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构投资、代币化股票与流动性变革:VanEck投资经理展望加密市场未来在经历多轮牛熊周期后,VanEck的投资组合经理Pranav Kanade无疑是观察机构资金流向的最佳视角之一。他近期在一次深度访谈中揭示了机构投资者的策略转变、流动性代币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以及对即将到来的代币化股票浪潮的前瞻性思考,特别是在2022年市场调整后,机构如何重新审视其在加密领域的资本配置。### 机构资金入场的真实情况机构资金正在逐步进入加密领域,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购买相关资产,二是通过资产代币化建立链上产品。目前,全球资本流动主要由家族办公室、高净值个人、捐赠基金、基金会、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等掌控。这些资本持有者通过被动策略(如ETF)或主动策略进行投资决策。家族办公室可能较早进入,因为他们看到了流动性方面的回报潜力。去年,许多机构开始购买比特币ETF,这是一种简单的接触方式。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风险投资,寻找大型蓝筹管理者进行资产配置。然而,目前仍有许多机构尚未涉足流动性资产或其代理领域。### 流动性代币市场的结构性机会自2022年以来,约有600亿美元资本流入种子前和种子轮阶段的风险投资项目。许多创始人倾向于通过代币形式实现退出,而非传统的IPO路径。从种子轮到IPO通常需要6至8年,而通过代币发行仅需约18个月。然而,这种趋势也暴露出市场的流动性问题。许多通过代币退出的项目在过去12至24个月内,代币价格普遍下跌,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支撑这些代币的价值。在传统金融市场中,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在IPO时有深度的公共股权市场作为支撑,但流动性代币市场尚未形成类似的生态。### 早期投资vs二级市场流动性在加密市场中,供需不平衡现象显著,特别是在流动性方面。由于资本供应不足,而市场对代币和项目的需求巨大,投资者需在众多代币中筛选出具有潜力的项目。只有极少数有明确产品市场契合、能产生收入并回馈token持有人的项目才值得关注。若未来除比特币、以太坊和稳定币之外的所有加密货币市值实现数倍增长,某些项目将直接受益于这一趋势,其代币可能吸引大部分价值流入。这类投资被认为风险调整后具有较高回报潜力,同时保留了流动性优势。### 收入模式和现金流的重要性加密行业面临二元选择,要么成为互联网的附属品,要么需要专注于创造实际价值(如收入)。除价值存储之外的所有其他资产,最终都会被视为"资本回报型"资产。加密行业需要证明其资产的真正价值,专注于产品市场契合度,并明确说明这些资产为何具有价值。对于具有出色产品但代币价值捕获机制尚不明确的项目,仍然值得关注。因为代币具有可编程性,未来可以设计价值捕获机制。关键在于识别出能够在未来实现价值捕获的项目,并在适当时机进行投资。### 代币化股票:下一个万亿级阀门市场未来的演变可能有两种主要方向。一种是通过代币化股权的普及推动市场市值增长,例如传统企业选择以代币形式而非股权形式退出市场。代币化股权不仅具备传统股权的属性,还可以通过可编程功能实现更多用途,例如奖励用户或创作者。另一种情况是现有资产价格上涨,类似此前的"山寨季"。如果再次出现类似疫情期间的刺激性政策,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投入尚未大幅上涨的资产,从而推动山寨币价格上升。### 稳定币立法与商业机遇稳定币立法即将通过,预计将推动一系列公司采用稳定币以优化其业务成本结构。一些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公开市场中可能受益于稳定币的企业,从互联网公司到电子商务平台、零工经济和体育博彩等领域。若某些企业利用稳定币能将毛利率从40%提升至60%-70%,其盈利能力和市场估值倍数都可能显著增加。### L1估值:现在vs未来大多数L1代币不会享有类似比特币的"货币溢价"。市场最终会将这些代币视为基于现金流倍数估值的资产。评估L1资产时,不应仅基于短期数据,而是要关注未来2至5年的发展。关键在于预测未来区块空间的供需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收入规模。目前,全球活跃的链上用户仅有1000万至3000万之间。但未来三年内,直接或间接使用链上应用的用户可能达到5亿,这将使得某些L1项目目前的估值显得被低估。### 基础设施与应用的未来发展目前尚未有任何杀手级应用从其所在链迁移并独立构建完整技术栈的案例出现。L1基础设施可能会形成类似云计算领域的寡头格局,应用可能在少数巨头之间切换,而非自建链。加密货币能否通过现有Web2巨头决定在其上构建或利用这些技术而走向主流,还是通过VC支持的初创公司创造出杀手级应用而实现普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未来,类似WhatsApp整合稳定币的功能可能成为下一个突破点,但具体实现方式尚未明确。
