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值第 1️⃣ 1️⃣ 期夏季抽獎大狂歡火熱進行中!
立即抽獎,iPhone16 Pro Max和精美週邊等你拿!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1
🎁 100%中獎,在動態完成發帖、點讚、評論、社群發言等成長值任務
抽取iPhone16 Pro Max 512G、Gate品牌衛衣、速乾運動套裝、人氣代幣、合約體驗券等超多好禮!
集齊兩片碎片輕鬆兌週邊,福利抱回家!
截止於6月4日 24:00 UTC+8,快來試試手氣!
更多: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5185
下一個李子柒,可能是 AI 做的
原文來源:Metaverse元宇宙
OpenAI 創始人Sam Altman 曾提出一個觀點:過去通常認為 AI 最先影響的是體力勞動等重複工作,最後才是創造性工作,但現在看來卻以相反的順序進行。
那些需要「創造性」的工作,AI 似乎也可以勝任,甚至完成得更好。
Kwebbelkop 是一名坐擁 1510 萬名粉絲的 Youtube 遊戲主播,與李子柒的 1790 萬的粉絲量相當,可以說是妥妥的 YouTuber 頂流。
早在 2010 年,Kwebbelkop 就開始在 Youtube 上傳視頻,一開始是《使命召喚》的遊戲實況,現在則主要玩《GTA 5》和《我的世界》,還有一些現實中的挑戰視頻。
足夠的幽默感和搞怪獵奇的內容,加上十年如一日地高頻率更新,以及一頭充滿個人風格的秀髮。 這些顯著的個人特質讓他源源不斷地吸引了來自全世界的觀眾。
從愛好到工作,Jordi(Kwebbelkop 的真名) 始終是 Kwebbelkop 頻道不可或缺的核心。
五年前他發現,一旦自己離開鏡頭,他的公司就會立刻陷入癱瘓。
「每次我想要去度假或者想擁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時,我都很難實現。 因為這會讓我的事業徹底停滯。」
他不得不思考如何改變現狀。 直到生成式 AI 的出現,讓他找到了一絲希望,他順勢成為了最早一批擁抱 AI 的視頻創作者。
Kwebbelkop 第一個由人工智慧製作的視頻在一個星期前上線。
這是一個《我的世界》的遊戲實況。 Kwebbelkop 要在遊戲內完成「單方塊挑戰」(One Block Challenge),這是在《我的世界》里很常見的挑戰,甚至 Kwebbelkop 已經是第三次做這個題材的遊戲實況了。
甚至以《我的世界》遊戲實況起家的 Kwebbelkop,居然忘記了如何在遊戲裡種西瓜。
除了這些不尋常外,觀眾還看到 Kwebbelkop 的虛擬形象突然怪異地擰了下脖子,這可能是因為動作捕捉設備識別出錯導致的。
「我想我可以代表大多數人的想法,我想念舊版的 Jordi 了,我認為這對他來說是一個糟糕的決定。」
「他從一個《我的世界》的遊戲解說,變成了我無法理解的人造恐怖。」
但 Kwebbelkop 不這麼想,至少現在他能在工作和生活上取得平衡了。 他得以在頻道不停更的情況下好好休息,甚至直接退休。
Kwebbelkop 在 X (Twitter)表示,認為 Kwebbelkop AI 「沒有靈魂」的想法很可笑,因為只有人們知道、認為或者假設一個內容由人工智慧生成的時候,才會說它「沒有靈魂」。 如果人們不知道的話,人工智慧的創造力表現會比普通人更好。
他說的似乎也不無道理。 自從 Kwebbelkop 宣佈使用 AI 製作視頻後,有很多人開始指責他發的推文和 YouTube 評論也是由 AI 生成的。 但他直接嘲笑這些人根本分不清哪些內容是 AI 生成的。 他最後還不忘在推文結尾署名「 Jordi (真人)」。
2021 年時,Kwebbelkop 就推出了一個由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 VTuber —— Bloo。 這是他第一次嘗試用虛擬形象運營一個 YouTube 頻道。 現在他已經收穫了 78.3 萬名粉絲,成為 Kewbbelkop 的另一個收入來源。
相比其他 VTuber 通常只有一位「中之人」(VTuber 背後的扮演者)不同,Kwebbelkop 在一次採訪中直言不諱地表示 Bloo 由 3 個人扮演,而且是三把不同的聲音。 但他們共用一個人設——一個藍色頭髮的素食者。
相比 Kwebbelkop,沒有肉體的 Bloo 只能做遊戲實況的視頻。 一開始他通過和 Kwebbelkop 合作來提高知名度,直到後來才逐漸轉為獨立「出鏡」。
