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與美國穩定幣監管草案通過:逐位分享解析儲備要求、風險控制與創新路徑對

robot
摘要生成中

穩定幣作爲區塊鏈與金融融合的關鍵,其監管框架在全球備受關注。香港與美國在資產儲備、風險控制及創新方面的監管路徑各有特色。本文基於近期Space討論,整理圓幣科技CEO Rita Liu、勝利證券生態合夥人Paolo Chen、華嬴證券Web3合夥人林俊傑、曼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邵嘉碘及EX.IO聯合創始人吳晨的分享,逐一剖析兩地監管差異及未來趨勢。

Rita Liu(圓幣科技CEO):香港監管的前瞻性與靈活性

Rita Liu指出,香港的《法幣穩定幣監管法案》已進入發牌階段,走在全球前列。香港在儲備資產方面展現三大特點:一是不限錨定幣種,允許美元、歐元、離岸人民幣等多幣種掛鉤,區別於新加坡的單一幣種限制;二是儲備資產需爲低風險、高流動性資產,包括銀行存款、受監管機構發行的債券及其代幣化形式(如代幣化美債);三是明確接受現實資產代幣化(RWA),體現對區塊鏈創新的支持。此外,香港設定2500萬港元資本金門檻(銀行類機構豁免),要求發行方設立本地CEO、替代CEO及穩定幣經理,均爲香港常住居民,確保屬地化監管。Rita強調,香港禁止算法穩定幣,聚焦法幣穩定幣作爲支付工具,並禁止發行方向持幣人支付利息,監管目標清晰。她看好香港通過RWA和多幣種發行推動金融融合,預計穩定幣將在“第三代支付”中重塑跨境結算體系,結合公鏈(如以太坊)和跨鏈技術實現高效點對點支付。

Paolo Chen(勝利證券生態合夥人):RWA創新與算法穩定幣風險

Paolo Chen表示,勝利證券作爲香港虛擬資產領域最活躍的券商,交易量居本地首位,並正孵化合規持牌交易所平台。在穩定幣與RWA領域,勝利證券與尋鷹集團、螞蟻國際合作推出以新能源換電爲底層資產的RWA項目,探索鏈上應用。他認爲,香港的監管框架通過支持RWA和多幣種掛鉤,展現對Web3生態的開放態度,而美國推出穩定幣法案更多出於維護美元地位的戰略考量。針對算法穩定幣,Paolo以Luna/UST的“死亡螺旋”爲例,指出其缺乏足額流動性和抗風險能力的抵押資產,易引發系統性風險外溢。因此,香港等主流法域禁止算法穩定幣,優先保障金融穩定。

林俊傑(華嬴證券Web3合夥人):代幣化資產的實踐與支付場景擴展

林俊傑分享,華嬴證券作爲香港較早布局虛擬資產的機構,聯合華夏基金與渣打銀行發行香港首個代幣化貨幣基金產品,視爲本地穩定幣發展的重要嘗試。該產品計劃應用於回購交易等場景,爲穩定幣在支付與金融工具領域的應用鋪路。他認爲,香港憑藉聯繫匯率制和金融儲備優勢,適合發行多幣種穩定幣,特別是在跨境貿易等場景中潛力巨大。相比之下,美國州級監管碎片化,限制了穩定幣的跨境擴展。林俊傑指出,穩定幣雖可能削弱傳統銀行的支付職能,但借貸等核心業務仍難被取代,未來需探索如何將加密資產抵押型穩定幣納入監管。

邵嘉碘(曼昆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香港監管的細化與算法穩定幣的全球禁令

邵嘉碘律師補充,香港穩定幣監管條例在資本要求、人員配置及零售銷售規範等方面更爲細化,相較美國仍處草案階段的法案更具可操作性。例如,香港要求發行人設立本地管理團隊,僅持牌發行人可向零售用戶銷售穩定幣或進行廣告宣傳。關於算法穩定幣,邵律師指出,包括香港、歐盟、新加坡、日本、美國在內的主要法域普遍禁止,原因在於Luna/UST事件暴露其在市場波動中的“死亡螺旋”風險,難以滿足高流動性、低風險的監管要求。對於生息穩定幣,香港將其排除在法幣穩定幣框架外,歸入銀行法或證券法監管,體現監管清晰性。

吳晨(EX.IO聯合創始人兼CEO):美國監管碎片化與系統性風險隱憂

吳晨分析,美國擬議的《Genius穩定幣法案》設立100億美元門檻,分爲兩級監管,可能爲科技巨頭(如推特、谷歌)發行穩定幣開路。若法案通過,小型發行人將面臨較寬松監管,但大型企業發幣可能引發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的擠兌風險。他指出,美國監管碎片化(聯邦與州並存)導致套利空間,限制了穩定幣在跨境場景的擴展。結合香港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VATP)的角色,吳晨認爲,監管不一致將阻礙科技公司穩定幣的規模化發展,短期內難以取代傳統銀行職能。

Rita Liu(圓幣科技CEO)補充:第三代支付與多鏈生態

Rita Liu進一步提出,穩定幣市場應“百花齊放”,滿足巨大的跨境支付需求。她將支付體系分爲三代:第一代依賴SWIFT和中介銀行;第二代由Fintech通過資金池對敲加速結算;第三代以穩定幣、央行數字貨幣及代幣化存款爲核心,構建高效跨境支付網絡。香港條例不限制穩定幣幣種,港元、美元、離岸人民幣均可合規發行。Rita透露,圓幣科技優先選擇以太坊發行穩定幣,並看好多鏈與跨鏈架構在支付場景的應用。她強調,監管將趨於屬地化,在香港服務的穩定幣項目需取得本地牌照,RWA上鏈將推動資金向區塊鏈遷移。

結語

香港與美國在穩定幣監管上各有側重:香港以靈活的幣種選擇、RWA支持和高準入門檻吸引Web3生態;美國依托美元優勢和嚴格披露維護市場主導地位。風險控制方面,香港注重前置防範,美國依賴事後追責;創新層面,香港推動RWA與金融融合,美國以技術迭代鞏固市場。未來,穩定幣將在跨境支付、貿易等場景中發揮更大作用,兩地監管路徑的融合與競爭將推動全球金融數字化轉型。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