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安全专家探讨钱包托管 聚焦硬件与系统底层架构

robot
摘要生成中

Web3安全专家探讨钱包与托管安全的硬件视角

近日,在一场备受关注的全球Web3与AI峰会上,一场聚焦"Web3钱包与托管安全"的圆桌论坛吸引了众多业内专家的参与。论坛从硬件与系统软件的底层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构建更安全、可扩展的Web3资产保护机制的方法。

从硬件视角审视Web3安全:CertiK CTO主持Proof of Talk圆桌论坛

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多家知名科技公司的高管和创始人,他们围绕Web3用户安全痛点、先进托管架构、开源生态的挑战与突破等话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论坛主持人在开场中指出,当前Web3安全讨论多集中于链上协议与智能合约层面,而底层硬件和系统架构的关键作用往往被忽视。他强调,私钥托管和Web3钱包安全高度依赖设备和硬件的安全性,因此有必要从系统底层和硬件安全的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一位来自某知名科技公司的专家分享了其团队在高安全性数字资产托管中的技术架构,包括基于EAL5+的分区与冷存储签名流程,以及如何为银行级托管服务提供支持的离线签名编排器系统。

另一位与会者从现实问题切入,通过案例指出现有托管模式"委托托管"和"自托管"都存在系统性风险。他介绍了基于"分布式托管"与MPC-TSS技术的解决方案,强调灵活、可扩展的签名结构在企业和个人用户中的应用价值。

从硬件视角审视Web3安全:CertiK CTO主持Proof of Talk圆桌论坛

一位创始人从开源技术的实际挑战谈起,分享了其团队在多终端计算和本地安全隔离方面的实践经验,并呼吁行业在确保用户体验的同时,更系统性地思考底层架构的开放性与可信性。

另一位高管结合其在硬件安全模块(HSM)与关键管理方面的多年经验,剖析了当前硬件托管方案中的关键瓶颈与应对策略。他表示,在构建全球数字资产基础设施时,硬件信任边界至关重要。

在关于Web3钱包未来形态的讨论中,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可组合、模块化的多重签名架构将成为主流趋势,平衡用户体验与安全性是核心挑战。主持人补充道:"金融企业已经习惯于使用专用硬件进行私钥和签名管理;相关的安全评测也广泛被监管机构接受。然而,这些评测并非专用于验证区块链签名实现的安全性,因此这些系统对数字资产的安全保护程度仍需经过专业区块链安全公司的审计。"他指出,"托管"本质上是一种架构设计问题,而非单一技术堆叠。理想的托管方案应在保障用户适度操作自由的同时,通过系统机制有效防范误操作。

从硬件视角审视Web3安全:CertiK CTO主持Proof of Talk圆桌论坛

此外,对于开源软件在Web3托管中的作用,与会者们表达了谨慎、乐观的态度。有专家指出开源芯片设计面临的法律空白和市场障碍,呼吁产业在安全透明度上更进一步。另有专家从操作系统级安全出发,探讨了如何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实现模块级开源隔离。

论坛最后,主持人总结道:"私钥托管和钱包的底层技术仍然在不断发展,期待未来通过各方合作,能够提供可证明的、用户可信任的安全解决方案。"

这次圆桌论坛的举办,旨在推动Web3安全标准的建立与发展。主办方希望在监管渐趋清晰、技术日益复杂的当下,与全球网络安全从业者携手,为开发者、企业及监管机构提供跨层协同的安全解决方案。

从硬件视角审视Web3安全:CertiK CTO主持Proof of Talk圆桌论坛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Degen4Breakfastvip
· 07-03 19:57
硬件也这么卷了
回复0
矿难幸存者vip
· 07-03 04:13
15年矿难的老硬件了 还能有啥新说法
回复0
GasFeeNightmarevip
· 07-03 04:10
深夜又在研究gas费套利的焦虑青年 哎 又出冷钱包了
回复0
空投民工小张vip
· 07-03 04:06
一看就是割韭菜的会
回复0
Token新手指南vip
· 07-03 04:03
温馨提示:据统计88%钱包安全事故源于系统漏洞,硬件钱包才是最后底线
回复0
CoffeeOnChainvip
· 07-03 03:51
喝咖啡的大哥真靠谱!
回复0
Gas_FeeCriervip
· 07-03 03:50
币圈安全依然不靠谱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