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 EVM 热度渐起,会成为牛市催化剂吗?

2024-04-25, 09:50

[TL;DR]

近期,L1 公链 Monad 获得 Paradigm 领投的 2.25 亿美元巨额融资,引领了市场对 Monad 所采用并行 EVM 技术赛道的强烈关注。

目前并行 EVM 可简单划为四类,但真正致力于巩固 EVM 生态、从底层改变并行能力的,当数强化型 EVM layer1 链,这也可能是近期采用该方案的 Monad 获得风投市场高额投资的原因所在。

并行 EVM 将成为通用 Rollup L2+ Dapp、模块化堆栈 + Dapp Rollup(RollAPP)之后的第三种性能优化方案,并诞生诸多技术创新和大规模应用。

引言

近期,L1 公链 Monad 获得 Paradigm 领投的 2.25 亿美元巨额融资,引领了市场对该项目所采用并行 EVM 技术的强烈关注。

并行 EVM 旨在通过并行处理提升 EVM 性能,以应对高性能 Layer1 链的挑战,确保以太坊 EVM 生态持续发展。

对链性能的扩容探索一直是加密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对此做初步探讨。

并行 EVM:解决链扩容性能的终极方案?

早在 2021 年,并行 EVM(Parallel EVM)的概念就已崭露头角,其核心思想是支持同时处理多个交易,从而优化和提升传统 EVM 的性能与效率。

当时,业界已有一些代表性的实践,如 Polygon 基于 Block-STM 技术实现的并行 EVM,以及 BSC 与 NodeReal 合作开发的并行 EVM。

到了 2023 年底及随后的数月,比特币生态中的铭文热潮席卷而来,资金的外溢和 FOMO 情绪推动铭文在其他链上迅速蔓延。但这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由于铭文数量和种类的激增,许多个区块链网络都面临了严重的性能挑战,更遑论后续结合现实世界的大规模应用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与优化 EVM 性能紧密相关的新叙事逐渐兴起——那就是并行EVM。

Paradigm 的 CTO Georgios Konstantopoulos 和 Dragonfly 的 Haseeb Qureshi 在展望 2024 年趋势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并行 EVM,将其视为解决性能瓶颈的关键。

图 1 来源:@jdkanani

其实先前已经有侧链、L2、模块化堆栈等多种优化 EVM 的方案,但并行 EVM 允许不同的独立交易或智能合约同时进行,能极大提高 EVM 处理速度和系统吞吐量,所以同样受到开发者的青睐,潜在增长空间较高。

以各链市值为例进行比较,目前 L1 和 L2 的整体流通市值合计达到了 7521.23 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可观。然而,与之相比,并行区块链的流通市值仅为 525.39 亿美元,仅占整体流通市值的约 7%,显示出其在整个区块链领域中的相对较小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并行 EVM 叙事相关的项目,其流通市值为 23.39 亿美元,这一数字虽然不算小,但仅占并行区块链流通市值的 4%,显示出在这一特定领域中,其市场占比相对较小。

图 2 来源:Gryphsis Academy

总体而言,虽然并行区块链和 EVM 叙事相关项目都在发展,但在整体市场规模中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并行 EVM 的四种技术路径

目前业界对并行 EVM 的实施方案尚无一致的共识,但从技术适配类型方面可简单划分为四类。当然这种分类只是为了简化我们对该方案的认知,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会有新的观点。
首先,强化型 EVM layer1 链,如 Monad、Artela 和 SEI 等,它们致力于在高度兼容 EVM 的基础上显著提升 TPS,并赋予交易在模拟 EVM 环境下的并行处理能力。

图 3 来源:MONAD

这些独立的并行 EVM layer1 链拥有独特的共识机制和技术特性,但它们的主要目标依然是兼容并拓展 EVM 生态。这种方案可以视为以另起炉灶式的方式重构 EVM 链,同时服务于 EVM 生态。

其次,扩容型 layer2 EVM 兼容链,例如 Eclipse 和 MegaETH 等,它们利用 layer2 链的独立共识和交易预处理能力,在交易被批量处理并发送到主网之前,对交易状态进行筛选和处理。

这类方案还允许同时选择其他任意链的执行层来最终确定交易状态,实现了 EVM 的抽象化和可插拔执行模块化。这种灵活性使得它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最佳“执行层”,进而实现并行处理能力。

然而,这类方案虽然服务于 EVM,但已超出传统 EVM 框架的范畴。
第三类是等效型 Alt-layer1 链,以 Polygon 和 BSC 为代表。这些链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 EVM 的并行处理能力,但主要是通过算法层的优化,并未深入到共识层和存储层的优化。

最后,差异型 Non-EVM 并行链包括 Aptos、Sui 和 Fuel 等,它们虽非直接实现 EVM 链,但凭借高并发执行能力,通过中间件或编码解析与 EVM 环境兼容。如 Starknet 作为以太坊 layer2,虽拥有并行能力,但与 EVM 兼容仍需特殊机制。这类链在接轨 EVM 时普遍面临兼容挑战。

这四大方案各有侧重,有的强调 layer2 的灵活性,有的突出功能定制,还有的旨在吸引流动性。但真正致力于巩固 EVM 生态、从底层改变并行能力的,当数强化型 EVM layer1 链,这也可能是近期采用该方案的 Monad 获得风投市场高额投资的原因所在。

并行 EVM 能成为牛市引领新叙事吗?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并行 EVM 领域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以往来看,并行 EVM 是个经常被提及的话题,但大多数项目方主要是对以 Aptos 的 Block-STM 机制为代表的OP执行模型进行改造和模仿,长期以来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这导致热度难以持续。

另外,Layer 2 以及 Aptos、Sui 等第二代区块链都是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它们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社区和生态系统,对新兴项目构成了不小的压力。然而,这也为并行 EVM 项目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机会,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在并行 EVM 领域,尽管存在一些技术上的共性,如 OP 并行化模型作为 L1 公链的共识,但不同项目也展现出了独特的技术建树。它们采用不同的架构设计模式、数据模型或预处理机制,以推动并行技术的不断进步。

展望未来,区块链技术的浪潮将推动更多 L1 和 L2 项目投身于并行 EVM 的竞争之中。在这一赛道上,并行 EVM 将成为通用 Rollup L2+ Dapp、模块化堆栈+Dapp Rollup(RollAPP)之后的第三种性能优化方案,并诞生诸多技术创新和流行应用。

图 4 来源:Eclipse

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可以预见,Monad 将依托其在专用数据库、开发者友好度、延迟执行共识、超标量流水线技术等方面的优势脱颖而出,而未来将会有类似更多令人瞩目项目涌现出来,它们将凭借独特的技术优势和市场策略,在并行 EVM 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些项目将为我们带来更多创新性的应用案例,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落地。

技术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而并行 EVM 作为当下技术革新的重要一环,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优秀的项目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共同开创区块链技术的美好未来。


作者:Carl Y.,Gate.io研究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本文内容为原创,版权为Gate.io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分享一下
目录
gate logo
Gate
即刻交易
加入 Gate 赢取奖励