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蓝,描绘你的无限可能!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动玩法
1. 在 Gate广场 发布原创内容(图片 / 视频 / 手绘 / 数字创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蓝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标题或正文必须包含标签: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内容中需附上一句对Gate的祝福或寄语(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办越好,蓝色永恒!”)。
4. 内容需为原创且符合社区规范,禁止抄袭或搬运。
🎁 奖励设置
一等奖(1名):Gate × Redbull 联名赛车拼装套装
二等奖(3名):Gate品牌卫衣
三等奖(5名):Gate品牌足球
备注:若无法邮寄,将统一替换为合约体验券:一等奖 $200、二等奖 $100、三等奖 $50。
🏆 评选规则
官方将综合以下维度评分:
创意表现(40%):主题契合度、创意独特性
内容质量(30%):画面精美度、叙述完整性
社区互动度(30%):点赞、评论及转发等数据
加密老将转战AI:从创业20年到重返校园的跨界布局
香港大学对话:从加密货币到人工智能的跨界布局
2025年6月19日,在香港大学举办的一场对话活动中,某知名公司首席执行官与一位行业资深人士展开了深入交流。这位行业资深人士目前正在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他分享了重返校园深造的初衷、不同项目的战略布局,以及对香港加密金融市场的独特见解。
系统化二十年创业经验
2024年,这位资深人士正式开始了香港大学的博士课程,恰逢他创业的第二十个年头。回顾2004年创业伊始,2005年因创业而退学的经历,他坦言过去二十年一直埋首于创业和投资事务,很少有机会进行系统性思考。2024年成为了一个重要节点,他希望通过博士课程,将二十年来在创业与投资领域积累的实践经验提炼为系统化、可复用的知识框架。
"我的目标是将创业和投资的实战经历提炼成方法论,转化为我和同事们可以实际运用的结构化工具。"他表示,这不仅是个人进修,更是对过往经历的反思和升华。他希望通过学术视角,梳理出一套可复制的知识体系,为未来的创业和投资决策提供指导。
从加密货币到人工智能的战略转型
作为某知名加密货币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这位资深人士在加密领域的影响力不言而喻。然而,他新成立的投资集团展现了更为多元化的战略视野。在对话中,他详细阐述了两个项目在定位、结构和业务方向上的差异。
他之前参与创立的加密货币公司作为一级市场基金,采用传统的5+2投资周期模式,外部有限合伙人带来的回报压力使其在支持长期项目时存在一定局限。"有些项目可能需要8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成功,我们之前的投资周期难以完全匹配。"他解释道。该公司在这种模式下更像是"挑选者"或"裁判者"的角色。
相比之下,他新成立的投资集团更类似于一家联合家族办公室,主要资金来源于他本人及另一位核心股东。这种结构赋予了新公司更大的灵活性,无需承担短期回报压力,能够以更长远的视角陪伴创业者成长。"我们的资金是相对长期的,三年、五年、十年都没问题。"他强调,新公司的目标是成为创业者的"陪跑者"。
在投资方向上,两个项目也呈现出明显差异。他之前参与的公司100%专注于加密货币领域,而新成立的投资集团则采取了更为多元化的战略。新公司的投资重心转向了人工智能领域,加密项目仅占其投资组合的一小部分。新公司主要聚焦于AI应用层,特别是能够产生现金流、提升效率或优化流程的项目。
"我们不投资算力或大型语言模型,因为以我们的资金规模和在北美的资源网络,难以支撑这些领域的投资。"他坦言,新公司更关注AI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例如AI安全、AI人才招聘、AI税务和财务工具等。这些项目以"简单提效"为目标,贴近市场需求,旨在AI技术爆发期捕捉最佳投资回报。
香港:加密金融的战略要地
作为加密行业的资深人士,他对香港市场的布局充满信心。他认为,香港作为连接内地与全球的"桥头堡",在地理位置和政策环境上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香港推出了一系列友好政策,包括稳定币监管框架和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了全球区块链企业和人才的关注。
"香港在加密货币相关法规的先进性和可执行性上甚至超越了美国。"他评价道。他指出,香港的稳定币政策为行业创新提供了清晰的合规路径,结合其国际化优势,有望孕育新的商业模式。
他所属的团队早在2022年就通过一家香港上市公司在港落地,目前设有办公室并积极申请相关牌照。其中,金融托管业务是他们在香港的核心业务方向。他认为,结合香港的稳定币政策,托管业务有望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更优质的业务模式,为加密金融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结语
从创业二十年的"埋头苦干"到重返校园系统性深造,这位行业资深人士展现了对自我迭代的不懈追求。从参与创立加密货币公司,到成立新的投资集团,他将视野从加密领域扩展至AI应用层,以更长远的陪伴视角支持创业者。同时,作为香港加密市场建设的积极参与者,他对本地政策的洞察和业务布局为行业提供了重要参考。"保持学习,拥抱变化,才能在快速演变的行业中持续领先。"这或许是这位行业老将给出的最诚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