Bloo 和 Kwebbelkop 在視頻主題上有所重疊,所以 Bloo 確實承接了一些來自 Kwebbelkop 的流量。 甚至一些 Youtuber 觀察家發現,Bloo 的推出讓 Kwebbelkop 頻道的播放量下滑了。
但Bloo的實驗目前來看還挺成功,Kwebbelkop 開闢了第二頻道,讓他的公司同時運營兩個IP。 同時 Kwebbelkop 也可以從節目中脫身,管理公司發展或者開闢其他業務。
Jordi 還曾表示過一旦 Bloo 的播放量穩定地超過 Kwebbelkop 後,他會逐漸放棄 Kwebbelkop 的頻道。
後來,Jordi 因為父親去世、感情變化而患上心理疾病,他和另外兩名 YouTuber 搭檔暫時解散了合作,連遊戲實況的更新也變少了。
這些變化也變相證實了Bloo確實為 Jordi 創造了一些收入,讓他的公司能持續運轉下去。 他的下一步,就是讓 Kwebbelkop 也變成 VTuber。
誠然,對於 Kwebbelkop 來說,讓 AI 替代自己有著說不盡的好處。 畢竟 Kwebbelkop AI 可以永遠頂著塑膠一樣的爆炸頭髮型,它不會變長、變毛糙,更不需要打理。 Kwebbelkop 不再需要為了保持人設,而一直維持相同的髮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影響力者行銷專家」Lia Haberman 認為,這給了創作者們一條新路子,他們可以克隆一個方方面面都很像自己的「人」,而不必擔心衰老、體重增加或者健康問題。
但她同時也表示,觀眾對此不一定會買帳。 因為 YouTuber 們的吸引力在於他們具備人性,能夠和觀眾建立某種意義上的社會聯繫。 人們至少會對 YouTuber 產生共鳴,或者想成為他們。
但當 Kwebbelkop 變成 AI 的時候,人們彷彿與他失去了這種聯繫。 觀眾們知道這個 3D 爆炸頭髮型的「人」背後,不是他們熟悉的 Kwebbelkop,而是另一個扮演者,用著 AI 模仿出來的 Kwebbelkop 的聲音。 甚至視頻的劇本,都可能是由一個反覆觀看學習 Kwebbelkop 視頻風格的 AI 生成的。
儘管粉絲們都對 Kwebbelkop AI 感到厭惡,但 Kwebbelkop 顯然不這麼想。 他覺得人們認為 AI 會毀掉他創造力的想法是個誤解,反之他覺得 AI 能增強他的創意。 他認為對於一個創作者(Storyteller)來說,只要講出好故事就行了,沒有人在乎這個故事是寫出來的、拍出來的還是 AI 生成的。
他很有信心地認為 AI 可以學習並複製他的創造力,並決定把他最重要的資產—— Kwebbelkop 頻道押注在人工智慧 VTuber 的轉型上。
Kwebbelkop 還希望更多創作者加入到 AI 創作中,或者說,是希望大家購買他開發出來的 AI 創作工具 —— Project V。
這是另一個不同於 Kwebbelkop AI 的工具,Project V 更加自動化,幾乎只需要一些提示詞就能在十分鐘內完成臺詞、圖像、聲音、剪輯,甚至還有一個 VTuber 的形象,不過只能生成一些短視頻。
Kwebbelkop 在他的 X (Twitter)開放了 AI 創作工具的註冊,但目前只允許 10 名篩選過的使用者試用。 未來他希望把AI 創作工具以100美元一個月,每個月限額60個視頻的方式公開銷售。
他歸納這個工具的三個優點:讓你休息一下、擴大你的品牌規模、還有在你臨終時想到自己的畢生心血能永垂不朽。
評論很不客氣地反駁了他,「第三個優點簡直在貶低了你作為人類所做的努力,你的畢生心血根本不屬於你」。
拋開 AI 生成內容的版權歸屬問題不談,這更像一個關於 AI 生成內容和創作者之間的關係的思考。
現在人類版的 Kwebbelkop 不再坐在鏡頭前打遊戲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粉絲們不認識的「中之人」,他一邊操作遊戲裡的角色,一邊讓動作捕捉設備掃描臉部來匹配 Kwebbelkop 的 VTuber 形象。
而他現在之所以坐在這裡,只是因為 AI 還不能代替他的存在。
「中之人」有可能也會消失嗎? 畢竟「阿爾法狗」(AlphaGo)的孿生兄弟 AlphaStar 不僅會玩《星際爭霸》,還打敗過《星際爭霸 II》的世界冠軍。
當我們看到孫燕姿面對 AI 孫燕姿的感歎,環球音樂主動擁抱 AI ,數位人主播開席捲直播間,無論是靠美貌、才藝、幽默吸引粉絲的博主,似乎都會迎來不知疲倦的新對手。
至少對於 Kwebbelkop 這種遊戲實況主來說,完全變成 AI 好像也沒有這麼意外。
或許就連李子柒這樣的頂流,也可能用 AI 製造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