VanEck投资经理解析机构资金、流动性代币与代币化股票的未来趋势
机构投资、代币化股票与流动性变革:VanEck投资经理展望加密市场未来
在经历多轮牛熊周期后,VanEck的投资组合经理Pranav Kanade无疑是观察机构资金流向的最佳视角之一。他近期在一次深度访谈中揭示了机构投资者的策略转变、流动性代币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以及对即将到来的代币化股票浪潮的前瞻性思考,特别是在2022年市场调整后,机构如何重新审视其在加密领域的资本配置。
机构资金入场的真实情况
机构资金正在逐步进入加密领域,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直接购买相关资产,二是通过资产代币化建立链上产品。目前,全球资本流动主要由家族办公室、高净值个人、捐赠基金、基金会、养老金和主权财富基金等掌控。这些资本持有者通过被动策略(如ETF)或主动策略进行投资决策。
家族办公室可能较早进入,因为他们看到了流动性方面的回报潜力。去年,许多机构开始购买比特币ETF,这是一种简单的接触方式。另一种方式是通过风险投资,寻找大型蓝筹管理者进行资产配置。然而,目前仍有许多机构尚未涉足流动性资产或其代理领域。
流动性代币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自2022年以来,约有600亿美元资本流入种子前和种子轮阶段的风险投资项目。许多创始人倾向于通过代币形式实现退出,而非传统的IPO路径。从种子轮到IPO通常需要6至8年,而通过代币发行仅需约18个月。
然而,这种趋势也暴露出市场的流动性问题。许多通过代币退出的项目在过去12至24个月内,代币价格普遍下跌,原因是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来支撑这些代币的价值。在传统金融市场中,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在IPO时有深度的公共股权市场作为支撑,但流动性代币市场尚未形成类似的生态。
早期投资vs二级市场流动性
在加密市场中,供需不平衡现象显著,特别是在流动性方面。由于资本供应不足,而市场对代币和项目的需求巨大,投资者需在众多代币中筛选出具有潜力的项目。只有极少数有明确产品市场契合、能产生收入并回馈token持有人的项目才值得关注。
若未来除比特币、以太坊和稳定币之外的所有加密货币市值实现数倍增长,某些项目将直接受益于这一趋势,其代币可能吸引大部分价值流入。这类投资被认为风险调整后具有较高回报潜力,同时保留了流动性优势。
收入模式和现金流的重要性
加密行业面临二元选择,要么成为互联网的附属品,要么需要专注于创造实际价值(如收入)。除价值存储之外的所有其他资产,最终都会被视为"资本回报型"资产。加密行业需要证明其资产的真正价值,专注于产品市场契合度,并明确说明这些资产为何具有价值。
对于具有出色产品但代币价值捕获机制尚不明确的项目,仍然值得关注。因为代币具有可编程性,未来可以设计价值捕获机制。关键在于识别出能够在未来实现价值捕获的项目,并在适当时机进行投资。
代币化股票:下一个万亿级阀门
市场未来的演变可能有两种主要方向。一种是通过代币化股权的普及推动市场市值增长,例如传统企业选择以代币形式而非股权形式退出市场。代币化股权不仅具备传统股权的属性,还可以通过可编程功能实现更多用途,例如奖励用户或创作者。
另一种情况是现有资产价格上涨,类似此前的"山寨季"。如果再次出现类似疫情期间的刺激性政策,投资者可能会将资金投入尚未大幅上涨的资产,从而推动山寨币价格上升。
稳定币立法与商业机遇
稳定币立法即将通过,预计将推动一系列公司采用稳定币以优化其业务成本结构。一些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公开市场中可能受益于稳定币的企业,从互联网公司到电子商务平台、零工经济和体育博彩等领域。若某些企业利用稳定币能将毛利率从40%提升至60%-70%,其盈利能力和市场估值倍数都可能显著增加。
L1估值:现在vs未来
大多数L1代币不会享有类似比特币的"货币溢价"。市场最终会将这些代币视为基于现金流倍数估值的资产。评估L1资产时,不应仅基于短期数据,而是要关注未来2至5年的发展。关键在于预测未来区块空间的供需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收入规模。
目前,全球活跃的链上用户仅有1000万至3000万之间。但未来三年内,直接或间接使用链上应用的用户可能达到5亿,这将使得某些L1项目目前的估值显得被低估。
基础设施与应用的未来发展
目前尚未有任何杀手级应用从其所在链迁移并独立构建完整技术栈的案例出现。L1基础设施可能会形成类似云计算领域的寡头格局,应用可能在少数巨头之间切换,而非自建链。
加密货币能否通过现有Web2巨头决定在其上构建或利用这些技术而走向主流,还是通过VC支持的初创公司创造出杀手级应用而实现普及,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未来,类似WhatsApp整合稳定币的功能可能成为下一个突破点,但具体实现方式尚未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