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早報 — 今日要聞 🔹2025 年 5 月 23 日
🔵 比特幣保持 11 萬美金高位,最近成交價 $111,305,日內漲幅 +1.26%
🔵 以太坊保持在 2600 美金以上,最近成交價 $2666,日內漲幅 +3%
🔵 MOODENG 表現亮眼,日內漲幅 +35%,AI Agent 代幣 COOKIE 延續昨日漲勢,今日漲幅 +23%
🔵 Strategy 宣布發售 21 億美元優先股用於運營和比特幣投資
🔵 聯準會理事沃勒:如果關稅下降,預計 2025 年下半年降息
🔵 美國參議員擬修訂 GENIUS 法案,阻止特朗普家族從穩定幣中獲利
🔵 貝萊德增持 9,989 枚 ETH,價值約合 2,647 萬美元
🔵 薩爾瓦多近 7 日共增持 8 枚比特幣,總持倉達 6,185.18 枚
🔵 SUI 首席產品官:Cetus 被盜案中約 1.6 億美元資金被成功凍結
🔵 美 SEC 推遲對 XRP、萊特幣現貨 ETF 做出決議,正式受理 TRX 質押 ETF 申請
🔵 特朗普晚宴現場照曝光,Ronin 聯創、Magic Eden 聯創等赴宴
小米SU7Ultra風波升級:數百名車主要求退車車主喊話雷軍“保持真誠”
在新車YU7問世前,部分小米SU7 Ultra車主指新車不符宣傳,要求退車。
5月12日,小米SU7 Ultra車主楊雷(化名)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在訂車時額外花費4.2萬元選裝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此前小米在宣傳時,介紹上述艙蓋“增加2個空氣動力學風道,前部空氣高效導流”,還提到“內部結構改變,風道導向輪轂散熱”等。
小米對SU7 Ultra對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的官方介紹
“當時之所以訂車,就是因爲看中雙風道挖孔設計,這也是這款車的靈魂所在。”楊雷向記者表示。
但是據不少汽車博主測試實車發現,所謂的挖孔下方只有很小的風道,且拆解顯示風道未連接散熱系統或下壓力結構。
這也意味着,所謂的雙風道前艙蓋可能和宣傳不符,在不少車主看來,其裝飾功能大於實用價值,在楊雷所在的車主維權羣中,已經有接近400名車主集體要求退車。
“根據粗略估算,現有小米SU7 Ultra前艙蓋的成本最高約1萬元,和超過4萬元的售價有巨大差距。”楊雷表示。
5月7日,小米汽車發布致歉聲明,對於挖孔相關爭議,稱此前信息表達不夠清晰:碳纖維雙風道前艙蓋在滿足復刻外造型的需求之外,提供部分氣流導出和輔助前艙散熱功能。
對於購車車主,小米將採取補償措施:對於未交付的訂單,將提供限時改配服務,可以改回鋁制前艙蓋;對於已提車和在本次限時改配結束前選配的鎖單用戶,將贈送2萬積分(約合人民幣2000元)以表誠意,但未提及是否可以退車。
在不少車主看來,對於上述補償方案並不滿意:2萬積分補償與4.2萬元選裝價格相比差距較大,此外,改配鋁制機蓋需重新排隊,等待週期長達30-40周。
“我本來是追求挖孔設計才選擇購車,小米提供的改配服務,失去了我原本購車的意義,提供2000元的補償也顯得敷衍。”楊雷坦言,“高端車主更在意駕車帶來的身分象徵和情緒價值,現有車輛的挖孔設計名不符實,會影響駕車體驗,因此我們的需求是直接退車。”
“我希望雷軍能保持真誠。”該車主喊話雷軍稱,“直面質疑才能挽回口碑;如果持續逃避,可能會影響SU7系列和未來高端車型的銷量。”
華東政法大學競爭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翟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根據現有公開信息分析,此前小米汽車在對“挖孔機蓋”進行宣傳時,一定程度上存在片面介紹產品以及使用歧義性、模糊性語言表述的情況。
這涉嫌構成違反《廣告法》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不當宣傳行爲,也涉嫌損害消費者知情權。如果最終認定情節嚴重,那麼這一行爲甚至可能構成虛假宣傳行爲。
翟巍認爲,對於小米公司提出的賠償方案,車主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具有自主決定是否接受這一方案的權利。依據侵權損失填補原則,在小米公司由於不當宣傳導致車主財產權益受損情形下,小米公司應當承擔全額賠償車主損失的責任。
如果小米賠償方案不能完全賠償車主受到的損失,車主可以要求小米公司修改方案增加賠償,也可以通過請求消保委居中調解或者司法訴訟等方式,要求小米公司全額賠償自身損失。
小米SU7 Ultra是小米SU7 系列的最高端車型,2月27日,小米SU7 Ultra以52.99萬元起售價上市,次日大定訂單突破15000臺。但小米方面並未披露最新的SU7 Ultra訂單數據。
據小米汽車微博消息,小米首款SUV YU7新車預計於今年六七月正式上市,此前小米也多次對外聲明,新車發布時間不會改變。
和雷軍IP綁定是“雙刃劍”
此前,小米汽車一度成爲車圈頂流,擁有頗高的粉絲忠誠度,爲何近期屢屢爆出爭議?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車企還是要做出“差異”和“個性”,而支撐差異化和個性化的是企業的技術實力。小米造車需要保持長期的研發耐心,造車最重要的是安全性,不能光是依靠“噱頭”,而是要腳踏實地。
在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看來,如今新能源汽車內卷嚴重,近期小米的負面輿情,可能對銷量產生一定衝擊,“尤其是小米即將發布的新車YU7爲SUV產品,也是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賽道,對標特斯拉Model Y、智界R7、問界M5/M7、蔚來ES6等熱門車型,無疑將面臨比以往更大的競爭壓力。”
此外,小米SU7此前的高速車禍也爲車企在智能駕駛方面的宣傳敲響警鍾。隨後多家車企在宣傳中,用“輔助駕駛”取代了過去的“自動駕駛”“高階智駕”等,包括小米也將“智駕”改成了“輔助駕駛”。
“小米在粉絲運營上具有社群化的特點,這些米粉爲愛發電進行創作,這也成爲小米產品文化的一部分。”某資深互聯網觀察人士向記者坦言,“但是出現負面事件後,會導致品牌祛魅,粉絲也會反思自己之前投入的熱情,這個過程,正是品牌真正面臨考驗的時刻。”
“小米的營銷打法是和雷軍IP進行強綁定,這也是一把雙刃劍。”他表示,好處是可以通過網紅企業家提升企業產品整體知名度,缺點則是當負面事件出現後,雷軍會成爲被追責的第一責任人,如今的小米的負面輿情很大程度也直指雷軍本人,“小米和雷軍都應思考,如何在企業品牌和企業家IP中做好平衡。”
小米汽車此前一直保持着強勁增勢,但4月銷量出現輕微下滑,交付超2.8萬輛。今年1-4月,小米汽車累計銷量已經突破10萬輛。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來源:東方財富網
作者: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