虚拟资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更成熟和完备的Web3生态体系。

构建Web3金融生态闭环

香港开放ETF质押是构建Web3金融生态闭环的重要一步。自确立VASP发牌机制、允许零售投资者参与交易以来,香港虚拟资产市场的合规架构逐步成型。此次引入链上质押机制,正是将DeFi原生功能纳入传统金融的首次尝试,为链上金融与传统资本市场之间建立起制度化、可持续的收益联动桥梁。

在全球监管博弈背景下,香港的政策落地具有前瞻示范效应。通过托管隔离、比例上限、风险披露等措施,香港探索出一套可行的审慎监管模型,为其他司法辖区提供了有力参考。

未来,随着更多ETF管理人提交质押计划、更多交易平台上线合规质押服务,香港将构建起收益更丰富、结构更合理、制度更完备的虚拟资产金融产品体系,推动虚拟资产从"可交易"走向"可配置""可增值"的全新阶段,以满足投资者的多元需求并支持香港虚拟资产生态的持续发展。

ETH5.22%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评论
  • 分享
评论
0/400
暂无评论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